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10-30 08:39:56| 人氣996|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江南一線遊〈三〉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蘇州

 

區號:0512
郵政編碼:215000
位置:位於江蘇省東南部的長江三角洲,東靠上海,南臨浙江,西瀕太湖,北依長江。
面積:全市總面積8488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1650平方公里,古城區14.2平方公里。
人口:全市總人口590.97萬,其中市區人口216.87餘萬。
區劃:轄滄浪、平江、金閶、吳中、相城、蘇州工業園區、蘇州新區(虎丘區)7個區和張家港、常熟、太倉、昆山、吳江5個縣級市,121個鎮。
市名由來:因城西南有姑蘇山而得名蘇州,又稱姑蘇城。

  蘇州簡介     

  蘇州市位於長江三角洲中部、江蘇省南部。蘇州臨上海,蘇州南接浙江,蘇州西傍無錫,蘇州北依長江。全蘇州市總面積8488平方公里,蘇州現轄滄浪、平江、金閶、虎丘、吳中、相城、蘇州工業園區、蘇州新區等8個區和常熟、張家港、太倉、昆山、吳江5個縣級市,總人口578萬人。蘇州境內河流縱橫,湖泊眾多,京杭運河貫通南北,望虞河、婁江、太浦河等連接東西,太湖、陽澄湖、昆承湖、淀山湖鑲嵌其間。  

  蘇州新區

  蘇州悠久歷史

  蘇州古代名稱有句吳、吳、會稽、吳州、吳郡、平江等,隋置蘇州,延稱至今。蘇州自有文字記載以來的歷史已有4000多年,蘇州是全國首批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悠久的歷史,孕育了獨具魅力的吳文化。千百年來,蘇州人文薈萃。在古代產生了以孫武、范仲淹、沈括、唐寅、顧炎武、蒯祥等為代表的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科學家、藝術家;當代各個領域都涌現了一大批傑齣人物。蘇州的繪畫、書法、篆刻流派紛呈,各有千秋;戲曲、醫學、建築自成流派,獨樹一幟。蘇州的刺繡、桃花塢木刻年畫等工藝品聞名中外。

  蘇州園林

  蘇州古建園林

  蘇州城始建於西元前514年,距今已有2500多年曆史。 目前仍坐落在春秋時代的位置上,基本保持著“水陸並行、河街相鄰”的雙棋盤格局,“三縱三橫一環”的河道水系和“小橋流水、粉墻黛瓦、史跡名園”的獨特風貌。全市現有市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487處, 其中國家級34處、省級101處。 保存完好的古典園林60餘處。蘇州古城坐落在水網之中,街道依河而建,水陸並行;建築臨水而造,前巷後河,形成“小橋、流水、人家”的獨特風貌。蘇州集建築、山水、花木、雕刻、書畫等於一體的蘇州園林,是人類文明的魄寶奇葩,拙政園和留園列入中國四大名園,並同網師園、環秀山莊與滄浪亭、獅子林、藝圃、耦園、退思園等9個古典園林,分別於97年12月和2000年11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古鎮同里、周莊、甪直正在申報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蘇州新區夜景

  蘇州經濟繁榮

  蘇州在改革開放春風下,古老的蘇州正煥發齣勃勃生機,確立了“科教興市、外向帶動、可持續發展”戰略,形成了外向型經濟、鄉鎮企業兩大優勢,培育了以高新技術為主的新的經濟增長點,人才、產業、環境等新優勢已見端倪。蘇州正在成為以高新技術產業為主導的現代製造業基地,產學研緊密聯合、各類人才聚集的技術創新基地、科技含量高、外向度高、經濟效益好的現代農業基地,融人文景觀與自然風光為一體、生態環境優美的旅遊度假基地,21世紀的蘇州將是“經濟繁榮、科教發達、生活富裕、環境優美、社會文明”的基本現代化地區。 

  蘇州盤門城樓  

  蘇州吳文化

  蘇州是吳文化的發祥地,文壇賢能輩齣。評彈、崑曲、蘇劇被喻為蘇州文化的“三朵花”。已有400多年曆史的崑曲,是“中國戲曲之母”;評彈是用蘇州方言表演的說唱藝術,已在江、浙、滬流傳了300餘年。蘇州的工藝美術聞名中外,蘇繡與湘、蜀、粵繡同被譽為我國的“四大名繡”;桃花塢木刻年畫與天津楊柳青木刻齊名,世稱“南桃北楊”;蘇州的緙絲、雕塑、宋錦、玉石和紅木雕刻等工藝品,各有千秋,巧奪天工。 

  蘇州幹將路

  蘇州特產

  蘇州這裡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土地肥沃,物產豐富。農業特產有產大米、棉花、油菜籽、香粳米、鴨血糯和太倉白蒜;特產柑桔、枇杷、板粟、梅子、桂花、茶花、碧螺春茶;太湖銀魚、 菜、珍珠和陽澄湖大閘蟹聞名遐邇。

 

 

 

 

 蘇州古運河

 

 粉墻、小橋、駁岸垂柳、夕陽、小船在悠悠的水面上傳播開去,很遠,很遠。。。。。。
    直到傳成一個個美麗動人的神話和悠遠古老的傳說。夜色瀰漫,古運河伴您走進漿聲燈影中的水天堂。。。。
   專業從事古運河觀光遊覽業務的蘇州古運河旅遊有限公司推齣散客觀光旅遊航班,為廣大遊客提供了又一個選擇。
 蘇州古運河
   蘇州古運河旅遊有限公司長期經營水上游船、觀光旅遊、餐飲等項目,前期一直做政府接待,現在在現有基礎上擴大規模,願與天下旅遊同仁長期友好合作!

蘇州古運河
  公司成立至今已多次接待過國家領導人,如賈慶林、吳官正、吳儀、李嵐清、新加坡內閣總理大臣李顯龍、德國前總理科爾、馬達加斯加總統等,還有知名人士如世界建築大師貝銘等,其船內設施豪華,是蘇州運河之上設備最完善先進,服務最優質週到的一家遊船公司。 
  蘇州古運河     
  公司現規模較大,有豪華官船一艘,可容納200座,內含現場轉播系統、卡拉OK現場點播VOD系統及評彈演齣,空調系統、觀光平台、貴賓室一應俱全;中型畫舫船兩艘,可容納48座,小型畫舫船2艘,可容納38人。每船皆備沿途講解,在觀光的同時可盡情領略蘇州的歷史典故。船上還可以開餐,全部都是太湖水鮮、船菜,也可以做自助餐、是企業活動的最新穎場所。
蘇州古運河
  現向市民、旅行社、散客開放,並願與天下旅遊界同仁長期友好合作!我公司價格現全面下調,包船價格在原有基礎上降低百分之二十,且向旅行社、長期友好合作單位提供更大的優惠與折扣—包船價格每月十次以上者享受最低折扣三折,且包船價格都含簡單茶水、時令水果、蘇式糕點;散客每次10人以上者,享受四折優惠。

蘇州古運河

且一次包船在三艘以上者,可享受更大的優惠。驚喜不斷,機會多多!是旅行社朋友安排線路、組織娛樂、看江南水鄉蘇州古運河的不二之選!願與天下旅遊界同仁長期友好合作,共同發展。公司將以誠信為本的優質服務,一流的設施,熱忱期望您的光臨。

 

 

 拙政園簡介

  拙政園全園分東、中、西三部分。總體佈局特點,東疏西密,綠水環繞,水面面積約佔全園面積1/3,水是全園的紐帶和靈魂。東部地勢空曠,平崗草地,竹塢曲水,芙蓉樹、天泉亭等亭閣點綴其間。蘭香堂是東部主廳,廳中部屏門南側為漆雕《拙政園全景圖》,把全園景色融於一壁。中部以遠香堂為主體,山水明秀,廳榭典雅,花木繁茂,是全園的精華所在。從東部進入中園,一泓清池映入眼簾,古樹,垂柳拂水,湖石峻秀。遠處一洞隱約可見。池南廳堂林立,錯落有致。池北岩島,溪橋相連,百年楓楊。

  拙政園旅遊指南

    山、水、石、池、林、亭、堂融合的宛如天然。西部水廊逶迤,樓台倒影,清幽恬靜,三十六鴛鴦館和十八曼陀羅館等體現齣江南建築的精巧。西部以池水為中心,回廊起伏,水波倒影。

    拙政園特色

  近年來,拙政園充分挖掘傳統文化內涵,推齣自己的特色花卉,每年春夏兩季舉辦杜鵑花節和荷花節;花姿爛漫,清香遠溢,使素雅幽靜的古典園林充滿了勃勃生機。拙政園西部的盆景園和中部的雅石齋分別展示了蘇派盆景與中華奇石,雅俗共賞,陶冶情操。到人間天堂蘇州,怎能不遊拙政園

  拙政園旅遊指南

    夏天的拙政園是賞荷花的好地方,是一首凝固的詩,沒有方向感的話,一轉二拐的立即就會迷失於亭閣之中 。

 

 

  獅子林為蘇州四大名園之一,至今已有650多年的歷史。元代至正二年(西元1342年),元末名僧天如禪師維則的弟子“相率齣資,買地結屋,以居其師。”因園內“林有竹萬固,竹下多怪石,狀如狻猊(獅子)者”;又因天如禪師維則得法於浙江天目山獅子岩普應國師中峰,為紀唸佛徒衣缽、師承關係,取佛經中獅子座之意,故名“師子林”、“獅子林”。
      獅子林既有蘇州古典園林亭、台、樓、閣、廳、堂、軒、廊之人文景觀,更以湖山奇石,洞壑深遂而盛名於世,素有“假山王國”之美譽。
      獅子林假山,群峰起伏,氣勢雄渾,奇峰怪石,玲瓏剔透。假山群共有九條路線,21個洞口。橫向極盡迂迴曲折,豎向力求迴環起伏。遊人穿洞,左右盤旋,時而登峰巔,時而沉落谷底,仰觀滿目迭嶂,俯視四面坡差,或平緩,或險隘,給遊人帶來一種恍惚迷離的神秘趣味。“對面石勢陰,回頭路忽通。如穿九曲珠,旋繞勢嵌空。如逢八陣圖,變化形無窮。故路忘齣入,新術迷西東。同遊偶分散,音聞人不逢。變幻開地脈,神妙奪天工。”“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萬山中”,就是獅子林的真實寫照。
      據史載,1703年2月11日康熙皇帝南巡、獅子林賜額“獅林寺”後,乾隆皇帝六遊獅子林,先後賜“鏡智圓照”、“畫禪寺”及現存“真趣”等匾額。乾隆還下令在北京圓明園、承德避暑山莊內倣建了兩座獅子林。可風當年帝皇對獅子林情有獨鍾。
      入園,便見玲瓏石筍、石峰、叢植牡丹及白玉蘭,與“立雪堂”背面側窗和諧統一,使框景更趨完整,形成進入庭院前視覺上的美感,同時喻“玉堂富貴”之意。並有蔽外隱內之含義而景深意遠。  蘇州獅子林旅遊指南
      庭院北是主體建築高敞宏麗的鴛鴦廳。南廳名“燕譽堂”,齣自<<詩經>>,意為名高祿重安閒快樂。北廳稱“綠玉青瑤之館“,齣自元畫家倪雲林詩中,“綠水”指水,“青瑤”指假山。中堂屏風南面刻<<重修獅子林記>>,記述貝氏1917──1926年間重修“獅子林”的經過。北面刻<<獅子林圖>>,寺峰古柏,飛瀑層樓。廳內陳設精緻華貴。廳的前廊西側可通“立雪堂”,後廊西側門宕通假山洞穴而進入“臥雲廳”,在後為小方廳,其西側辟門,可登假山。以鴛鴦廳為中心,面向四方的佈局,頗為巧妙。穿越小方廳,見院中花台上的巨峰氣勢雄偉,由九頭不同姿態的獅子組成。峰北院墻漏窗的框形各異,並分別套入琴棋書畫圖案,流暢明快。
      齣庭院海棠式門宕,到園中正廳“揖峰指柏軒”,憑軒眺望,滿目石峰林立,峰間古柏 根盤繞,指峰揖柏皆成畫意。右邊竹林青翠欲滴,盛夏天氣,綠色濃蔭別有情趣。
      軒南,越過一條狹長小池“玉鑒”,就是玲瓏峻秀、洞容盤旋、齣入奇巧的“假山王國“。假山規模大,約佔面積七分之一,有山洞11個,曲徑9條,分上、中、下三層,為蘇州古典宅園中堆山最曲折最複雜的實例。
      假山用湖石疊置,是佛教故事中珍禽異獸的抽象造型,假山三面環水,在山體西側用南北向的水澗分假山成澗東、澗西部分,東部石級忽登忽降,高低莫測;西部石洞旋曲折,有如回紋,東西兩部分都各自形成環狀。在水澗並端,東西兩部分假山跨澗連接,分而複合,連成一個整體,手法別具匠心。
      整座假山山表,湖石巨峰、石筍聳立其上,群巒起伏,各具神姿。百年古樹,根生隙間,枝幹交錯,氣勢雄渾如深山老林。假山之內,陰洞盤曲,深處空靈,高下盤旋,峰迴路轉,內景外景都不相同,素有桃源十八景之稱,確是一大奇觀。 
      循西池岸北行,經曲橋到六角湖心亭。此亭是觀覺園內湖山景色的最佳處,名“觀瀑亭”。從亭中西眺,四周假山林立,樹木森森,西部筆陡的山坡懸崖處,瀑布如經湖石三疊直瀉而下,奔騰不息,氣勢磅薄。
  亭東面臨廣池的花籃廳“水殿風來”,雕鏤精工。站在廳前露台眺望池南,群山成嶺,峰石倒影清晰可見,景色清麗,此處植荷花,入夏,又是一番翠蓋紅裳的景象。
  廳西傍池的半亭“真趣亭”,為乾隆帝御筆所提。據說乾隆二十二年(西元1757年),乾隆帝遊園到此,觀賞全園景色,見石峰重疊,峰迴路轉,樹木疏密,連枝交柯,一彎池水,幾曲玉橋,一時興起,御書“真有趣”某隨駕大臣深感不雅,請乾隆帝把“有”字賜給他。乾隆帝頓悟,便做順水人情點頭同意。於是留下“真趣”二字為匾額。屋架梁柱刻鳳穿牡丹圖案,吳王靠刻獅頭萬字花卉,一反色調素雅的傳統,處處金碧輝煌。蘇州獅子林旅遊指南
  獅子林的主要特點
     1.以“假山王國”著稱於世。 獅子林假山是中國古典園林中堆山最曲折,最複雜的實例之一。元末明初建園時,蒐集了大量北宋“花石綱”的遺物,經過疊石名家的精妙構思,假山群氣勢磅薄,以“適、漏、瘦、皺”的太湖石推疊的假山,玲瓏俊秀,洞壑盤旋。象一座曲折迷離的大迷宮。假山上有石峰和石筍,石縫間長著古樹和松柏。石筍上懸葛垂蘿,富有野趣。假山分上、中、下三層,共有9條山路、21個洞口。沿著曲徑磴道上下於嶺、峰、谷、坳之間,時而穿洞,時而過橋,高高下下,左繞右拐,來回往復,奧妙無窮。兩人同時進山分左右路走,隻聞其聲不見其人,少頃明明相向而來,卻又相背而去。有時隔洞相遇是可望而不可及。眼看“山窮水盡疑無路”,一轉身“柳暗花明又一村”。一邊轉,一邊可欣賞千姿百態的湖石,多數像獅形,大小小有五百來頭,有怒吼的,有憨睡的,有嬉戲打鬧的,或躺或立,或大或小,或肥或瘦。也有像黿的,像魚的,像鳥的。還可找到十二生肖圖,真叫人看得眼花繚亂。在假山頂上,聳立著著名的五峰:居中為獅子峰,形如獅子;東側為含暉峰,如巨人站立,左腋下有穴,腹部亦有四穴,在峰後可見空穴含暉光:吐月在西,勢峭且銳,傍晚可見月升其上。兩側為立玉、昂霄峰及數十小峰相映成趣。清代文人朱炳靖鑽過假山後寫道:“對面石勢阻,回頭路忽通。如穿幾曲珠,旋繞勢嵌空,如逢八陣圖,變化形無窮。故路忘齣入,新術迷西東。同遊偶分散,音聞人不逢。”確實,把獅子林假山迷宮比作諸葛亮的八陣圖,毫不為過。個中滋味,非親臨不能體察也。

     2.與佛教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獅子林是禪宗寺廟園林,惟則法師為禪宗高僧。園因寺而聞名。在佛學中佛為人中獅子,獅子座為佛之坐處,泛批高僧坐席,林即禪寺。因此,獅子林本身即是一個宗教用語。禪僧以參禪,斗機鋒為得道法門,不唸佛,不崇拜,甚至呵佛罵祖。所以獅子林不沒佛殿,唯樹法堂。而建築題名全都寓以禪宗特色。如立雪堂,為講經說教之堂。其名取自慧可和尚少林立雪之事:達摩祖師在少林修禪時,慧可為拜師在門外站了一個晚上,積雪沒膝,後被達魔祖師收為第子,修成正果成為禪宗二祖。如臥雲室,為僧人休居的禪房。還有指析軒、問梅閣等,都是以禪宗公案命名。即便獨生子林成為私家園林,這些建築重建後,題名依然不改,可見獅子林是禪宗與中國園林相互影響的一個詳細例證。蘇州獅子林旅遊指南

     3.獅子林對皇家園林的影響。 在獅子林的滄桑變遷中,有一位皇帝對獅子林倍加讚賞。曾五次遊覽獅子林,並留下大量題字和“禦制詩”。他就是清高宗弘歷,即乾隆皇帝。乾隆二十二年春(1757),弘歷二巡江南到蘇州,他取來倪雲的獅子林圖展卷對照著觀賞獅子林。賜匾“鏡智圓照”於獅林寺,雙題五言詩《遊獅子林》,此詩後被刻成禦詩碑並新添一景名為“禦碑亭”。1762年,乾隆二遊獅子林,因愛其景,為獅林寺題額“畫禪寺”,在他臨摹的倪雲林《獅子林全景圖》和倪氏原作上分別題字。將臨摹之作“命永藏吳中”。1765年,獅子林已歸黃祖興所有。乾隆遊獅子林後(時稱涉園),題下“真趣”匾額,又作“遊獅子林即景雜詠”七絕三首、七律一首。回京後在頤和園和承德避暑山莊各信建一座獅子林。1780年,遊獅子林後作《獅子林再疊舊作韻》。1784年,乾隆再次南巡,見到了徐賁畫的《獅子林十二景點圖》,十分感慨。遊獅子林後,在《遊獅子林三疊舊作韻》中寫到:“真山古樹有如此,勝曰芳春可弗尋。”這位75歲的老人自覺年事已高。隻能“他日夢寐遊”了。乾隆五次遊覽獅子林,題寫三塊匾額,留詩十首、臨摹倪雲林《獅子林全景圖》三幅。在皇家園林掀起了摹擬江南山水,傚法江南園林的高潮。1771年,乾隆在頤和園長春園東北角倣建獅子林,由蘇州織造署奉旨將獅子林實景按五分一尺燙樣製圖送就禦覽,建成後名景點匾額均由蘇州織造製作,送京懸挂。1774年,承德避暑山莊建成,東部是以假山為主的獅子林,西部是以水池為主的文園,合稱“文園獅子林”,乾隆對此園非常喜歡,稱之“欲傲金閶未有此”。皇家園林廣泛採用了江南園林中廊、橋、漏窗與蘇式彩畫,引入堆疊假山的各種流派,大大豐富了北方園林的內容,是我園園林藝術史的重要一章。黃熙在中狀無後,重修府北,並以乾隆御筆的“真趣”匾額新增“真趣亭”一景,在淡雅的蘇州園林中抹上了如此富麗堂皇的一筆,也是皇家園林對蘇州私家園林影響力的一個典範。蘇州獅子林旅遊指南

      4.近代建築與古典園林結合的產物。 獅子林自無代以來,幾經荒廢,幾經興旺。歷次的重修都打上了深深的歷史烙印,反映了當時的歷史、文化、經濟特徵。頗具爭議的是最後一代園主貝潤生對獅子林的重建。清咸豐年間,獅子林年久失修,疊石亭台坍塌;由貝潤生購下重修。植花木、浚水池,增建燕譽堂、小方廳、九獅峰、牛吃蟹等景點。園周環以長廊,上置“聽雨樓藏帖”、“乾隆禦碑”、“文天祥詩碑”等碑刻71塊。建湖心亭、九曲橋、石舫、荷花廳、見山樓、人工瀑布等景點,峰石依舊。又購園東住宅,建族校、家祠,在修建過和中採用了部分現代的建築材料,如水泥、鋼筋、彩色玻璃等,修建了部分西洋風格的建築,留下了造園上的敗筆和有爭議之處。但也很好地保護了原存的建築和假山,蒐集了大量文物,使一代名園得觀光輝。

      獅子林每年春秋雨季舉辦花卉展。春季為迎春時令花卉展:主要品種有水仙、梅花、蠟梅、迎春以及松、竹、梅盆景、插花等,這些盆景由資深花卉技師製作,觀賞中能充分領略蘇盆景的神韻。秋季為菊展,每年有20多個品種、2000盆菊花參展。分為獨本菊、多頭菊、藝術菊、案頭菊、鋪地菊五大系列。深秋時節、秋高氣爽,徜徉在絢麗的花從中,叫人沒然而生持螯賞菊的雅興。
      為豐富園林文涵,讓來獅子林的遊客欣賞中華文明的諸多藝術奇葩,獅子林在園西北部辟有展覽館。展覽館分上下二層,建築面積530平方米。先後辦了“貴州奇石展”、“桃花塢木刻年畫展”、“水鄉、古鎮、園林圖片展”和“蘇州賞石協會靈壁石展”。並將繼續開辦各種傳統文化中新穎有特色、富觀賞性、讓人喜聞樂見的展覽會。

 

 

    留園位於蘇州閶門外,原是明嘉靖年間太仆寺卿徐留園旅遊指南泰時的東園。園巾假山為疊石名家周秉忠(時臣)所作。清嘉慶年間,劉恕以故園改築,名寒碧山莊,又稱劉園。園中聚太湖石十二峰,蔚為奇觀。咸寧年間,蘇州諸園頗多毀損,而此園獨存。光緒初年為盛康所得,修葺拓建,易名留園。
    現全園佔地約50畝,大致可分中、東、西、北四個景區。其間以曲廊相連。迂迴連綿,達700餘米,通幽度壑,秀色迭齣。
    中部是原來寒碧山莊的基址.中辟廣池,西、北為山。東、南為建築。假山以土為主,疊以黃石,氣勢渾厚。山上古木參天,顯齣一派山林森鬱的氣氛。山曲之間水澗蜿蜒,仿佛池水之源。
    池南涵碧山房、明瑟樓是故園的上體建築,樓閣如前艙。敞廳如中艙。形如畫舫。樓閣東側有綠蔭軒,小巧雅致,臨水挂落與欄杆之間,涌齣一幅山水畫卷。涵碧山房西側有爬山廊,隨山勢高下起伏,連接山頂聞木樨香軒。
    山上遍植桂花,每至秋日,香氣浮動,沁人心脾。此處山高氣爽,環顧四周,滿同景色盡收眼底。池中小蓬萊島浮現十碧波之上。
    池東濠濮亭、曲溪樓、西樓、清風池館掩映於山水林木之間,進退起伏.錯落有致。池北山石兀立,澗壑隱現,可亭亢於山岡之上,有淩空欲飛之勢。   
    東部重門疊戶,庭院深深。院落之間以漏窗、門洞、廊廡溝通穿插,互相對比映襯,成為蘇州園林中院落空間最富變化的建築群。
    土廳五峰仙館俗稱楠木廳,廳內裝修精美,陳設典雅。其西,有鶴所、石林小院、揖峰軒、還我讀書處等院落,竹石倚墻,芭蕉映窗,滿目詩情畫意。林泉耆碩之館為鴛鴦廳,中間以雕鏤剔透的圓洞落地罩分隔,廳內陳設古雅。廳北矗立著著名的留園三峰.冠雲峰居中,瑞雲峰、岫雲峰屏立左右。冠雲峰高6.5米,玲瓏剔透,相傳為宋代花石綱遺物,係江南園林巾最高大的一塊湖石。峰石之前為浣雲沼,周圍建有冠雲樓、冠雲亭、冠雲台、佇雲庵等.均為賞石之所。
    西部以假山為主,土石相間,渾然天成。山上楓樹鬱然成林,盛夏綠蔭蔽口,深秋紅霞似錦。至樂亭、舒嘯亭隱現於林木之中。臀高望遠,可借西郊名勝之景。山左雲墻如遊龍起伏。
  前曲溪宛轉,流水淙淙。東麓有水閣“活潑潑地”。橫臥於溪澗之卜,令人有水流不盡之感。北部原有建築早已廢毀,現廣植竹、李、桃、杏,“又一村”等處建有葡萄、紫藤架。其餘之地辟為盆景園,花木繁盛,猶存田園之趣。留園以宜居宜遊的山水佈局,疏密有致的豐間劉比。獨具風采的石峰景觀,成為江南園林藝術的傑齣典範。留園旅遊指南
  留園,坐落在蘇州閶門外留園路,歷史上稱閶門外下塘花步里。園始建於明代萬曆二十一年(西元1593年),太仆寺少卿徐泰時(號輿浦)罷官後歸里,回到了自己的家鄉蘇州,在閶門外1公里多的一處住宅旁擴建營造了一座園林,“以板輿倘徉其中,呼朋嘯飲,令童子歌商風應蘋之曲”。後人稱之為東園(徐氏有東、西二園,西園後來被他的兒子徐溶舍宅為寺,就是現在的西園戒幢律寺)。園中雜蒔花竹,水池清漣湛人。築堂三楹,取名後樂堂,環以走廊,宏麗軒舉。前樓後廳,皆可醉客。堂側有土山一座,山上多古老樹木,又廣搜奇石,從湖州岳父家運來宋代花石綱遺物瑞雲等五峰,置於園內,瑞雲峰高5米多,就聳立在土山之上,妍巧甲於江南。並請疊石高手周時臣在堂後疊石屏作普陀、天台諸峰,高約5米,闊約30米左右,玲瓏峭削,沒有人工斧鑿痕跡,就像一幅天然的山水橫披畫。明末,園林逐漸衰敗。至清朝初期,曾一度廢為踹布坊。後相傳重建於陳氏,但屢屢易主。至乾隆四十四年(西元l779年),因次年皇帝南巡要到蘇州,地方官吏為迎接聖駕光臨,就把瑞雲峰移到了織造府皇帝住的行宮花園中(今蘇州市第十中學)。乾隆五十九年(西元1794年),園歸蘇州東山人劉恕(號蓉峰)所得。劉曾在廣西先後任過右江兵備道、柳州慶遠兩府事,因水土不服告病回鄉。劉得到這個園林後,花了五年時間修葺和擴建,使之面目一新。堂宇軒豁,廊廡周環,藏書有室,留賓有館,岩洞奧而曠,池沼繚而曲,竹色清寒,波光澄碧,又以其中白皮松居多,取名寒碧莊。園中建築有傳經堂、還讀館、卷石山房、明瑟樓、聽雨樓、尋真閣、綠蔭軒、曲谿褸、掬月亭、含青樓、垂楊池館、個中亭、餐秀軒、半野草堂、揖峰軒等。劉恕愛石成癬,聚奇石十二峰於園內,名奎宿、玉女、箬帽、青芝、累黍、一雲、印月、獼猴、雞冠、拂袖、仙掌、幹霄。嘉慶七年(西元l802年),請好友昆山王學浩繪寒碧莊十二峰圖(今藏上海博物館),並自號為一十二峰嘯客。園有內園、外園之分,內園即劉恕住宅部分(今留園大門至停車場之間),外園即園林部分。道光三年(西元l823年),園林對外開放,來遊者無虛日,轟動一時。咸豐十年(西元1860年)後,園逐漸荒蕪。
  同治十二年(西元l873年),園為常州盛康(號旭人)所購得。盛康為退休官僚,曾任廬州、寧國知府和浙江杭嘉湖兵備道、按察留園旅遊指南使等職,其子盛宣懷是清廷重臣和洋務派先鋒。盛康購得園林後大加修葺,於光緒二年(西元l876年)落成。其時,園內嘉樹榮而佳卉茁,奇石顯而清流通,涼台燠館,風亭月榭,高高下下,迤邐相屬,比昔日盛時更增雄麗。因前園主姓劉而百姓俗呼為“劉園”,盛康乃倣隨園之例,取“劉”與“留” 同音,遂改名“留園”。著名學者俞樾作《留園記》,稱其“泉石之勝,花木之美,亭榭之幽深,誠足為吳下名園之冠”。建築有綠蔭軒、涵碧山房、明瑟樓、恰航、聞木樨香軒、半野草堂、自在處、遠翠閣、濠濮亭、清風池館、汲古得修綆、五峰仙館、佳晴喜雨快雪之亭、花好月圓人壽軒、少風波處便為家、又一村、亦吾廬、心曠神怡之樓、石林小院、揖峰軒、洞天一碧、還讀我書齋、鶴所、學圃、繡圃等。後又於光緒十四年至十七年(西元1888年~1891年)建留園義莊(即祠堂部分),增辟東、西兩園,東園即東山絲竹(戲台)、冠雲峰、林泉耆碩之館(奇石壽太古軒)、仙苑停雲、待雲庵、冠雲亭、亦不二亭等,西辟小蓬萊、至樂亭西南諸峰林壑、月榭星台、活潑潑地、君子所履、南花房、北花房、十景花塢等,峰石之奇特以冠雲、岫雲、瑞雲(非第十中學之瑞雲峰,係盛康另選峰石沿用舊名)三峰為最,巍然挺立,尤以冠雲峰為最巨。其時園林、祠堂、住宅合在一起佔地約40餘畝。
  抗日戰爭時期,留園經日軍蹂躪,“尤棟折 榱崩,墻傾壁倒,馬屎堆積,花木萎枯,玲瓏之假山搖搖欲墜,精美之傢具搬取一空”。
  抗戰勝利後,留園又成為國民黨部隊駐軍養馬之所,五峰仙館、林泉耆碩之館的梁柱被馬啃成了葫蘆形,五峰仙館地上馬屎堆積,門窗挂落,破壞殆盡,殘梁斷柱,破壁頹垣,幾乎一片瓦礫。新中國成立後,黨和政府非常重視這一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於l953年撥款進行整修,次年元旦對外開放。從此這座江南古典名園風采依舊,麗色重現,每天都吸引成千上萬的中外遊客來觀光遊覽。1961年3月被國務院首批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北京的頤和園、承德的避暑山莊、蘇州的拙政園共譽為全國四大名園。
  隨著園林事業的不斷深人發展,國家每年都要撥齣一大筆資金用於園林的保護和維修。在留園,先後對還讀我書齋、濠濮亭、清風池館、五峰仙館等處建築進行了大修,對廳堂的陳設佈置作了合理的調整。為了修復中部明瑟樓、曲谿樓、遠翠閣的明瓦窗,留園管理處專門派人到吳縣農村去收集明瓦(一名蠡殼),使之修復後的面貌與歷史相符,和周圍的環境相輝映。並且根據史料照片,恢復了待雲庵至亦不二亭的庭院小徑景點,使兩組建築聯成一體,形成對景。留園旅遊指南
  由於歷史的原因,園中的一些匾額楹聯遭到了破壞,有的殘破,有的短缺,為了恢復這些匾額楹聯,先後遨請了林散之、顧廷龍、董壽平、王個簃等當代名家進行了重新補書,恢復了綠蔭、恰航、舒嘯亭、至樂亭、清風池館、揖峰軒、洞天一碧、吳下名園等處的匾額楹聯,突齣了園林典雅高潔的風格,豐富了園林的文化藝術內涵。1991年初,又把建國初期就成為醫藥公司倉庫的原盛家祠堂和住宅部分收歸留園,並撥款100多萬元,前後花了近10個月的時間,重新修復,修復後的祠堂基本保持了原來的建築格調,使留園進一步趨於完整,恢復了原有的景觀。
  自開放以來,留園在管理部門的不斷修繕 和保護下,其藝術風貌始終如故,魅力無窮。1997年12月,經國家有關部門審查推薦,留園與拙政園、網師園、環秀山莊作為蘇州古典園林典型例證,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最後審定,被批准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留園現有面積30餘畝,集住宅、祠堂、家庵、庭院於一體,是蘇州大型古典園林之一,代表了清代風格。留園的建築綜合運用了江南造園藝術,以建築結構見長,善於運用大小、曲直、明暗、高低、收放等變化,組合景觀,高下佈置恰到好處,營造了一組組層次豐富、錯落有致、有節奏、有色彩、有對比的空間體系。全園用建築來劃分空間,可分中、東、西、北四個景區:中部以山水見長,池水明潔清幽,峰巒環抱,古木參天;東部以建築為主,廳堂華麗,庭院精美,奇峰秀石,引人入勝;西、北部環境僻靜,山溪曲流,樹木蔥蘢,頗有山林野趣。

 

 

寒山寺 

寒山寺旅遊指南

     到蘇州,如不到寒山寺,則不算蘇州客。因為,寒山寺和蘇州園林一樣,都是姑蘇的象徵,蘇州人的驕傲。
      寒山寺位於蘇州城西十里的楓橋鎮,創建於梁代天監年間,初名“妙利普明寺院”。相傳唐貞觀年間寒山子曾在此當主持,遂改名寒山寺。唐朝詩人張繼當年途徑寒山寺,滿懷旅愁觸景生情的寫了下《楓橋夜泊》詩:“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從此,詩韻鐘聲,膾炙人口;寺以詩名,傳播中外。

  寒山寺始建於西元502年的梁天監年間。到了二百年後的唐代,相傳唐時僧人寒山曾在該寺居住,故改名為“寒山寺”。這座寺廟,歷經數代,屢建屢毀於火,現在的建築是清末重建的。自從唐代詩人張繼題了《楓橋夜泊》一詩後,該寺便聞名了。 寒山寺中的主要景點有大雄寶殿、藏經樓、鐘樓、碑文《楓橋夜泊》、楓江第一樓。
 
  寒山寺旅遊指南

  大雄寶殿內兩側壁內鑲嵌的是36首寒山的詩碑,還有懸挂於兩側的十六羅漢像。殿內的兩個石刻和尚就是寒山與拾得。
      
      寒山寺旅遊指南寒山,又稱寒山子,唐代貞觀年間,原居住於始豐縣(今浙江天台)寒岩,擅長詩詞文章,寫有詩300餘首,後人輯為《寒山子詩集》。拾得,本是孤兒,由封幹攜入天台山國清寺為僧,故取名為“拾得”,與寒山是好友。後人輯其詩附於《寒山子詩集》中。這幅石刻畫是一種意筆畫,寥寥幾筆便刻畫齣他們兩人春風滿面、拍掌而笑的栩栩如生的神態,具有一定的藝術價值。大殿前院兩側,有6棵五針松,就是日本愛媛縣各界友好訪華團(一行26人,團長為愛媛縣知事白石春樹)的朋友們於1976年4月10 日下午栽種在該寺的,這樹是在日本愛媛縣生長的,日本叫:’五葉松",當時已生長了五年。大雄主殿的右側懸挂著一口日本友人於清末送來的支那銅鐘。鐘面上鐫有記述鑄鐘緣由的銘文。此鐘一式共兩口,一口懸在日本館山寺,一口送來寒山寺。

  藏經樓係原來收藏陳放經書處,樓屋頂有《西遊記》中孫悟空、唐僧、豬八戒、沙悟凈的雕塑像。一樓內墻壁上嵌有《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的經文(係禪宗)。還嵌有董其昌(1555一1636,上海松江人,明代傑齣的書畫家)等人的書法碑刻。

  鐘樓為二層,八角。樓下石碑為重修寒山寺時所立,正面碑文為程德全所撰,碑的背面刻有重修寒山寺時募捐者的名字和金錢額。傳說張繼詩中的鐘就是懸於原來這裡的鐘樓樓上。但現在的鐘樓建築和這裡的鐘都不是唐代的了,現在這口鐘是清代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重鑄的,距今有90多年的歷史。現在的鐘樓是解放後按原樣修復的。

  《楓橋夜泊》詩石刻碑文“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這是唐代詩人張繼寫的。傳說詩人張繼去唐時首都長安(今西安)赴考後,落第返回時,途經寒山寺,夜泊於楓橋附近的客船中,夜里難以成眠,聽到寒山寺傳來的鐘聲,有感而作。 《楓橋夜泊》詩在日本幾乎家喻戶曉。日本的小學生把這首詩作為課文來講授和背誦。今天,日本人到蘇州旅遊,也無不以一睹張詩碑刻為快。
 
     寒山寺旅遊指南    寒山寺的碑廊里嵌立著宋明以來歷代名人唐寅、文徵明、康有為、羅聘等的詩詞碑刻多塊,其中最著名,也最引人注目的自然是唐張繼的《楓橋夜泊》詩碑。張繼詩石刻始刻於宋朝宰相王珪,此碑因屢經戰亂,寒山寺多次被焚而不存。至明代重修寒山寺時,姑蘇才子、畫家文徵明為寒山寺重寫了《楓橋夜泊》詩,這是第二塊《楓橋夜泊》詩碑。此後,寒山寺又數遇大火,文徵明手書的詩碑亦漫漶於荒草瓦礫之間,現存殘碑僅存“霜、啼、姑、蘇”等數位而已。清末光緒三十二年,江蘇巡撫陳龍重修寒山寺時,延請著名書法家俞樾手書了這第三塊《楓橋夜泊》石碑。其時,俞樾雖已八十六歲高齡,此碑成為他的絕筆之作,彌足珍貴。寒山寺的第四塊《楓橋夜泊》詩碑,齣自與詩人同名的近代書法家張繼之手,詩後有跋雲;“餘夙慕寒山寺勝跡,頻年往來吳門,迄末一遊。湖帆先生以餘名與唐代題《楓橋夜泊》詩者相同,囑書此詩也。中華民國三十六年十二月滄州張繼。”近代張繼書唐代張繼詩,先自增添了一段情趣,人們並不覺得有什麼以假亂真的異味,感受到的卻是一種綿亙千古的永恒。
 
    上世紀80年代,著名藝術大師劉海粟曾應寒山寺之請。手書《楓橋夜泊》詩一首贈給寒山寺,並自認是晚年書法的得意之作。大師曾有等古寺將手書刻碑揭幕之日來寺院的願望,可惜大師卻在萬眾惋惜之中以百歲高壽告別人世,成為寒山寺一大憾事。如今,遺澤安在,詩韻依舊,該也寄託著人們對一代宗師由衷的懷念吧。
    “帶走一盞漁火,讓他溫暖我的雙眼,留下一段真情,讓它停泊在楓橋邊……” 這首由陳小奇根據《楓橋夜泊》詩意發揮想像力創作、由毛寧演唱的《濤聲依舊》,曾風行於華夏大地。此刻,駐足楓橋邊,聽情愁和旅愁譜成的《濤聲依舊》,將目光停留在人去船空的烏篷船上,又是一番怎樣的心境?也許,懷舊與創新正是我們民族的秉性。

  楓江第一樓原來該寺的楓江樓已於三百年前塌毀。這幢建築是蘇州市人民政府為了保護文物古跡,在1954年修整寒山寺時,將蘇州城內修仙巷內宋宅著名的“花籃樓”移建於此。花籃樓,在建築風格上,與眾不同,有其一定藝術價值。這樣大的樓房隻有兩根主柱,恰似花籃的提手,承受著全樓的重量,而一般的樓房,起碼要有四根以上的柱子。一樓在大梁與前檐的接榫處,換上了兩個雕刻精細的花藍。盤旋而上的螺旋式的樓梯,隻依靠一根圓柱來承受全樓梯的重量。
 

 

  虎丘

 虎丘簡介

  被譽為“吳中第一名勝”的虎丘,又名海涌山、海涌峰、虎阜,位於蘇州古城西北,距閶門3.5公里的郊外。虎丘旅遊指南

      虎丘海拔34.3米,佔地約20公頃,山體為距今一億五千萬年的中生代侏羅紀時代噴發的岩漿凝結而成的流紋岩。  

  虎丘歷史文化

  遠古時代,虎丘曾是海灣中的一座隨著海潮時隱時現的小島,歷經滄海桑田的變遷,最終從海中涌齣,成為孤立在平地上的山丘,人們便稱它為海涌山。“何年海湧來?霹靂破地脈,裂透千仞深,嵌空削蒼壁。”宋人鄭思肖的詩句形象地道齣了虎丘的由來。如今虎丘雖已遠離大海,人們依然能感受到海的蹤影,海的資訊。虎丘旅遊指南人們來到虎丘,未踏進頭山門,就看到隔河照墻上嵌有“海涌流輝”四個大字;進山門後,一座石橋跨過環山河,橋被稱作“海涌橋”;上山路旁的一些怪石,圓滑的石體是因為海浪沖刷而致;憨憨泉因為潛通大海,又被稱作“海涌泉”;擁翠山莊月駕軒內立有清代學者錢大昕書寫的“海涌峰”石刻。虎丘曾有過望海樓、海泉亭、海宴亭等勝景。在歷代文人筆下,更可見虎丘與海的淵源,“海當亭兩面,山在寺中心。”(白居易)“寶剎近城郭,峰從海湧來。”(顧瑛)“嘗疑海上峰,涌起自天外。”(王鏊)虎丘旅遊指南

  虎丘,風景幽奇,風光如畫,已有二千四百多年曆史。《吳地記》曰:“山絕崖縱壑,茂林深篁,為江左丘壑之表”。宋朱長文《虎丘山有三絕》為:“望山之形,不越崗陵,而登之者,風見層峰峭壁,勢足千仞,一絕也;近鄰郛郭,矗起原隰,旁無連續,萬景都會,四邊穹窿,北垣海虞,震澤滄州,雲氣齣沒,廓然四顧,指掌千里,二絕也;劍池泓淳,徹海浸雲,不盈不虛,終古湛湛,三絕也”。明代可流芳《虎丘有九宜》是“宜月、宜雪、宜雨、宜煙、宜春曉、宜夏、宜秋爽、宜落木、宜夕陽”。所以無論春夏秋冬、陰晴雨雪,各有致趣。 

      虎丘包含景點

  包含景點:二山門(斷梁殿)憨憨泉雲岩寺塔冷香閣第三泉劍池千人石可中亭白蓮池擁翠山莊小武當西溪環翠攬月榭五十三參雲在茶香試劍石萬景山莊孫武子亭通幽軒虎丘仙人洞虎丘摩崖石刻養鶴澗真娘墓致爽閣。



本文已同步發佈到「國外旅遊」

台長: 水白
人氣(996)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海外旅遊 |
此分類下一篇:江南一線遊〈四〉
此分類上一篇:江南一線遊〈二〉

威爾剛
感謝分享!

http://www.yyj.tw/
2019-12-25 13:32:43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