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2-03-02 05:27:22| 人氣10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慾望台北城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最近恰好在電視上或自己一時興起跑去租來看的影帶,都與台北這個我城有關。我看了看,想了一下,覺得這些影像工作者的思考與觀看世界的角度,還真的與文字工作者有那麼些差別。在我看的這些九○年代中期前後出品的台灣電影裡,台北這個城市恍若裝載了滿滿的欲望,貪婪地在暗夜裡不斷滋長、蔓延、外溢,把生活在台北的男男女女,一逕吃乾抹淨,不留一點痕跡。

這裡面,最冷酷無情揭露台北城在光鮮亮麗的外表下,實則貧瘠灰沈如廢死的寂寞之都的,當以蔡明亮莫屬;我看他的「愛情萬歲」,講三個三十來歲的都會男女,在繁華的台北城各自營生、各自生活、各有各的欲求、各有各的絕望。台北這個都市,在蔡明亮的眼裡,荒蕪、貧瘠,無愛可尋,每個人都那麼寂寞的生活著,甚至寂寞到向萍水相逢的陌生人以肉體索愛,只為求一時的溫暖慰藉。

片尾,楊貴媚行走在清晨的台北街道,走進當時還林木光禿、遍地泥濘的大安森林公園,篤篤的高跟鞋敲在地上的響聲,直入台北人心靈的巨大空洞與無物。走累了,坐在公園的長椅上的楊貴媚,不知怎地、毫無預警地開始失聲痛哭了起來;我看著這場恍如永遠不會停止的哭戲,心裡以為這大概就是導演蔡明亮為他眼中寂寞、失落的不得了,外表卻仍一幅光鮮亮麗死撐著活在都會的妳我,而憐憫地哭出來的同情眼淚吧。

而這般台北人的虛驕、台北城的浮華表面,在楊德昌的「獨立時代」裡,則炫麗地交織成人欲與物欲橫流一地的極佳嘲諷喜劇;這部像萬針刺繡的電影,藉由多線併陳的人物劇情,將台北文化人的裝腔作勢、浮誇無恥的醜態,做出了極其生動的描繪。而在後來的「麻將」一片中,楊德昌更藉由幾個人小卻鬼大的青少年,從小看著成年人一面道貌岸然、一面又忝不知恥地幹著偷拐搶騙男盜女娼的勾當,進而有樣學樣、青出於藍的故事,對金錢掛帥、道德淪喪的現代都會更有沈痛、強烈的抨擊。

但我以為,這兩部片,雖然好看,但不知是楊導是不是因為年紀大了,所以也人變嘮叨了,心也變軟了。以致我們在片中,就會看到楊德昌藉由片中角色對觀影的你我指指點點、苦口說教的鏡頭一再出現,像「獨立時代」裡演小說家的鴻鴻,就長篇大論地拿著孔子當招牌,談什麼世人皆醉其獨醒的教化哲學;而到了「麻將」一片,楊導又化身為顧寶明,一面演戲、一面用手指著鏡頭大罵觀眾愚蠢、只懂隨波逐流、毫無生存的主見。

老實講,這些劇情都屬蛇足,等如把觀眾當白癡,深怕人家不懂其寓意,才這樣氣急敗壞的跳出來夫子自道,反而破壞了電影的自有生命。而相較於楊德昌早年的「恐怖份子」,講都會裡人的疏離、人心的深詭難測,在城市裡行走,我們永遠不會知道,什麼時候什麼人會突然變成危害妳我生命的恐怖份子,那種全片冷靜冰硬、畫面切割精準,一直到結尾一聲餘味無窮的槍聲,充分反映楊導理工背景出身的無「情」特質。這種冷觀世事的自制,到了「獨」與「麻」片裡,就嫌淡薄了些。尤其這兩部片的結尾,都安排了溫情的快樂結局:琪琪和小明最後還是在一起、倫倫也是親到了馬特拉,讓人覺得雖然城市冷酷無情、前路無著,但畢竟我們還有小小的情愛可以廝守共度,算是年紀大了之後的楊大導演,也終於慈眉善目、對人性還抱有一絲期待的表現。

而對從外地而來活在台北的我們來說,台北這個現代城市,一貫總是那麼難以親近、難以融入,生活一如活在都市表層的邊緣,窺不見城市真實的那面。這種感覺,我在看陳國富的「只要為你活一天」時,更是時時冒湧上來;在這部片中,台北呈現出一種狂燥、浮動的生命力,充滿了黑色隱諱的不可知與神秘感,一個如你我一般平凡的男子,無意間撞入一個不屬於他生活中的台北城,那裡有黑道火拼、豪門恩怨、金錢與權力以及美色交相混雜,經歷危險,慌慌逃回平凡世界的男子,一夜狂亂若夢,台北浮浮晃晃就在遠處,陌生、疏離如海市蜃樓般,卻又讓你我執迷不悔地選擇投入其冰冷的懷中。

但,總歸還是要有希望吧,就像我說最冷酷無情地揭露台北的荒蕪、寂寞本質的蔡明亮,在陰沈、穢暗的「河流」裡,那麼卑微地活著的小康一家人,即使經歷父子亂倫、妻子外遇、倫常毀壞、家庭崩解的不堪境地,但片末,蔡明亮仍給了我們生存下去的小小希望;身罹怪病的小康,在父親一句「回家了」的話裡,起身推窗,窗外仍有一片澄明明亮的天空,讓我們感到在這麼寂寞、孤獨、欲望流洩一地的台北城,還是可以有那麼一點點繼續活下去的希望。

即使,我們隱隱約約地總感覺到,這希望,恐怕是那麼地微小、孱弱、經不起任何的考驗…

台長: chihta
人氣(109)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