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3-15 12:32:53| 人氣261|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別用大人想法 漠視小孩心聲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兒童及少年福利法強制規定處理兒童及少年相關事務時,應以兒童及少年之最佳利益為優先考量。這個法條,對享受了六年天倫之樂的劉家母子來說,簡直是「制度殺人」的一大諷刺。

在單親的呵護下,小男孩用功讀書,有外公、外婆、舅舅的愛護,媽媽靠著好手藝,努力賺錢,早忘了爸爸這回事。前三名的優異表現,也不辜負大家的期盼,卻讓探視權問題,弄皺一池春水。

從常理來看,如果爸爸真的那麼喜歡孩子,那就不應該都是老爺爺出面,法官、社工員在審酌孩子的最佳利益時,也不應該拘泥在「孩子不能長期欠缺父愛…人格之正常發展」,就硬塞一個爸爸給他。

何況,劉姓學童是在媽媽的呵護下長大,對於離婚的爸爸,難免有疏離感,在面對公權力的介入,不管是不是說「壞小孩」、「叫警察抓你」,至少已經讓這些心靈已遭折磨的弱勢者感覺到,他已經被貼標籤了,無怪乎他們甘冒被控誣告的危機,公開求援。

難道不懂法律,就不能自力救濟嗎?孩子的舅舅受託出庭時,甚至拿了一紙「契約」要法官簽:「如果孩子有三長兩短,負責到底」,法官當然拒簽,但也釋出探視權不可行時,可以裁定變更探視方式的說法,證明事在人為,制度固然會殺人,也能救人。

其實,從小沒爸爸的孩子俯拾皆是,因父母分手出現的單親家庭也不勝枚舉,隨著時代環境的改變,現代的家庭關係已不能再以傳統形態視之。

如何協助孩子找到與離異父母之間的互動模式,或者尊重孩子選擇幸福的權利,對大人和孩子而言,都是一門需要相互學習的課題。

桃園劉姓學童的案例,不僅反映這個亟待正視的社會現象,也凸顯現行法令在關照孩童權益上的疏漏。如果真的愛孩子,何不試著傾聽他們的心聲呢?

2007/03/15 04:09 記者: 李文輝/特稿 中時電子報

台長: 王老師
人氣(261)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新聞、心文、兟鼤? |
此分類下一篇:老師只管教書 家長陪讀管秩序
此分類上一篇:!!校園猛暴遊戲 摔角摔到鼻青臉腫!!

虎 ﹋ 。 *
2100教育開講有說到這個喔!!
忘記是哪一集的了。 皿 。
2007-04-01 18:34:48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