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鑑於國民中小學教科書「一綱一本與一綱多本」政策引發廣泛討論,吾人在此提供個人心得與分析。由於時間點急迫,思慮不週,或許有某些刻板印象或個人偏好,難以提供短期之內有效處理問題爭議的線索,但或許可以做為教育主管機關日後政策規劃與配套執行的比較與參考之用。
國民教育階段,教科書採取「一綱多本」的初衷,基本上是威權時代強調國家權威與社會穩定,隱含社會控制意涵「一言堂式價值」的反動。然而隨著政治系統解嚴,社會氣氛朝向多元、開放的方向發展,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考量一言堂式「統編本」教材與固定教學模式若長久為之,可能造成學習者思想僵化、行為過度保守,應變能力薄弱等缺點,因此這樣的國家教育系統培養出來的人可能是聽話、稱職,穩定的任務執行者,但是相對而言,這樣的教育方式卻難以開展出諸如創造力、擴散性思考、批判性思考、從多元角度欣賞不同事物,及應用基本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等,在一個尊重多元價值與鼓勵公共事務參與的時代潮流下,相對重要的能力。於是,過去由國立編譯館所編纂的統編版教科書,就在這樣的社會氣氛下,被「一綱多本」所取代。
自民國八十八學年度開始,教育部全面啟用「審定本」,「一綱多本」正式啟動。理想目標當然是希望藉由政策的調整,來彌補上述採取統編本容易產生的缺失(註一)。不過,採取「一綱多本」來避免使用統編本所可能產生的問題同時,卻也造成了新的問題,例如:學生課業負擔加重、編輯品質不穩定、購書成本較高、資源浪費…等等。2007年地方公職人員選舉前夕,在台北市教育主管機關的發起之下,研議以「一綱一本」取代現行「一綱多本」的教育政策,此舉得到台北縣、基隆市地方教育單位的響應,於是「北北基自辦國中基測」的配套措施,就在這樣的社會氣氛下應運而生,此舉更直接或間接強化了公眾對於「一綱多本」的疑慮,一時之間,「一本」或「多本」的爭議,成為國家教育決策單位亟待解決的不可承受之輕(註二)。
不論是原先的「一綱多本」或改良後的「一綱一本」,需要解決的問題看似錯綜複雜,難以入手,然而在抽絲剝繭之下,或許可以將問題解決的方向著重於「改善利害關係人的感受」上。「感受」可以分為客觀感受與主觀感受兩種。客觀感受,當事人具備同理心或對於普遍狀況有著基本認識,提出訴求前心裡已經有一把尺:「什麼是應該要求的?什麼是不應該要求的?」訴求相對理性。同時,也會在心裡自我評估:「哪些要求可能是現階段政府機關有客觀條件可以提供與落實的?而哪些不是。」如果在客觀條件下,個人的期望在實現上確有困難,只要教育主管機關詳加解釋與持續溝通,心裡的不滿會降低,當事人甚至會主動改變自己來配合國家教育政策。「主觀感受」則不同,由於當事人對於自己正在訴求的議題缺乏客觀認識,容易因為人云亦云,媒體渲染,導致訴求上的不理性與過度期待。因此,除非是自己有過深切檢討,自我要求,且對現況有通盤認識的社區家長,否則多數社區家長屬於後者,也就是過度強化「主觀上的不愉快感受」造成對於政府政策的規劃與執行有過度期待。這方面的問題,需要透過教育主管機關的資訊透明化與持續性的良好溝通,讓不理性的家長瞭解現況,接受現況並主動協助教育問題,才能逐步化解教育單位與社區家長彼此的誤會,如同媒體報導新任教長所主張,建立「教育永續發展的對話平台」。
其次,需要釐清在「一綱多本」或「一綱一本」政策下需要解決問題的關鍵性。舉例來說,以一綱多本遭到質疑的問題之一「版本多元,教科書供應量減少,單位成本高,成本反映售價。」為例(註二),家長團體在向政府機關請願過程裡提出:「一綱多本書價偏貴,造成家庭經濟負擔,所以不要一綱多本…」字面下的真正意思可能是:「在一綱多本的教育政策下花錢購買教科書,卻無法確定孩子能否在重要考試上取得可以接受的基本能力或相對地位,所以不甘心。」換言之,如果現實情況得到改善:「我的孩子能夠在一綱多本政策下,透過個人努力,培養出與其他人公平競爭的基本能力或在下一階段的國民教育裡,得到公平待遇…的話,教科書貴不貴,就不是太大的問題。」(註三)。由此可知,一綱多本爭議的產生,某些瑣碎的疑慮不是訴求重點,只要妥善處理一綱多本政策下的「關鍵性問題」,某些爭議可同時獲得有效解決;以上說明僅以「一綱多本」面臨的其中一個問題為例,同理,若採取改良式一綱一本政策,分析與評估的方式也是一樣的。至於什麼是「關鍵性問題」?不論是一綱一本或一綱多本,我認為短期而言,兩者共同的努力方向在於「改善利害關係人的感受」上;長期而言,則是「全面提升教學品質」並「維持教學品質穩定」。
針對短期目標「改善利害關係人的感受」進一步說明。在「一綱多本」教育政策下有切身感受的利害關係人,除了主管機關教育部與各縣市政府教育局(處)之外,大抵可以分為以下四個族群:一、社區家長;二、學生;三、學校教師;四、書商及其他相關人士(註四)。以下,依序針對上述利害關係人對於政策規劃與執行所可能產生的心理反應與後續行動做進一步分析。
首先,從「社區家長」談起。在「一綱多本」政策下,家長關注的焦點在於子女能否在國民教育階段(特別是國中階段),習得所謂「基本能力」以利日後生存、就業或自我實現,這是為人父母者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期盼,自古皆然;在這個部分,教育主管機關無可避免地必須審慎處理「教育機會均等」的問題。然而,「教育機會均等」這個國民教育階段的工作重點之一,也就是受教權被普遍重視與教育資源的公平分配,某些特定人士的個別意見卻可能成為阻力,這些人對於「教育機會均不均等」這個問題沒有興趣,甚至不樂見教育大餅在追求社會公平正義的考量下被瓜分,反而期待國家教育體系能夠集中資源,培養出具有發展潛力與國際競爭力的下一代。於是,在「顧及多數公平,確保教學品質」與「追求少數卓越,提昇國際競爭力」的兩難情境下,國民教育階段某些原本單純的問題,被模糊了面貌,變得棘手難以處理。其實,有些看似複雜的爭議只需起碼的同理心、些許的正義感,加上基本的法治觀念就可望獲得改善,無奈有些事情,在尚未有人提出雙方都能接受的共識,或者,輿論壓力尚未大到必須馬上解決問題之前,沒有人願意退讓(註五);在相對力量拉扯下,具備良知良能的教育事務決策者與執行者內心深處的痛苦是明確的(註六)。(未完)
-----------------------------------------------------------
註一:統編本雖然比較容易產生某些弊端,但不是必然的。同理,教材開放多元化之後,也比較容易產生某些缺點,但也不是必然的。意味教材上的不周延,可以藉由其他方面資訊來彌補與調整,例如:網際網路,傳播媒體。其中最重要的,我認為是教師篩選與詮釋教材的教學專業能力。
註二:「一綱一本」、「一綱多本」優缺點列舉
「一綱多本」優點列舉:
一、符合教育自由化精神。
二、可發展具地方特色的教材。
三、教師參與教材選用,有助提升教師專業能力。
四、各版本競爭激烈,品質提升。
「一綱多本」缺點列舉:
一、教科書編輯者與學校教師對學科能力指標解讀不一,增加學生課業負擔。
二、教科書編輯品質仍不穩定。
三、版本多元,教科書供應量減少,單位成本高,成本反映售價。
四、版本轉換快,同一家庭子弟教科書無法二度使用。
「一綱一本」優點列舉:
一、內容統一。
二、基測取材內容較為確定,減輕學生升學負擔。
三、教科書供應量大,書價較便宜。
四、學生轉學,教材銜接容易。
「一綱一本」缺點列舉:
一、不符合教育多元化精神。
二、單一版本,缺乏競爭,不利品質提升。
三、教材缺少因地制宜彈性。
四、教師無選擇教科書機會,剝奪專業自主權。
註三:對於教科書內容觀感如何?牽涉民眾對於十二年國教的信心,而信心則來自於社區高中(職)與私立高中(職)的教學資源與辦學品質。近期有一些社區高中獲得高度肯定的例子躍上新聞媒體引起注意,例如:宜蘭地區的國立宜蘭高中,雲林地區的國立北港高中,嘉義地區的嘉義女中、嘉義高中…等,國立高中(職)由於有相對充分的財務補貼與穩定的師資,問題較小;然而在提升私立高中(職)教學品質的部分,仍有待教育主管機關持續推動與努力。相信只要鄰近地區的高中(職)的辦學品質能夠得到地區家長的肯定,明星學校的磁吸效應會隨之減弱。關於「社區高中與明星高中」,詳本台「社區高中 v.s. 明星高中」一文。網址: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chencc/3/1302671435/20080129193908/註四:文中列舉的四個族群,不含學校行政人員,例如:校長、主任、組長;這些人當然也是國民教育的重要角色,只是在一綱多本議題下,他們不是直接受益或受害的族群,為簡化問題處理的複雜性,忽略不計。
註五:以北北基與中央的教育政策不同調為例,除了政治因素以外,民怨的產生有其脈絡可循。需要釐清的關鍵在於:究竟這些家長的意見是否具有代表性,足以代表全國家庭對於教育政策調整的實際需要,抑或是區域性的個別意見。關於國家教育政策「公平與卓越」的分析,詳本台「要公平?還是要卓越?」一文。網址: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chencc/3/1302671592/20080129194136/註六:在國民中學課堂上,類似戲碼經常上演:台上老師只有一位,卻必須面對台下學科能力落差日益擴大的學生,程度好的學生抱怨老師教得太淺,自顧自地做自己的事;程度低落的同學,即使講得再簡單還是聽不懂,不是眼神呆滯、睡覺,就是吵鬧。現況是:台上教師,無法以一套一致性的教學內容因應全班學生的需要,無論是弱勢學生或卓越學生,勢必會有一方權益遭到某種程度的犧牲,在現況下,被犧牲掉的多數是弱勢。有考慮到這一層問題的教師,在無法達到理想目標的現實情形下所能做的彌補,也只有在期末成績單的平常成績上,讓「帳面數字」稍微好看一點,以及在課程安排上盡量不造成後段學生心理上的負擔為原則,這是一種基於現實狀況所做出的無奈妥協。若要較長遠的改善諸如此類「學生程度M型化」的問題,需有更細膩的編班配套措施來因應。關於編班問題,詳本台「技藝班小班化,兼論能力編班與常態編班」一文。網址: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chencc/3/1302672662/20080129195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