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7-05-30 17:53:33| 人氣23|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蘋果、鴻海眼中的大立光電

一個市值超過8000億美元的企業與一市值達6680億台幣的企業如何攜手合作打造全世界蔚為風尚的攜帶式行動裝置。曾在2007年信誓旦旦的鴻海集團、2017攜手夏普旗下的康達智所為何來?這一塊技術地圖鴻海又如何才能拼湊完成。今天開始筆者將以曾在大立光的經驗與大家分享。

    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new/20170509/1114420/

     http://news.cnyes.com/news/id/3789147

很多朋友、記者、大老闆(光學廠或非光學廠)常常問起我;每個讀者們都想問,大立光電成功的真正原因?全球光學廠難道都無法成為下一個大立光電嗎?

    場景拉回1995年,日本相機大廠美能達Minolta頻繁進出於台灣與日本;一開始的大立光是由善於經營工廠的林耀英,與光學設計技術出身的陳世卿、非球面超精密加工的彭明華所組成。是一種建立在穩健扎實有目標有方向前進的技術團隊,當時在與外商接觸中由日商美能達轉移『傳統相機觀景窗零組件生產、製造加工與美能達的工匠精神』;在台灣則以配合鴻友或虹光科技等公司發展自主設計的掃瞄機鏡頭。

     日商美能達帶來技術更帶來管理。從代工角度觀察,接到日商委託訂單就該盡速依據日本技術人員的要求展開計畫進行生產,時間就是金錢。然而大立光電在技術規格上,陳世卿必定完全詳讀了解,並利用有限已知資訊進行光學的模擬,以期學習與比較;是逆向工程的開始。(Minolta永田課長配合幾年後,加入了大立光電成為第一位日本籍副總)

台長: STEVE
人氣(23)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財經企管(投資、理財、保險、經濟、企管、人資)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