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9-08-03 20:53:42| 人氣4,757|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珍珠故事知多少---蚌病成珠

推薦 7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
在古希臘和古羅馬神話中,維納斯的誕生與珍珠的誕生關聯密切,從貝殼中誕生的維納斯身上所滴下的水珠,隨後變成了珍珠。圖片摘錄自網路如有侵權敬請告知)


  人無壓力不擔憂,井無壓力不出油?

 

  確實如此也!不然怎會有蘇東坡”人有病乃成文,蚌有病乃成珠”此一名言的傳世呢?身處官場浮沉多,身行萬里見聞廣,可見他對此是做了極度精闢的註解。

 

  文章同蚌貝一樣,都是有病呻吟而非無病呻吟,好些個「蚌病成珠」的成因,理不說不清,話不說不明,那麼從早期的說法開始,於此也來哀號幾句囉!

 

  •眼淚成胎說:從唐代李商隱《錦瑟》詩作中「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的”珠有淚”讓人是聯想起鮫人泣珠的古老傳說。鮫人為生長在南海一種魚尾人身的生物,能在水下進行織布,哭泣時眼淚可化作珍珠,長相如《山海經》古書中描述的怪物型態,與希臘神話登場的類似長得都是人面獸身

 

  不過有趣的是,魚沒有所謂的眼皮根本無法淌出眼淚來,因此,猶如安徒生童話中的美人魚一樣,借用擬人化的方式登場,構成了”滴淚成珠”此般詩情畫意的傳說,才會令人浮想連翩。

 

  •映月成胎說:月光射入蚌貝體內形成珍珠,在《天工開物》書裡寫道「凡蚌孕珠,乃無質生有質…凡蚌孕珠,即千仞水底,一逢月圓中天,即開甲仰照,取月精以成其魄。中秋月明,則老蚌猶喜甚。若徹曉無雲,則隨月東升西沒,轉側其身而映照之」這樣的描述。

 

  動物有所謂趨光性的行為,至於蚌貝是屬於趨弱光性的生物,牠趨光之最大動機主在攝食。當月光的亮度引來大量微小浮游生物,甚至在滿月那幾日大啖其食,也大張其殼,某些物質偶然間,進而刺破蚌貝的外套膜形成小片(成為無核珍珠的珍珠囊)或成為珠核(形成有核珍珠的珍珠核),人們不懂緣故也將珍珠的形成設想與月亮有關。

 

  因此,當珍珠做橫切面後,從裡邊可發現每約隔15天左右的珍珠層顏色,會是特別的濃烈,月盈月虧,確實與珍珠的起源有某種程度的關連。

 

  •滴露成因說:此起源說不僅在印度流傳,西元一世紀時的羅馬博物學家老普林尼(Gaius Plinius SecundusA.D. 23年~79) 於《博物誌》(Historia Naturalis)書中記述到,蚌貝浮出水面張殼接受清新空氣和溫暖陽光之時,良好因素形成的乾淨露水落入貝殼體裡面,進而使其成為一顆良好的珍珠。至於珍珠的顏色,推論蒼白顏色之珍珠為多雲的天氣所導致,再又受到陽光、天氣等之影響,不是海水的因素。

 

  由於未能確切掌握自然生物的奧妙,僅以神祕性來解釋珍珠的形成,此說法誤導人們好長一段時間,認為珍珠是露水產生的!

 

  •卵成因說:於爾班•蘇重(Urbain ChauvetonA.D.1616)否定了1578年吉羅拉莫•本佐尼(Girolamo BenzoniA.D.15191570)著作的《新世界的歷史》再版內文提及珍珠「滴露成因說」的由來。

 

  米蘭人的本佐尼22(1541)時前去西班牙桑盧卡爾港口,接著跟隨西班牙征服者航行海外,同往新世界冒險尋求財富。1556年回到出發港,隨後返回義大利開始進行寫作,記錄下了他在西印度群島(泛指南北美洲之間海域中的一個一連串的島群)、中美洲和南美洲的廣泛見聞。

 

  蘇重認為母貝最為重要的卵,其實才是促成珍珠的主因,所以主張「卵成因說」。無獨有偶,小克里斯托弗•桑迪烏斯(Christopher SandiusA.D.16441680)1674年對挪威產的淡水珍珠蚌進行研究時,抱卵的母蚌將卵排出體外之時,有一部分殘留於體內遂成了珍珠,對於海產的珍珠貝他也抱持相同「卵成因說」之論調。

 

  •閃電成因說:珍珠起源在真正進入科學性的研究前,還有希臘的閃電成因說,他們普遍認為天空的閃光,才是造成蚌貝形成珍珠的要因。

 

  •疾病成因說:以上的成因說幾乎按神話故事,來解釋蚌貝為何結出令人驚豔的珍珠,至於形成珍珠的第一個科學描述是,法國的紀堯姆•龍德萊(Guillaume RondeletiusA.D.15071566)1554年舉出,珍珠同哺乳動物體內一樣都會出現結石,蚌貝生病之故才有此蓄積物,為一種病態作用後的結果,蚌貝體內的珍珠同此無多大區別。

 

  有人開了科學研究方式的第一槍,16世紀到20世紀初期,人們則開始認真研究珍珠及產出珍珠的蚌貝,逐一否定推翻了空想的論調。尤其1590年荷蘭眼鏡製造商的詹森父子發明了顯微鏡,用今天的眼光來看雖極為粗糙,不過此也開展了人們對生物觀察的興趣,有幾分證據說幾分話成了真正科學的真諦,數千年來包裹著千百餘珍珠層的奧秘,才一層層地被剝去露出珍珠成因真正的核心問題。

 

  17世紀初期出版的《特謝拉之旅》(The Travels of Texieira)作者的葡萄牙探險家佩德羅•特謝拉(Pedro TexieiraA.D.15871641)認為珍珠與母貝的貝殼為同一物質,主張珍珠應該是「疾病成因說」。礦物收藏家德•布特 (Anselmus de BootA.D.15501632) 1609年《寶石的故事》(Gemmarum et lapidum historia)一書,也指出珍珠與貝殼內側為相同物質,珍珠應是蚌貝患病所導致。

 

  •砂粒成因說:1688年雷丁(R. Sir Redding)發表砂礫入侵至蚌貝體內,主張此為珍珠形成之主要原因。

 

(細胞小片所形成的珍珠囊就好比胎衣一樣,沒有著它的作用根本成不了珍珠。圖片摘錄自網路如有侵權敬請告知)



  •外物入侵成因說:1717年時法國科學家的瑞尼•瑞歐莫(Rene Antoine Ferchault de ReaumurA.D.16831757) 對珍珠形成指出極其關鍵的要素。珍珠即是蚌貝體內所分泌的結成物,此與貝殼為同樣物質,當形成貝殼的器官一旦破損,導致珍珠質分泌過剩進而形成珍珠,破損的原因可能是外來入侵物或其他不知名的刺激,然後,珍珠即是貝殼形成物的異常產物。貝殼內側的覆膜物質(珍珠層),則以同心圓一層層包覆成為珍珠,是做了此樣的論述

 

  為了究明珍珠到底如何形成?1920世紀初期,歐洲為中心的各學者莫不投注許多的心血,按組織學方式拿珍珠中心的形成核,以及能成珍珠的蚌貝做各種研究實驗,明瞭珍珠的成因開始加大力度有了十足之進展。

 

  19世紀中葉,德國的西奧多•馮•赫斯林(Theodor von Hessling)指出珍珠不就是球狀的貝殼;另一動物學者的卡爾•莫比烏斯(Karl MöebiusA.D.18251908)道出珍珠的同心圓層狀構造,以及它的構成物質是與貝殼一致的,惟僅堆積的順序與貝殼並不完全相同,內部有貝殼硬蛋白的殼皮層、稜柱層及珍珠層此3種搭疊而成,如此論述得到當時許多研究學者的認同。

 

  •珍珠囊成因說:19世紀對珍珠成因獲得最大突破的是,發現到珍珠囊以及在該囊中形成的珍珠。

 

  1856年按組織學的方式細心觀察得知,蚌貝的外套膜上皮若受外部刺激時,該內部體內會形成胞囊,胞囊裡也可發現到珍珠。甚至18581859年的研究裡得知珍珠的形成是,當異物從外邊入侵到蚌貝體內的情形,或者,蚌貝體內粒狀物質多餘分泌,導致貝殼硬蛋白成為了珠核的情況,是獲得此樣的結論。

 

  至於赫斯林所發現到的胞囊,1899年經法國的萊昂•狄奈(Leon Dignet)將此是命名為珍珠囊(Sac de la perle)

 

  另一方面,遠在地球彼端日本三崎臨海實驗所工作的西川藤吉,1903年與御木本幸吉的二女兒峯子結婚後,致力於珍珠養殖技術的學術研究,1907年他以插核手術的方式將”小片”插入貝類的內部(生殖巢或外套膜)奠定了成功的珍珠養殖技術。以致今日阿古屋貝、白蝶貝、黑蝶貝還有淡水的褶紋冠蚌等,此些能產出真圓淡水珍珠的蚌貝,都是沿用此”小片”方式,來形成所謂珍珠囊的基本技術。

 

  •寄生虫成因說:按上述珍珠囊之立論,珍珠是與外套膜同一細胞所構成的珍珠囊而產生,同理,形成珍珠之重要的珍珠囊亦是構成貝殼的外套膜細胞所產生。尤以能採得珍珠的貝殼裡頭,可發現到許多的寄生蟲,此就不得不令人覺得它們之間到底有何關聯?

 

  1830年馮•貝爾(D.E. von Baer)提及珍珠與寄生蟲的關聯性,所謂的「疾病成因說」倒不如說是「寄生蟲成因說」的論調是得到許多人的注目。這些的寄生蟲可在淡水和海水的雙殼貝中找到,好比像是吸蟲類和絛蟲等,寄生蟲及其幼蟲的卵成為珍珠的珠核,遂有人認為牠在珍珠形成裡起到重要的作用。

 

  之後,是否為「寄生虫成因說」的論調在學者當中各有論戰,與此同時歐洲對珍珠成因的鑽研,直到20世紀初他們不僅嘗試科學上的究明,也嘗試過商業化的挑戰。

 

  結瘤珠成因說:Blister PearlBlister是起泡的意思。蚌貝體內形成的天然珍珠在體內游離移動,結果附著於殼內側產物的結瘤珠,又叫附殼珍珠。另外單純稱為Blister的,歐美至今也視此為天然珍珠之一種,當寄生蟲等進入到蚌貝殼內,時間經過久了遂成突起物,此般雖極為稀少,但仍視為珍珠的一種時代產物。不過,卻容易與上述的結瘤珠給搞混吧了。

 

  歐洲的珍珠養殖僅止於實驗性或短期之成功,卻從未發展成為珠寶業的養殖珍珠產業。另一方面,此些珍珠養殖報導雖僅只是吉光片羽,但對日本明治新政府的殖產興業卻異常珍貴,此則刺激了他們,養殖珍珠後來竟然成為獲取大量外匯的新產業。

 

  果真應驗"人無刺激不在乎,蚌無刺激不成珠"誠屬不假!



(木瓜樹底下釘上釘子來刺激結果,以科學角度分析雖說牽強,不過!若沒有這樣的話題人生豈不太無趣了。圖片摘錄自網路如有侵權敬請告知)


台長: 蔡蟳
人氣(4,757) | 回應(1)| 推薦 (7)|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興趣嗜好(收藏、園藝、棋奕、汽機車) | 個人分類: 珠寶 知識 |
此分類下一篇:養殖珍珠的全球化
此分類上一篇:珍珠故事知多少---割股藏珠

新聞台Blog小天使
親愛的台長︰
  恭喜您!此篇文章極為優質,獲選為本日哈燒文章,將會出現在新聞台首頁哈燒文章區塊輪播。請您繼續保持每日撰寫文章的好習慣,期待您提供讀者更多精采的內容,加油!
2019-08-05 11:21:48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