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04-04 04:22:08| 人氣18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電影節日誌(七)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1/4
《地下幻燈劇畫-少女椿》
看後最深感受是,大抵是日本人才能想到這樣「變態」的畫面。這句話不是侮辱,不過除了日本電影或漫畫,從沒有見過如此「可怕」的畫面。由於太不安了,也想不到該寫甚麼。

《The Merchant of Venice》
從前不明白甚麼是反猶太人,看罷這電影我忽然明白了。電影一開始便申明當時歐洲社會的反猶太人情緒,而明顯地故事中的猶太人是無緣無故(至少那些緣故太無謂)的被憎恨。小時候記得讀著故事,Shylock是被寫成一個大壞蛋守財奴,但電影開首的說明還有Al Pacino的演繹,刻意的淡化Shylock的「壞」,這種「避免被指為反猶太人」的手法馬上令我明白,所謂反猶太人是把猶太人寫成壞人。但,是否現代人對身份指涉太敏感,還是創作時大家太多「言外之音」?怪不得周圍也是反日、反美、反東、反西的情緒了。為甚麼甚麼也要反一餐呢?大家和和平平不就好嗎?

2/4
因為睡過了頭,一齣電影也沒有看,當休息一天吧。

3/4
《The Tulse Luper Suitcases Part II: Vaux to the Sea》
比起partI, 我喜歡part II多得多,雖然形式上差不多,但內容上這次支節比上次好看。雖然好看,但這電影其實頗「蝦人睇」,因為導演幾乎前設你懂得歐洲史(包括政治史、藝術史、哲學史甚至電影史),如果對任何史一竅不通的話真的有機會甚麼也看不懂。只讓intellectual看的電影,又讓我想起高達,不過要選的話,我會比較喜歡Peter Greenaway(當然Michael Nyman的音樂也有影響的了)

《楢山節孝》
不知為甚麼,未看電影之前一直以為這電影是黑白片,沒料到竟是彩色片。電影完成於1958年,女主角是田中娟代。本來一向也不甚喜歡田中娟代,原因有點無聊,因為她年輕時常常做美女的角色,但我一點兒也不覺得她美,但看完《楢山節孝》,倒是有點改觀了。拍這電影的時候,她大概不很老,但卻很能演繹出這善良老太婆的苦心。電影本身更讓我驚訝,木下惠介果然是「推軌」大師。我向來也不甚喜愛track shot, 但木下的track shot不單能配合電影的節奏,更帶動著觀眾的情緒。場面調度更是厲害,這樣地把場景割開接到下一場,看得我目定口呆。把電影拍成這樣子,基本上已經拍無可拍了。怪不得今村昌平要在電影上加上其他東西,雖然今村的也很好,但我還是鍾愛木下這個版本。

《Earth and Ashes》
今天看的四齣電影中,有兩齣說的是老人和苦難;《楢山節孝》中的苦難是自然天災的成份重一點,《Earth and Ashes》則明顯是說戰爭的禍害。老人帶著小孩子上路的公路電影,竟出現在阿富汗,又讓我想一槍打爆布殊個頭(可惜我知道殺了他也沒用)。中東電影的對白總是意味深長的,只是老人與雜貨店老闆的對話已夠發人深省了。看到那個因為不知自己聾了而「瓜瓜嘈」的孩子,心便痛起來。也許是有了外國資金,這些第三世界的電影竟然不太第三世界(包括之前看的《Moolaade》),不單畫面質素不俗,而且手搖鏡不多(甚至有不少crane shot),並且起用專業演員。總覺得電影世界的地域風格漸漸一統,不其然想起那些純熟的電影技術不正是來自荷里活的嗎?一想到這裡,真的打了個冷勯。(還好題材導技還有骨氣,要不然真的想哭)

《Francois Truffaut: An Autobiography》
並不是非常的喜歡杜魯福(雖然是愛煞《四百擊》),但看這紀錄片比看杜魯福的電影還投入。可能因為杜魯福的人本身便很有趣。看這電影的另一bonus是有Woody Allen和Steven Speilberg的訪問。沒想到他們和杜魯福也有交情。

台長: can
人氣(188)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電影賞析(電影情報、觀後感、影評)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