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09-04 01:34:53| 人氣1,82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door No.128〕年代久遠卻依然精采的《我,機器人》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這本由許多短篇集結而成(但又藉由書中主角而串連起來)的小說,雖說是電影《機械公敵》的原著小說,但看來電影版只取了其中的「機器人三大法則」,加上一連串的動作場面組成一個「機器人意圖宰制人類」的老套故事。而與原著相差甚遠。
上個世紀四○年代寫成的這些短篇,比電影好看多了。
艾西莫夫建構起一個關於機器人的近未來史,以此為舞台,上演種種機器人和人類之間的相處模式、一般互動、功能、限制等等。而這些基於「三大法則」運作的機器人,面對各種指令衝突、優先順序與指令強弱之間的判別,藉由一個又一個驚險且有趣的故事情境,拼貼出一個人機共處的世界。
他筆下的機器人,也絕非一般冰冷無感的機器人(甚至主角蘇珊・凱文的職業就是一位「機器人心理學家」)
在《理性》(Reason)那篇當中有個相信可以「透過一連串有效的推論,確定出真理」的機器人,他不相信是人類製造了他,因為:「一項不證自明的命題:沒有任何生靈能創造出優於自身的生靈」。
而在《騙子!》(Liar!)當中,甚至有機器人基於「三大法則」而欺騙了蘇珊・凱文,讓心理學家都被搞得心思不寧、黯然惆悵。
《消失無踪》(Little lost robot)則是機器人與機器人心理學家的鬥智鬥法。基於特殊任務需要而未完整「印記」上第一法則的機器人混入其他62個「正常機器人」當中,要運用何種策略及情境設計才能揪出他?看這個既聰明又自大的機器人一次又一次破除心理學家設下的圈套,始終找不出那第63個機器人,真的很過癮(電影《機械公敵》中有一幕是被追捕的機器人混入其他一群機器人當中,而主角一個一個檢視卻認不出哪個才是他要找的,相信這段應該是出自小說中的這一篇,但就氣氛、趣味、驚險、鬥智、及心理轉折等層面來看,電影是完全沒沾到邊)。而最後,他當然是在巧妙的設計下被找出來了,心理學家利用這個機器人「愈見偏激的優越感」,而擊敗了他。
在他的小說中,機器人像是成了某種人類簡化後的「原型」,在三大法則的制約下,擁有各種近似人類情緒的各種反應,也會邏輯推演,甚至將這樣的邏輯推演擴大為哲學性的思考。
不過,關於艾西莫夫筆下的機器人發展,從基地系列及這本《我,機器人》看來,似乎最終都朝向所謂「第零法則」的方向演進,但這所謂的「人類整體」的概念實在很難像原本的三大法則一樣從邏輯來推演、並形之成機器人的行為法則。而且,當機器人發展到這樣的地步,那跟「默默解救眾生的不死超人」有何實質意義上的差別嗎?或許這就要由他的「機器人系列」的其他幾本著作來得到解答了吧。(繼續等待出版…)

2006.07《I, Robot》-Isaac Asimov,葉李華 譯

台長: min
人氣(1,821)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閱讀 |
此分類下一篇:〔door No.131〕書裏書外的《風之影》
此分類上一篇:〔door No.126〕基地,前傳。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