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9-16 23:23:08| 人氣748| 回應2 | 上一篇 | 下一篇

金石堂事件原由、處理之道以及台灣出版產業面對的課題《上集》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如果有耐心

一個字一個字看完的人

請告訴我

我會很佩服你

給你拍拍手










金石堂事件原由、處理之道


以及台灣出版產業面對的課題



台灣出版業者通路秩序聯盟

聯經、時報、遠流、皇冠、尖端、台視文化、三采、大塊文化、天下文化、天下雜誌、九歌、大雁、共和國集團、晨星集團、高寶集團

執筆人:郝明義
2007年8月22日

【歡迎引用、張貼、轉寄】
本文網址:http://www.rexhow.com/?p=337
引用網址:http://www.rexhow.com/wp-trackback.php?p=337

=================================================================

前言

2007年7月底經銷商凌域傳出倒閉事件之後,由於凌域指出受金石堂不按合約付款所拖累,是導致其週轉不靈的原因,因而引爆出版業界對金石堂展開一波波「攤牌」行動,先有代表近五百家出版社的十六家經銷商暫停供貨,發出通牒要求金石堂必須從八月二十日起開立的支票就符合合約規定;再有代表天下遠見、天下雜誌及大塊文化的大和經銷商暫停供貨,要求釐清雙方對存貨庫存的差異。各種話題不斷,有如野火而起。

這段時間,媒體報導眾多。各方報導中,固然有真實的話題,但也摻雜了一些模糊焦點的話題。各種因素混雜在一起,一方面火勢越來越大,難以停息,另一方面也不容易使當事幾方聚焦討論問題,因而八月六日有一些出版社共同聚會,討論金石堂的問題,會中交換彼此面對金石堂的困擾及問題所在,並定於八月十日擴大邀請同業繼續討論。該日,與會的十五家出版社決議組成「台灣出版業者通路秩序聯盟」(以下簡稱「聯盟」),共同具名對金石堂發出信函,主要表達以下希望:

一,對於產業上下游的交易往來,我們尊重市場供需力量的現實規則,但也相信尊重承諾、遵守合約是一切交易之本。

二,金石堂所希望推廣的「銷結制」,應照其原先承諾的不同於「月結制」的配套措施一併施行。不遵守原先承諾的條件而行「銷結制」,是造成諸多混亂的根由。

三,「月結制」為台灣出版生態的重要成因,應尊重其存在的需要。但出版業者不論採「月結制」或「銷結制」與金石堂簽約,其實際來往應回歸合約,雙方權利義務以合約中所定為準。視合約如無物,隨時自行改變應付帳款之金額與帳期,違背任何行業的交易原則。因此,我們認為解決紛爭最有效也是唯一可行之計,就是回歸合約行事。

聯盟推派王榮文、林載爵、莫昭平、郝明義四人為代表,與金石堂展開談判。
由於談判過程中發現金石堂對一些情況的說明,與聯盟成員開會時之談論有出入,聯盟代表基於
一, 了解金石堂所言是否事實,
二, 了解金石堂在談判中所提方案是否足以符合上游業者的需求,
三, 了解其籌措金額之額度是否足以弭平延長票期的差距,
四, 也為了金石堂日後改善行事的根據,

乃於8月17日至19日,針對聯盟十五家成員,以及十六家經銷商,做了書面具名調查。

本報告一方面基於聯盟成員及其他許多出版業者長期對金石堂之共同印象,一方面基於此次調查結果,而做成。
另,基於對全體出版同業說明的立場,因此在此公布這份方案、整個事情的過程,以及我們的觀察分析與建議。

我們希望這份報告可以有以下作用:

一, 說明這次金石堂事件之起因
二, 對金石堂提出直接而有意義的建議
三, 為台灣出版產業共同面對的問題提出一些探討的議題,進而能開啟大家的討論,以及對未來之發展產生一些共識。

如此,則這次事件將深具意義。


=================================================================

Part 1 一桶汽油+一根火柴+一個放大鏡

──這次危機是怎麼爆發的

一、 一桶汽油  金石堂的長期問題癥結

1. 由於金石堂早期的成功發展,出版業及經銷商競相爭取,使金石堂站上一個談判及索取有利交易條件的強勢位置。
弱肉強食,本來是商業世界的本質,但是金石堂在這個強勢位置上逐漸走得過頭。所謂過頭者,有三:

1). 利用(尤其小型)出版社或經銷商易於被各個擊破的弱點,壓迫性降低交易條件之後,再以此為「範例」要求其他業者跟從。不從者易於遭受種種扞格之苦。

2). 刻意移植成衣業零售通路的交易模式,希望以「銷結制」來取代「月結制」。推動過程中,先以「銷結制」的交易條件優於「月結制」為號召,但逐漸變質為行「銷結制」之實,卻採等同於「月結制」,甚至有些情況劣於「月結制」的交易條件。

3). 對於以上,由於出版業與通路業者之敢怒不敢言,而金石堂也總能達成其要求之後,逐漸將其壓迫性姿態由簽訂合約之前的談判,延伸到簽訂合約之後的執行──習於片面解釋合約內容,行事逐步違約而不顧。自保留款、開票日、票期,而至存貨核對或提供報表,越來越逸出合約行事,終致聯盟成員給他們信中所謂「視合約如無物」的地步。

2. 基於以上,近年來,出版業者與經銷商日益有一種印象,認為金石堂「過份重視怎麼從上游出版社與經銷商身上賺取利得,結果卻疏忽了經營書店的本質」。

金石堂重視交易條件對自己有利的出版社和書,大過於就書論書應有的重視,對採購、陳列、退貨的政策都造成偏差影響,自微細而擴大,是其逐漸失去吸引力的原因之一。

金石堂為了調整收支,為求節省成本,採取越來越多便宜行事的手段,造成許多人才流失,店員培訓有待提升的現象,是其逐漸失去吸引力的原因之二。

如果說近年來金石堂業績有下滑與消費者流失的現象,上游業者普遍認為與這些因素有關。

3. 業績一旦有下滑,金石堂為了改善收支現金(或者加上其他原因),更加重視管控支付給上游業者的貨款,於是採取種種手段──其中有合乎合約的(譬如以大量退書來調節應付帳款),但也有不顧其是否違約的。
這些作法可能是短期有用的「急藥」,但是在長期卻有後遺症。

後遺症有三:

1). 金石堂在保留款、開票日、票期,而至存貨核對或提供報表,在種種技術面上增設違背合約內容的重重障礙之後,造成上游各家業者要虛耗大量時間與人力和金石堂交涉枝枝節節的障礙細節,疲於奔命,視每個月一次領票為畏途。即使許多人也逐漸只能接受,繼續來往,但也只能越來越保守地來往,各種活動,也寧少不多。上游業者如此面對一個書店,不是經營上的好事。

2). 這麼多繁雜而不符合約的障礙設計,對金石堂本身也另有傷害──習慣於使用這些障礙設計來思考問題之後,反而一直迴避「如何改善書店經營」這個根本課題,造成惡性循環。

3). 即使是合乎合約的大量退書,一旦不是就書論書的退,而是用來調節應付帳款的工具時,就如同進書不是就書論書的進,而是談判交易條件的工具,會進一步加劇金石堂迴避「如何改善書店經營」這個根本課題。

4. 為什麼多年來上游業者會一致坐視金石堂由強勢的談判者一路演變為不遵守約定的違約者?

台灣沒有有實力的出版同業組織可以跟金石堂談判,只能由各出版社與經銷商各自面對。而這個過程中,小出版社,以及代表小出版社的經銷商,和一些與金石堂直接來往,較具規模的出版社相比,遭遇有不同,面對問題的立場也有不同。

小出版社及經銷商,對金石堂違約行事之承受力比較差,同時也容易比較早屈服(因而累積的不滿也就更大)。

有規模的出版社則一方面在財務上的承受力比較強,另一方面大多只求明哲保身,在亂局中只求盡量爭取金石堂對自己有利的條件,所以沒有人願意面對問題,也沒有人想自找麻煩。

另外有些時候,即使有些上游同業想要聚集討論如何面對金石堂的問題,金石堂總是會及早得知訊息,個別「召見談話」,造成噤聲效果。

金石堂消除了別人對他「嗆聲」的可能,但也造成了沒有人願意也沒有人能對金石堂提出坦白建言的氛圍。長期下來,金石堂不覺其非,並不足為奇。

5. 種種無從正面對金石堂提出的種種建議與批評,以及長期而來的「敢怒不敢言」情緒,一律轉入地下流傳。金石堂為何不按合約行事的積怨與猜測,製造了各方對其財務能力的懷疑與耳語,也更加重坊間談論金石堂的負面印象。
金石堂就是這樣給自己累積也製造了越來越多的一桶汽油。問題的引爆,只等一根火柴。

二、 凌域事件,是一根火柴。

凌域的週轉不靈、倒閉事件,自己本身有其長期累積的經營上的問題,以及由其往來出版社傳出來之種種其他問題,金石堂對凌域倒閉事件有其影響,但不應是唯一因素。

但凌域在倒閉事件之後,很技巧地把金石堂違約行事的焦點突顯出來,一舉引爆各方長期對金石堂的不滿與耳語,把本來應該追究或探討凌域這個經銷商的經營到底出了什麼問題,為何倒閉,各界應該如何幫助其旗下出版社善後的種種議題,移轉到如何抵制金石堂,以及「銷結制」與「月結制」之爭的話題上了。

偏偏金石堂在凌域事件後,給出版界的公開信中,主要的聲明是鼓勵出版社與金石堂直接來往,形同主張出版社繞開經銷商的存在,對經銷商有火上加油的作用,於是,經銷商爆發生死存亡的危機意識,一致團結起來,提出他們的要求,並紛紛採取自保的動作。

媒體開始報導之後,出現一個放大鏡的作用。
各方媒體的報導中,固然有真實的話題,但也摻雜了一些模糊焦點的話題。各種因素混雜在一起,越燒越大,難以停息。

對於這次事件,金石堂屢屢猜測背後另有主導者。事實上,沒有任何人有這麼大的能力能主導什麼。只是第一根火柴點燃了汽油之後,汽油本身就成了不斷引爆的新火種。


=================================================================






台長: 羅霏
人氣(748) | 回應(2)|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數位資訊(科技、網路、通訊、家電)

pao
台灣的出版業真是辛苦哩..
商業也必須以公平正義為原則
才能贏得大家的尊重...
2007-09-18 02:10:32
版主回應
嘖嘖
文化畢竟也是商業行為
2007-10-19 02:35:49
Viola
我看完了。
2007-09-19 00:30:26
版主回應
你看完了
拍手
拍手
派小丸子的兔子替你拍手
2007-10-19 02:36:31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