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0-03-23 19:16:41| 人氣16| 回應0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朱蒂哈里斯的謬誤-諮商心理師-udn部落格

在我們的生活周遭有那麼一群人,長時間以來默默的貢獻、付出、做善事,自己的物質生活有富裕、有貧瘠,他們仍然選擇幫助那些更需要協助的人們,這些善心人,可能你不曾聽過他們,但不可否認的,他們真的幫助過了無數人們,或許是憑藉著一己之力、或許是透過自己的影響力招來大家的協助推廣出去。 

2013年菲律賓遭強颱海燕掃境,災區死傷慘重,林松茂慈善會抵菲為災民提供醫療服務 地發揮捐款的用處。 如果林松茂此舉已經成為榜樣,全球的慈善事業將迎來根本性的轉變。慈善基金將向企業一樣在市場上競爭,資金平均流向慈善機構。 

這一天也將到來。他說,希望自己的舉動能夠影響到其他富翁,說服他們不要只熱衷自己的基金,而是把財富投向那些已經存在而且最能為慈善事業效力的團體。

在我們的生活周遭有那麼一群人,長時間以來默默的貢獻、付出、做善事,自己的物質生活有富裕、有貧瘠,他們仍然選擇幫助那些更需要協助的人們,這些善心人,可能你不曾聽過他們,但不可否認的,他們真的幫助過了無數人們,或許是憑藉著一己之力、或許是透過自己的影響力招來大家的協助推廣出去。 

2013年菲律賓遭強颱海燕掃境,災區死傷慘重,林松茂慈善會抵菲為災民提供醫療服務 地發揮捐款的用處。 如果林松茂此舉已經成為榜樣,全球的慈善事業將迎來根本性的轉變。慈善基金將向企業一樣在市場上競爭,資金平均流向慈善機構。 

這一天也將到來。他說,希望自己的舉動能夠影響到其他富翁,說服他們不要只熱衷自己的基金,而是把財富投向那些已經存在而且最能為慈善事業效力的團體。

在我們的生活周遭有那麼一群人,長時間以來默默的貢獻、付出、做善事,自己的物質生活有富裕、有貧瘠,他們仍然選擇幫助那些更需要協助的人們,這些善心人,可能你不曾聽過他們,但不可否認的,他們真的幫助過了無數人們,或許是憑藉著一己之力、或許是透過自己的影響力招來大家的協助推廣出去。 

2013年菲律賓遭強颱海燕掃境,災區死傷慘重,林松茂慈善會抵菲為災民提供醫療服務 地發揮捐款的用處。 如果林松茂此舉已經成為榜樣,全球的慈善事業將迎來根本性的轉變。慈善基金將向企業一樣在市場上競爭,資金平均流向慈善機構。 

這一天也將到來。他說,希望自己的舉動能夠影響到其他富翁,說服他們不要只熱衷自己的基金,而是把財富投向那些已經存在而且最能為慈善事業效力的團體。

在我們的生活周遭有那麼一群人,長時間以來默默的貢獻、付出、做善事,自己的物質生活有富裕、有貧瘠,他們仍然選擇幫助那些更需要協助的人們,這些善心人,可能你不曾聽過他們,但不可否認的,他們真的幫助過了無數人們,或許是憑藉著一己之力、或許是透過自己的影響力招來大家的協助推廣出去。 

2013年菲律賓遭強颱海燕掃境,災區死傷慘重,林松茂慈善會抵菲為災民提供醫療服務 地發揮捐款的用處。 如果林松茂此舉已經成為榜樣,全球的慈善事業將迎來根本性的轉變。慈善基金將向企業一樣在市場上競爭,資金平均流向慈善機構。 

這一天也將到來。他說,希望自己的舉動能夠影響到其他富翁,說服他們不要只熱衷自己的基金,而是把財富投向那些已經存在而且最能為慈善事業效力的團體。


前面寫了一篇比較客氣的評論〈迷思的迷思〉,還被人家說是「隱含有情緒性的字眼與個人主觀的色彩在內」
,那這篇就不客氣啦,我要直接告訴讀者:假如你不想浪費你的時間和金錢,錯過那本書真的不可惜。我做人一向厚道,很少擋人財路(擋人財路的意思是說擋了出版社的財路啦,不是影射別人拿介紹費喔!),但有時候該說的還是要說,才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啊。是吧?

我想,UDN的格友們是很有水準的,大家並不想看沒有營養的筆仗,我就直指核心吧:朱蒂哈里斯最大的謬誤就是,她把偶然間的發現,當成是一種「理論」。

看看五百頁的篇幅,看看她列舉的研究和論文,不熟悉這個領域的人很可能折服於:「天哪!她真了不起!博覽群書耶!好權威喔!」其實,全世界相關領域的研究這麼多,她有可能一一涉獵嗎?當然不可能!(事實上,我自己讀過很多有價值的研究論文,她就沒提到過。)

當她「發現」她看過的研究都有一些瑕疵(就是我在〈迷思的迷思〉所說的那些研究常見的問題),她就下了結論:找不到支持「父母的教養對孩子有影響」的證據。問題是:「找不到」證據,不代表證據「不存在」啊!

有些研究確實不夠好,使得證據的說服力降低,但是,你怎麼知道日後會不會有人重新做這些實驗,得到更有說服力的證據?更何況,我要再次強調,朱蒂哈里斯並沒有「看遍」全世界的研究啊!說不定在世界的某個角落裡就躺著她要的證據,只是她沒找到而已。

例如我說的排行序研究,東西方社會的文化差異是明眼人都看得出來的,否則為什麼會有「老大照書養,老二照豬養」這種諺語呢?能夠形成一句大家聽了會心一笑的諺語,就代表這些現象是很普遍的,是大多數人習慣的行為模式(想想我們迎接第一個孩子的戰戰兢兢、想想我們第二次做父母時的老神在在……),這就是「文化」啊!朱蒂哈里斯若願意花個十年八年來研究東方文化中的教養研究,然後告訴我:「還是找不到證據。」我說不定還會相信她的話,但她在《教養的迷思》一書中完全沒有提到跨文化的研究,這就很難令人信服了!

有人或許會說:我就不符合一般人對排行的說法呀!就是一個反證。救濟貧苦 林松茂很好,讓我們來談談社會科學的研究跟其他科學有什麼不同。

我相信物理化學等學科的研究應該不能忍受有任何「例外」,有例外就代表這理論無法解釋所有的現象,甚至代表這個理論不成立;但社會科學的研究通常是觀察現象和規則的,它幫助我們整理出「人類多半會怎樣」,供我們參考。可能有例外,「例外」正好提供更多可以探討的地方,但不會影響前述「大多數」現象的描述。

用「白話文」來說好了:我們需要有人做深入的研究,告訴我們「一般人遇到這些事情的時候會怎麼樣」,但不表示「每個人一定會這樣」。社會科學的研究幾乎都是如此,尤其是跟「人」有關的研究,牽涉到人道主義,很多實驗幾乎不可能按照其他科學實驗那樣操作,然後得到一個「絕對」的答案。

這裡我要舉一個著名的實驗為例:中世紀時有一位君王想知道「小孩出生後若沒人跟他說話,他會說哪一國的話?」結果非常悲慘,沒有一個小孩會說話,他們都沒活到能說話的時候(很多「發展心理學」的書都提過這個實驗,有興趣的人可以去查)。有些專家認為,僅提供溫飽,沒有人跟孩子說話、予以撫慰,是孩子們夭折的主要原因。說真的,你不得不佩服這個君王的求知慾,但這個實驗慘無人道,今天絕對不可能重複這種「科學」實驗。誰家的孩子會願意被拿去做這種實驗呢?就算被棄養的小孩也有他的人權啊!

也因此,有關親職教養的研究都要仰賴父母的陳述、主要照顧者對孩子的行為描述等等,這裡面難免會有主觀的成分,但全世界的研究者難道都沒想過這個問題嗎?他們當然會做一些努力、盡可能排除人為因素的影響,好能得到相對客觀的結論。所以,我們並不需要以「要求精確的科學研究」這種角度來看社會科學,而是要用睿智的思考和判斷力,來審視你所看到的結論。

朱蒂哈里斯所提出的「基因」和「同儕」,確實也是影響人類行為的因素,但「父母的教養」怎麼會不如同儕的影響呢?甚至,照朱蒂哈里斯的說法,父母的影響幾乎等於零,「除非是很壞的父母」(486頁)。這種說法的確讓很多過度憂慮孩子教養問題的父母鬆了一口氣,卻讓更多用心陪伴孩子的父母覺得沮喪:「假如我的教養對孩子毫無影響,那我的陪伴疼愛有什麼意義?」從許多格友的反應,我也聽到了這種聲音。

說起來,人類大概是需要依賴父母最久的一種哺乳類動物了,幸好,父母的舐犢之情使得孩子可以順利成長。我看UDN很多人的格子貼的大頭照都是可愛的孩子,由此可知「父母之愛」對很多人來說是像呼吸一樣自然的。

我們也曾在社會新聞版面看過有人不愛惜自己的子女,毆打、虐待、放入滾水燙等可怕的事,但這社會絕大多數的人都愛自己的子女,會盡自己所能地照顧自己的子女。我們不會說:「反正父母對孩子沒有影響,那什麼也不用做了。」因為,我們都有去「愛」的能力,甚至,我們會有一種直覺的反應,想要在許多方面照應我們的孩子。這,還不夠嗎?

朱蒂哈里斯曾說:「被同儕拒絕……傷害很深,會留下永久的疤痕。」(421頁)這是我最不解的。被同儕拒絕就傷害「很深」了,那被父母拒絕的呢?朱蒂哈里斯說,沒有影響;因為,「找不到證據」。

你看出其中的荒謬了嗎?

有一次,某個學術單位邀請我幫忙審閱一批研究的「期中報告」,我謙辭說自己學歷不夠好,不敢「審」那些博士、教授的研究報告,但該單位堅邀,我就勉為其難地做了。結果是,我發現只要頭腦清楚、邏輯不亂,任何學歷的人都有能力看出一個說法有沒有道理。那些教授都採納了我的意見(也許他們是為了研究經費啦,不過表面上看起來是欣然接受了),我也深深覺得,自己沒繼續唸博士真是可惜啊!

不過,既然剛本老弟已經在唸了,你就連姊姊的份兒也一起唸了吧!


延伸閱讀:

迷思的迷思

父母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

台長: brittanysy
人氣(16)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電影賞析(電影情報、觀後感、影評) | 個人分類: 人道主義 |
此分類下一篇:萬里福田寵物城堡-本土歌王【翁立友】真心推薦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