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在2019年10月份推出的AirPods Pro無線耳機,你入手了嗎?被蘋果冠上「Pro」之名的新款耳機,到底有那些值得被稱為「專業」之處,外型、功能上又跟前兩代有哪些不同?一起來瞧瞧吧!

松茂第2階段連署大年初五正式啟動罷韓團體拚30天完成30萬份風傳媒

[開箱] 從頭到尾都不同 AirPods Pro來了

對比AirPods Pro以及前兩代AirPods,可以發現包裝盒明顯更高,主因不外乎就是裡頭加上了額外的兩組耳塞(加上耳機上原有的一組中型耳塞,共有三組)。除此之外,包裝盒裏頭就是有Lightning充電線以及簡易說明書。

AirPods Pro與先前AirPods不同之處,除了耳機本身、充電盒本身的造型都不同之外,AirPods Pro所搭配的充電盒通通支援Qi無線充電。而第二代AirPods的無線充電盒可以選搭,可買支援與不支援的款式(價格有別)。

AirPods Pro(前)與第二代(中)、第一代AirPods包裝盒。(黃慧雯攝)
AirPods Pro(前)與第二代(中)、第一代AirPods包裝盒。(黃慧雯攝)
AirPods Pro與第二代(左上,搭無線充電盒款式)與第一代AirPods包裝盒。(黃慧雯攝)
AirPods Pro與第二代(左上,搭無線充電盒款式)與第一代AirPods包裝盒。(黃慧雯攝)
AirPods Pro(前)與第二代(左上)、第一代AirPods。(黃慧雯攝)
AirPods Pro(前)與第二代(左上)、第一代AirPods。(黃慧雯攝)
第一代AirPods(左)、第二代(中,機身上有一LED提示燈)與第三代AirPods Pro。(黃慧雯攝)
第一代AirPods(左)、第二代(中,機身上有一LED提示燈)與第三代AirPods Pro。(黃慧雯攝)
AirPods Pro以及內附耳塞(耳機上原本套上的是中尺寸的耳塞)。(黃慧雯攝)
AirPods Pro以及內附耳塞(耳機上原本套上的是中尺寸的耳塞)。(黃慧雯攝)
對比AirPods Pro(下)以及AirPods 第二代內外側對比。(黃慧雯攝)
對比AirPods Pro(下)以及AirPods 第二代內外側對比。(黃慧雯攝)
對比AirPods Pro(下)以及AirPods 第二代內外側對比,前者設計上明顯跟前一代有很大不同。紅箭頭位置是力度感測器的位置。(黃慧雯攝)
對比AirPods Pro(下)以及AirPods 第二代內外側對比,前者設計上明顯跟前一代有很大不同。紅箭頭位置是力度感測器的位置。(黃慧雯攝)

[體驗]戴上AirPods Pro是進入一個全新的世界

不同於前兩代的AirPods採用耳塞式設計,AirPods Pro採用了全新的入耳式設計,單個耳機重量5.4公克,比AirPods的4克略重。耳塞共提供尺寸不同的三組,使用前請先挑選適合自己耳道的來更換,並進行耳機密合度測試。

AirPods Pro與iPhone(必須要升級到iOS 13.2以上)配對方式跟前兩代相同,在靠近iPhone的鄰近位置打開AirPods Pro的蓋子,手機上就會出現配對圖式,點選配對後就可以完成。在配對成功後,在「設定>藍牙」的路徑中,點選AirPods Pro已連線字樣右側的藍色 i 字樣,便可看見當前的噪音控制狀態,並選擇按住AirPods Pro要啟動哪樣功能(切換噪音控制或是啟動Siri)。此外也可選擇「爾耳塞套服貼程度測試」,點選後耳機會主動播放一段音樂,並給予回饋,顯示「密合程度良好」,或是耳塞的尺寸不合適會建議調整,或是建議調整耳機的放入位置。確認左右耳的耳機都得到「密合程度良好」的測試結果後,就能開始體驗AirPods Pro。

AirPods Pro與iPhone配對完成後,需進行耳塞服貼程度測試。(iPhone截圖)
AirPods Pro與iPhone配對完成後,需進行耳塞服貼程度測試。(iPhone截圖)
AirPods Pro耳塞服貼程度測試,會依照結果給出不同的調整提示。(iPhone截圖)
AirPods Pro耳塞服貼程度測試,會依照結果給出不同的調整提示。(iPhone截圖)

順帶一提,AirPods Pro的耳塞設計也很巧妙,不只提供三組可選,事實上不容易拆卸(不易掉),需要用點巧勁才能摘下,但是安裝上去卻相對容易,是個體驗上很神奇之處。如果你適合用的耳塞不慎遺失,根據蘋果確認可以到直營店單單購買一組,而不是一次要購足三組尺寸不同的耳塞,還滿貼心的喔。

在體驗之前,可以來了解一下操作上與前代不同的方法。AirPods Pro採用H1系統級封裝晶片,在原本搭載波束成形雙麥克風、雙光學感測器、動作偵測加速度計、語音偵測加速度計之外,又加上了力度感測器以及內向式麥克風。蘋果的H1晶片採用了10個音訊核心,可大幅減少音訊處理的延遲,達到即時降噪。

因為全新的力度感應器(位置在耳機圓柱位置),使用者操控AirPods Pro不再像過去要用點擊耳機的方式,而是按住力度感測器的位置,即可操控(按一下:播放/暫停,接聽/掛斷電話;按兩下可跳入下一首;按三下則是跳回前一首曲目)。長按不放則可快速切換主動式降噪功能以及通透模式。

主動降噪功能以及通透模式都是AirPods Pro專屬功能。主動式降噪功能可針對每個耳道內的幾何結構與耳機貼合度持續進⾏調整降噪。外向式麥克風能偵測外⾯的聲⾳,因此,AirPods Pro 可以在你聽到之前,發出反向抗噪波,抵消外⾯的噪⾳。內向式麥克風則可在你的耳內察覺你不想聽⾒的噪⾳,使 AirPods Pro 同樣透過抗噪波加以消除。降噪功能以每秒 200 次的頻率持續地調整⾳訊,以進⾏即時降噪並帶來令⼈沉醉的聲⾳。

通透模式則是讓你在聽⾳樂或電話之餘,可同時聽到外⾯的聲⾳。AirPods Pro 同時使⽤兩個麥克風、獨特的透氣系統與超低延遲的處理能⼒,讓你聽⾒經過矽膠耳塞套隔絕噪⾳後的聲⾳。戴上 AirPods Pro 時,透氣孔會持續維持耳朵與外在世界之間的壓⼒平衡。因此當你在走路、說話或跑步時以「通透」模式配戴 AirPods Pro,聽見自己耳內的聲⾳會更為⾃然。

AirPods Pro通透模式與降噪模式的切換,可以透過長按力度感測器,也可以透過控制中心的音量位置來切換。(iPhone截圖)
AirPods Pro通透模式與降噪模式的切換,可以透過長按力度感測器,也可以透過控制中心的音量位置來切換。(iPhone截圖)

除了主動降噪這個令人期待的特色,AirPods Pro也支援IPX4防水抗汗功能,跑步運動時更適合配戴且不用擔心汗水會傷害耳機。當然,也支援Siri控制,用Siri調整音樂音量、打電話,或是取得路線指引,都不是問題。透過最新的「音訊分享」功能,你還能跟其他擁有AirPods 的朋友正在看的電影、正在聽的音樂,一起聆聽,但可分開控制音量,更有自由!

AirPods Pro充電一次,聆聽時間最長可達 4.5 小時 (在主動式降噪功能和通透模式均為關閉狀態時,最長可達 5 小時),或可用於通話時間 3.5 小時。搭配無線充電盒使用,聆聽時間超過 24 小時,或可提供通話時間超過 18 小時。緊急時,置入充電盒內 5 分鐘,能提供約 1 小時的聆聽時間,或或約 1 小時的通話時間。電力表現跟過往的AirPods很接近。

音質表現上,AirPods Pro在降噪模式或是使用通透模式下的音質感受不同,以降噪模式來與AirPods(第二代)對比,明顯在空間感上更強,低音更渾厚,中高音也更純淨,有穿透力。如果經常有在通勤時或是環境音較強的情況下聽音樂、講電話的需求,AirPods Pro給你的體驗絕對不只升級,更是帶你進入另一個世界。

AirPods Pro現已經在蘋果官網、直營店,以及授權經銷商、電信商門市開賣。如果透過蘋果官網訂購,可以享有免費的鐫刻服務,可選表情符號、姓名、縮寫、電話號碼,或是日期等內容,訂製專屬個人化的禮物。

(中時電子報)



本篇文章引用自此: 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00123002069-260412林松茂3c家電孫安佐林松茂林松茂momo電視購物

台長: bowenpoi4
人氣(9)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教育學習(進修、留學、學術研究、教育概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