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2-05-02 05:33:22| 人氣14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最近架了一個站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最近申請了一個網站擺攝影作品,

http://worldwithin.4ormat.com/
版面很漂亮,但並不是所有照片都適合擺進去。譬如有些比較混亂,主題比較不明顯的,就與那個乾淨整潔的網頁十分不襯。我忽然就可以瞭解為什麼國外的攝影風格會有一種飽和的傾向,那都是為了配合展覽形式的出現。東方人硬是要把手卷擺在公共空間(還有捷運站)其實很蠢,那個形式就不適合。另外我想到我以前都不是很在意形式這件事,但現在我發現那的確很重要。美醜這件事,在大多數時候其實都是處在一個移動的標準上,可能某張作品用這種形式呈現很好,用另一種形式卻很糟。

但其實真正影響美醜的也不是那些版面,外框之類的形式。本來這些東西也沒有被統一考慮的必要,但當我們用「形式」去概括這些東西的時候,我們真正關心的其實是對象,正確的說,應該是群體的對象。假設這個世界真的如果所希望是一個完全個人主義的世界,那我們事實上是不需要談論形式的。因為我們對於每一個作品的欣賞,都可以這個或那個的原因,我們仍可以溝通,但那是以個別的人為基礎,談論作為人的感覺或經驗。我們之所以講究形式,那是因為我們認為有些東西與個人不那麼相關,譬如品味,階級或是視覺的快感。

當我們談論這些東西,我們不那麼需要知道一個人深層的痛苦,幽微的意識,所以如果我們可以掌握它,我們就可以(快速地)打動更多的人。這就是為什麼形式在現代藝術中仍然很重要,即使大家已經不相信形式是一種客觀的規律。只因為形式在這樣一個民主的時代,是動員人情感最快速的方法。

我並不是不相信個人之外的存在,作為一個生物與作為一個文化的載體,人身上本來就有太多東西是與我們作為一個個人的部分不那麼相干。譬如有美術史家研究,有些中東的部落就天生會觀察到曲線的美感,而其他人卻不行,這就跟人性就沒什麼關係。更不用說人的向光性,或是完型理論這些東西。但是我終究還是很老派的認為,藝術最終仍然以探究個人或說人性為目標。

按照我這種想法,不可避免地會將人性與那些個人之外的東西在某種程度上對立起來,所以一個顏色或構圖或題材如果不需要考慮個人的部分,就能夠引起人愉悅的感受,在我看來都是有問題的。譬如大家看到微笑,看到美女,看到溫馨的畫面與濃艷的色彩都會高興,那這些東西即使美好,我也不覺得可貴。

現在人對於人性的看法顯然寬廣得多,他們將那些本能的部分都算在裡面。譬如如果有一個片有慾望有仇恨,那就會被人說成探討人性。但對我來講那只是人性的素材,我們就是知道有那些東西,然後希望在那之上追求更有價值的,那才叫做人性。

Capa跟布列松的照片都在某個程度上彰顯人性,但前者是透過苦難中展現,而後者是觀察人如何面對日復一日的不便,包含天氣,無聊等等。對我而言後者無疑更來的可貴,因為那種人性的共通性是透過個別性來表現,沒有辦法用形式去分析它。


一個作品很個人永遠不會是問題,真正有問題的是表面上很私密很個人,可是實際上卻落入了某種形式,一種揭露私密的形式,那就會讓人覺得很膩。

台長: Sean Wang
人氣(143)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攝影 |
此分類下一篇:現代藝術世界
此分類上一篇:對話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