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11-12 16:49:46| 人氣441| 回應6 | 上一篇 | 下一篇

可不可以買單眼只用auto?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攝影版最近的新戰點:「可不可以買單眼只用auto?」而令人髮指的是,大部分的回應都是『這有甚麼關係,幹嘛管別人』或是『不要以為拿單眼就高尚』。首先,我反對只用auto模式是因為我爽,跟其他沒有關係。第二,我比較高尚不是因為我拿單眼,而是因為我自以為。

 

我不曉得現在世界這種假多元,真封建的潮流要持續到什麼時候。單眼相機有他媽的那麼多功能,難道研究一下會死人嗎?最假多元的貢布里希,在藝術的故事的序言中特別談到一個問題。「美」對於大多數人總是晦澀而主觀的(特別對於他們這種反普遍性的學者而言),但是我們是不是就要據此放棄美的討論?(當然不是嘛,這樣他還寫甚麼書)所以先生強調儘管美的見解有所不同,但是我們都會承認,我們應該對於藝術家或藝術品有多一點的瞭解(就貢布里西的立場其實是指技術的部份)。我雖然不怎麼認同先生的觀點,但是他這個好了不起的結論放在現在攝影版的戰點上還是很有道理。無論如何,人總希望能夠窮盡一個事物本有的功能,

 

當然總會有一種跳針的聲音出現—「誰說單眼本來就要發揮那些功能。」是啊,我昨天拿一台7D給我家的貓當貓爪板,難道這也要告訴你。問題不在於你能不能隨你高興的幹任何事(因為顯然是可以),問題是在於你的自我見解是否矛盾。我先得確定一件事(免得鬼打牆的跳針又出現):「觀念上的討論與個人的感覺是否有所不同?」我沒甚麼預設的答案,但如果我們認為兩者一樣,那基本上討論跟自爽是沒有差別的,因為我們從不會質疑一個人感覺是否符合邏輯或三一律。可是如果我們認為有差別,那差別在哪裡呢?

 

當我們進行觀念上得討論時,我們總認為我們所討論的東西有種一致性。這個一致性存在於兩方面。一方面這個東西在我思慮的過程中是有持續性的,也就是說並不是旋生旋滅的感覺。二方面這個東西是應該被別人認識的(但不代表已經有共識),而非像冷熱一樣無須客觀基礎的追求。也就是說,當一個宣稱他在「討論」某個攝影問題時,我們就有理由去檢視他立論的前提、目的及手段之間是否有一致性(個人心中的一致),而他也應該努力的要求我們認可他的說法(兩人之間的一致),而不能動不動就使用「我就是這樣感覺」或「每個人有每個人的想法」這樣摧毀人我大腦的大絕。

 

我們回頭來看之前的戰點,那是屬於觀念的討論還是感覺的抒發?那些感覺控顯然會選擇後者,所以我們可以很明確的把他們講的話當成自爽,而沒有予以討論的必要。而少數堅持使用auto模式又自認在討論的人,我們就可以問他們使用相機的目的是甚麼?他們現階段的使用方式跟他們的目的是否有一致性?有沒有更好的手段達成他的目的?我很懷疑他們的說法經得起這樣的檢驗,因為他們一開始就放棄追求有更好的方法,這根本上就與他們任何宣稱的目的都相牴觸,這就好像說我要盡一切的努力讓我自己只有一個選擇,或我全心全意的只付出百分之一的愛給妳。

 

除非他們立論的基礎就是要測驗auto模式,適應阿宅生活或是表現人的不自主性,那他們無疑得到了。拿一台十多萬的單眼然後只用auto模式拍一些小雪、可兒之類的東東,還有甚麼比這個更能反應人的空虛。但是我知道跳針是不能避免的,還是有人會說:「我只是想要單眼的畫質」;「我只是想紀錄生活」;「我只是個平凡人」;「我只是懶得翻說明書」。針對這些朋友,我們不妨多做一些造句練習:「可不可以只拿手機當相機?」、「可不可以只拿相機當手電筒?」、「可不可以只拿手電筒打人?」、「可不可以打人只為了交女朋友?」、「可不可以交女朋友只要打炮?」、「可不可以打炮只為了換手機?」

 

當然可以,只要承認那都是你的感覺就好了,之後你就可「悠遊」在無意義的「場域」之中,每天都得到好多「有趣」、「主觀」但不要求別人同意的「觀點」。雖然我不知道那是甚麼鬼世界。

台長: Sean Wang
人氣(441) | 回應(6)| 推薦 (0)| 收藏 (0)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攝影 |
此分類下一篇:我只能在家裏一直拍一直拍
此分類上一篇:壞掉

讀者
我想,之所以會有那些所謂多元的回答,主要是因為那問題的問法自然就會引起這樣的回答。一個人買了東西,擁有了這東西,不論觀念上或感覺上,本來就可以對它為所欲為,即使他連auto都不用、碰都沒碰過也無可厚非,充其量就是浪費,就像買了一條很貴的魚回家任其腐爛,其實本來就沒必要請示別人「我可不可以買這條魚來讓它腐爛?」,一如文中倒數第二段所舉種種例子(但我認為如果牽涉到對人做的事,在這點上還是有分別的,也許是道德上的分別)。那問題本身沒有意義,回答當然也不會有意義。話說回來,若不是為了讓自己安心只用auto,我不知道他究竟是要問什麼。我甚至有個錯覺那問題對相機問還比較妥當:相機阿相機,我可以只用你的auto嗎?
2010-11-14 03:18:21
版主回應
可不可以只用單眼,就我的理解,這裡的「可以」指的是應不應該,而不是能不能。因為如果是後者,答案顯而易見,根本沒有必要討論。

如果是前者,說實在也不會有答案,因為如果我們沒有窮盡每個人言說的習慣、使用的動機、乃至於文化的背景。我們怎麼可以判斷他說的不對。你看DISCOVERY裡面的外國人對食人部落是多麼客觀,彷彿在他們手指被咬掉之前,他們都相信食人是interesting、unique的文化傳統。

事實上,我們就算搞清楚了這些東西,我們也沒辦法判斷,因為現在沒有一個人相信這世界上有普世的標準,所以沒有絕對對錯,也不會有相對對錯,更不會有道德上的分別。(但是很奇怪,很多人不相信絕對對錯,卻可以做出相對判斷,完全不知道怎麼得出來的結論)

到最後只剩下觀氣是唯一可行的方法,當我感覺到相機版一股宅氣隱隱透露出來,我就完全受不了,即使在100個贊成使用auto模式的人中可能有一個人是比較有道理的。可是如前所述,這個比較有道理也不知道成不成立,所以我還是相信觀氣的結果。
2010-11-14 16:47:21
讀者
剛寫了些東西,不知道有沒有順利發文。現在看到有個回應是悄悄話,不知道是我說的還是別人說的。如果是我說的,那悄悄話是不小心按錯造成的。
2010-11-14 03:23:46
讀者
文章說:「無論如何,人總希望能夠窮盡一個事物本有的功能,」

這讓我想到這種情況:以後市面上的手機的功能很可能都包含講電話、上網、玩遊戲、打算盤、記事……但有的人買手機,就只打電話,從來就不想窮盡其餘功能。其實他本來就不想要其他功能,可是他買不到只用來講電話的手機。

這麼說來,人真的「總希望」能夠窮盡一個事物本有的功能嗎?還是這樣的命題是有條件的?
2010-11-14 03:35:24
版主回應
你的例子是實然的情況,我講的應然的情況,兩者沒啥關係,不過如前述,任何應然的判斷都是搞不清楚的。所以理論上,即使一個人他明明知道有拍好照片的方法,他也宣稱他想拍好照片,可是他又不用那些方法,然後他又說他盡了一切努力。即使這樣,我們也不能說他錯。

可是在此情況下,假客觀與不客觀也沒有甚麼差別,因為沒有普世的標準,就不會有主客的區別。
2010-11-14 16:55:55
讀者
嗯,我可能誤會你的意思了。我原本以為,「人真總希望能夠窮盡...」這句話是觀察人性後所揭露的事實,而你的意思其實是「人應該希望....」。是這樣嗎?
2010-11-15 05:44:50
版主回應
你知道我對事實向來既沒興趣又沒能力
2010-11-15 11:16:44
讀者
事實上,我不知道……不過現在知道了。
2010-11-15 13:19:53
版主回應
你不是撈掰各跟撈掰各相關人嗎?如果不是我就不能那麼囂張了。我就必須啟動循循善誘好老師模式。
2010-11-15 15:03:38
讀者
撈掰各跟撈掰各相關人……不解……
假設是吧,不然要聽說教(?)。
2010-11-17 03:53:31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