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6-29 21:38:47| 人氣29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獅子王」票房十年不墜的秘密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在紐約最繁華的時代廣場Minskoff劇院裡,燈光一如往常的在晚上八點轉暗,
彷彿沉睡的夜幕,降臨在寬廣的非洲曠野上。

這是「獅子王」音樂劇在紐約百老匯的第四千二百四十八場的演出,
這齣音樂劇今年八月也將來台首演。從一九九七年十一月十三日上演至今,「獅子王」一直是百老匯前五大賣座音樂劇,
票房累計已達高達五億四千六百萬美元(約合新台幣一百六十六億元)。

舞台上,具有先知能力的狒狒拉飛奇,用充滿原始野性的呼喚歌聲,劃破沉寂的天際。
緩慢踩著高蹺、姿態唯妙唯肖的長頸鹿,從觀眾席通道走向舞台,大象和小象、
以離心力盤旋的飛鳥群、舞者以木偶操作的花豹、齒輪原理推動的羚羊群……等,
在榮耀之岩的壯闊景致之下,三、四十隻鳥獸齊聚在舞台上,向萬獸之王木法沙俯首朝拜。
每一種動物的表演形態,都在考驗著觀眾想像力的極限。

下午四點,就在上演前的兩小時,「獅子王」的製作總監索席安(Doc Zorthian),
到達Minskoff劇院,開始和全劇的一百四十三位演員、樂手、服裝、化妝造型師、戲偶操作員、
木工師、電工技師、創意、道具和音響工程師一起工作,
一年中有三百一十二天他們都是這樣拉開序幕。

一個人扮演十六個角色 花費一萬七千小時製作道具
從一九九七年「獅子王」首演時擔任助理舞台監督,到現在身為製作總監的索席安形容,
舞台前的輝煌看似輕而易舉,「當你來到演出時的後台,才會發現幕後複雜宛如戰場。」

這裡有七百盞燈光,全劇使用的戲偶超過兩百個,包括仗偶、影偶和真實尺寸的人偶,
呈現了二十五種不同的動物、鳥類、魚類和昆蟲,光是製作戲偶和面具就花了一萬七千個小時。

令人驚嘆的是,有的舞者全場必須飾演十六個角色之多,從羚羊、母獅、土狼、蝴蝶,到活動的「草人」,每一個場景不僅要穿戴不同的服裝道具,因應角色的不同,還必須在最短時間內化上不同的妝。一百四十三位幕前幕後的人員來回交錯,索席安說:「舞者們不僅在舞台上模仿動物不停的奔跑跳躍,即使到了後台,大家更要快速變裝,重新進行下一個角色。」

布景、音效人員更是得時時刻刻保持高度警戒,準確無誤操作複雜精密的機械,搭配台前正在上演的劇情,更換不同的景片、布景和道具。索席安說,舞台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要在每場演出的過程中,確保沒有演員或是舞者因為在後台奔跑換裝,誤觸布景的機關而受傷。

「在後台,大家是有固定行動路線的,」索席安說。
包括演員在內的所有劇組工作人員,在加入「獅子王」之後,首先就是摸熟布景活動時的軌道,
以及可以行走的路線,要保證整場戲順利演出安全無虞,
「就是每個人都要知道在對的時間,做自己該做的事情,」他說。

融入全球表演形式 傳達沒有煩惱的哲學
究竟是人演戲?還是戲演人?和一般戲劇演出不同的是,
「獅子王」劇中的面具並不是罩在演員的臉上,而是戴在頭頂上,
每個演員的臉部表情都可以清楚被看到。
「獅子王」想傳達的是,一種「人性的動物」全新創作概念。

索席安認為,「獅子王」音樂劇與眾不同,來自於其原創要素的豐富和多樣化,
「更珍貴的是,融入了各個地域文化的表演形式,包括來自非洲的音樂、演員和面具,
來自日本的人形淨琉璃(Bunraku puppetry),具有中國概念的皮影戲等,」他說。

劇中不但運用了一百零七種非洲傳統的打擊樂,渲染出濃郁的非洲大地自然雄渾的氣勢與氛圍,
更運用了日本的人形淨琉璃概念。這種在十六世紀始於日本劇場的表演形式,
觀眾可以看到主要的操縱師控制大型玩偶,同時有旁白敘述故事。
較大的人形淨琉璃最高有五呎高(約一百五十公分),由三人小組來控制,
由於木偶顯然易見,觀眾既能專注於故事,或是木偶師的技巧,這就是舞台表演「雙重事件」(double event)的功效。

另外,劇中也大量運用中國及印尼的皮影戲概念。
當小獅子辛巴,展開找尋自我和真愛的冒險歷程時,多位燈光師,
就利用透過光反映在銀幕上的影子,傳達小獅王的摩拳擦掌。

當然不得不提戲中的「哈庫拉‧馬塔塔」,這句話由丁滿、彭彭(劇中角色)唱出,
代表了往後的日子不要感到煩惱的精典名句,「這就是『獅子王』沒有煩惱的哲學,」索席安說。

表演者來自四面八方 關切心理需求才能方便管理
製作過程中最困難的工作,
就是如何找到可以又唱、又演、又跳舞,還要懂得操縱布偶的多元表演者。

劇中演唱非洲歌曲的角色,製作單位也堅持只從非洲選角。
但隨之而來的是,如何管理來自不同國家的演員或是舞者,
以及他們每天演出當中必須承擔的高度壓力。
索席安說,隨時關切每個人的感受和心理需要,找出彼此可以對話的共同點,
是他多年來帶著「獅子王」在世界各地巡演的經驗當中,體會出的不二法則。

無論是音樂劇本身的創意發想內容、得獎紀錄或是票房數字,「獅子王」在近代百老匯音樂劇史上獲得的成就,不容置疑。
但不可否認的挑戰是,幾乎每個季節都有好幾齣新劇上演的百老匯,「獅子王」同樣面臨後浪不斷逼近的激烈競爭。
而且前往不同的國家演出,適應各個國家不同的國情和法律,是「獅子王」劇組一直在面臨的新挑戰。

即使演到第四千二百四十八場,「我的工作很簡單,就是讓這齣戲永遠保證最佳演出品質,」索席安說。
他認為「獅子王」能歷久不衰的關鍵,就是「無論大人或小孩,永遠都可以在劇中找到令他們快樂和滿足的元素。」

From 商業周刊第 1074 期

台長: Mike
人氣(293)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電視賞析(綜藝、戲劇、影集、節目)

我要回應 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 登入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