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8-13 15:38:22| 人氣41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人魚傳說,永遠美麗的海上神話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今天瀏覽新聞的時候,忽然看到一則新聞,宮崎駿的崖上的波妞已經在日本上映,票房打破黑暗騎士,哈~當然又繼神隱少女之後又一部粉碎宮崎駿息影消息的吉卜力工作室作品。

先介紹這部吉卜力最新動畫片「崖上的波妞(崖の上のポニョ)」

日本是在今年2008年7月19日上映,而台灣呢?唉!預定2009年1月23日上映,其日本官網http://www.ghibli.jp/ponyo/,動畫改編自宮崎駿同名的原著,故事的大綱描述在日本某個小港都的海裡,居住在深海族群裡的一隻小美人魚,有一回乘著水母飄上海面觀賞海上的景色,但剛好遇到一艘大船經過,大船牽引周遭海底的波動,也讓這條小美人魚遇到船難飄到海灘上,並巧遇五歲的男孩子宗介,宗介並且將她命名為「波妞」,就此展開一連串的故事發展,最後波妞表達她想變成人與男孩廝守的心願。

故事的舞台取材於瀨戶內海福山市的鞆之浦,宮崎駿2004年曾在那裡待過2個月,在那裡他的想像力開始啟發,而他住的地方正是懸崖上的小屋子。一開始是想做中山李枝子的童話作品《不不幼兒園》,這是一部關於托兒所小孩的故事,這部作品宮崎駿已在2001年時製成「捕鯨記」(三鷹之森吉卜力美術館用短篇動畫電影),宮崎駿有意把它完成,不過在宮崎駿從鞆之浦回來後即改變了想法。而托兒所的設定也應用在此作。此部動畫中的月亮比平時還大,顯示了地球平衡的崩潰。除此之外,月亮還有更深的涵義。 另外部份設定受到理察華格納的歌劇「女武神」影響。 劇中出現類似泥盆紀的海中生物,但實際上這些生物據說是宮崎駿想像出來的。 而男孩宗介這個角色是以宮崎駿的兒子宮崎吾朗5歲時為藍本。

「霍爾的移動城堡」完成後,宮崎駿已經擬出暫時的構想,2006年10月帶領吉卜力的工作夥伴開始製作。原本預定使用和以前一樣的表現手法,但在製作前閱讀了夏目漱石的作品《草枕》後,前往英國倫敦的泰特美美術館,欣賞了約翰‧艾佛雷特米萊的畫作後,深受「歐菲莉亞(Ophelia)」的感動而對作畫方式重新評估。他表示:「經驗告訴我們,用電腦完成的不見得讓人們更有感受,因此我們決定回到我們最擅長的手繪。」(1997年魔法公主曾使用電腦動畫)「想再回去紙上作畫的動畫根源。再一次,自己划槳,拉起帆渡海。只用鉛筆作畫」的意圖,使這部作品不使用電腦(CG)作畫,而全部使用手繪作畫(但之後的色彩、攝影是數位處理),在一年半內,大約有70名工作人員畫了17萬張圖。製片人鈴木敏夫說宮崎駿想在表現手法上發起新的挑戰,尤其此作80%的場景是海水,而這也是他第一次以大海為舞台,宮崎駿親自畫所有的波浪,試圖找出最好的呈現手法。而宮崎駿表示有意去做一部連5歲小孩都能看懂的電影。「世界是活的,一切都會移動,所有小孩都了解這一點,我希望創造出一個5歲小孩可以懂得的世界。」

「人魚」,這個故事因子屢屢於動漫畫中可見其蹤跡,但在動畫裡,第一個會聯想到的是迪士尼1989年第28部動畫「小美人魚」,同樣構想也源於安徒生童話中的「美人魚」,一位活潑的人魚公主,因為嚮往人類的生活,而來到人類的世界,而具有拉丁風格的主題曲【under the sea】,更是充分將小美人魚這部背景在加勒比海的動畫帶到第一個高潮,當然最後美麗的童話結局,顛覆了安徒生的原始結局。

台長: wendy
人氣(415)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