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0-07-15 11:39:09| 人氣4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工時縮減與所謂傳統產業的「危機」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本文刊登於:「新世代青年團」(http://192.192.148.27/capital/)的「青年評論」專欄
2000年7月14日

許仲康/新世代青年團

編按:本文曾以〈工時縮減與所謂傳統產業的「危機」(上)〉為題,於2000年7月7日在「新世代青年團討論區」發表,現經作者修改後刊登。

不久前的6月16日,立法院通過每周工時由48小時縮減為每2週84小時(每周42小時)的勞基法第30條修正案,而立委們為了避免太過得罪資方,同時還通過了「附帶決議」:「行政院應該在六個月內提出促進產業發展、提升產業競爭力的配套措施」。然而,工時縮減的部分仍引起臺灣資產階級的極度反彈。從媒體上看到政府單位、資方團體與部分民代,不斷提出所謂「傳統產業」將因此而提高「人事成本」而造成產業外移等等說法。這些說法的基本目的在於恫嚇全國受雇者,以便制訂出工時修正案的附帶決議中所說的「配套措施」。也就是說,官方、資方與民代等資產階級勢力,企圖以「產業可能外移、失業會更嚴重」作為威脅,要求行政院與立法院再提出有利於資方的「配套措施」。

有趣的是,工時縮短為何會造成資本家們哀嚎著:「產業要外移」、「做不下去了」呢?這是因為工時縮短直接造成某些工時長的產業其資方必須增加加班費的支出,因此代表工資的實質增加,也就是人事「成本」的增加。他們說,人事成本的增加就會造成商品價格的提高,接著導致「國際競爭力」衰退、利潤下降,因此大老闆們為了追求高的利潤率,必然會把產業外移到利潤高的地區,或者改投資其他產業。以這種資方的大道理作為前提,資產階級和他們的代言人就假腥腥地說:工時縮短會造成這些產業的可憐工人失業。

但是,以上的大道理卻有很多漏洞。我們可以反問:工時縮減、工資增加必定會使商品價格提高嗎?在這個問題的基礎上,我們還可以追問:工時縮減、工資增加這件事情不發生,那些工時長的產業(或者被稱為傳統產業)就可以繼續生存或不會外移了嗎?

目前資方的說法都只是假設傳統產業只能依靠低工資、高工時來進行競爭,要是工資實質增加,商品價格就會提高,競爭力就會下降。但眾所周知的是,許多國家的工資高、工時短,但是商品的人事「成本」的比例卻不一定高,而相反地因為勞動生產力高,而使商品價格低廉。因此,把工時、工資與商品價格的關係絕對化,在實際經驗中就站不住腳了,只不過是一種教條。

其次,資方也許會說:有些產業可以提高靠生產力來降低商品價格,但是傳統產業不行,因為有些傳統產業是中小企業,沒有能力進行勞動生產力的提高(也就是說,資方不把資本用於生產力的提高)。然而,在生產力一直沒有提昇的情況之下,一直依賴高工時、低工資的傳統產業還是不能避免競爭,因為中國大陸、馬來西亞、印尼、泰國等地的資本家也一樣會祭出「高工時、低工資」的法寶。若是不提高生產力,傳統產業一樣必須面對競爭與利潤下降的問題。

臺灣不可能一直在國際分工中扮演以「高工時、低工資」來佔便宜的角色,更不該繼續妄想用比其他國家更高的工時、更低的工資(也就是更差的勞工生活水準)來壓低成本、賺取超過國際一般利潤率的超額利潤,因為在某個產業中有了超過一般利潤率的超額利潤時,其他(國家)的資本家就會投入這個產業來競爭;因此,這種資本積累的模式根本不可能長久,又何必遷怒於工時縮短與工資增加?


台長: 新世代青年
人氣(46)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