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4-22 01:14:44| 人氣207| 回應0 | 上一篇

介之推陰死不言祿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歷史的真相--介之推是被晉文公謀殺的?

介之推陰死不言祿

 介之推不言祿者,見左氏傳僖公廿四年。

原文

 晉侯賞從亡者,介之推不言祿,祿亦弗及。推曰:獻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惠、懷無親,外內棄之。天未絕晉,必將有主。主晉祀者,非君而誰?而二三子以為己力,不亦誣乎?竊人之財,尤謂之盜,況貪天之功,以為己力乎?下義其罪,上賞其奸,上下相蒙,難與處矣。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誰懟?對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對曰:言、身之文也。身將隱,焉用文之?是求顯也。其母曰:能如是乎?與汝偕隱。遂隱而死。晉侯求之不獲,以綿上為之田。曰:以志吾過,且旌善人。

櫓夫言

 不言祿者,或功小人微,或功大而小之﹔有功而祿弗及者,或逆主意,或實無功。祿不及而其怨,小而大焉。以天功鄙其儕者不黨;臣者不黨而不去,以主察而賢且忍也。去之,或主不察,或臣不賢、不忍也,乃有怨出而去之者,反徵見焉;陽謀敗而陰死之者,實自咎也。至於晉侯求之,綿上田之,旌臣德以彰主德者,愚百姓且儆臣佞也。

-----------------------------

 我主論左傳此文,乃統治者的一個權謀。

 試想,侍主出亡十九年,為何不賞?況其功績,僅有提到割股進公的故事,份量似乎太輕,而且今日他為了你傷殘自己,明日也可以為了自己傷殘你,易牙烹子以進齊桓,已有先鑑。所以對晉文公而言,介子其人到底是何方鬼神?不諭自明。殺了他,是過河拆橋;賞了他,不公不正。在繼位之初,殺不得、賞不得,這麼一個小小的近臣讓晉文公太傷神。

 論功賞,自己不提,主上不賞,於是介子就放話罵群臣貪天功,也暗批文公為九子僅存,是天意,是上天派我們這些家臣來全活你的,沒有我們會有今天的文公你嗎?怎可獨薄我而厚其他人?顯然,介子很在意,並認為,自己為文公所為是不值得的。試問晉文公聽了會怎想?群臣聽了會怎麼想?所以他此話一出,注定要逃亡了。

 而且晉文公也非不信不義,單就其對出亡中所受,恩怨都償報分明。例如他對曹共公偷看他洗澡,對五鹿受土之辱,俱報之以兵戎;對楚報恩,則於戰中退避三舍,以示知恩守信。晉文公會輕易忘了賞賜介子嗎?

 我懷疑,左傳此篇傳世知文,除非是後人增墨,介之推不言祿的真相,恐怕是陽封而陰殺的千古陰謀了。因為介之推的離去,統治者順水推舟,以遍尋不著為幌子,暗地將他謀害,然後再將綿上賜給他,讓這個不能同群臣黨,又放話忤逆晉文公的狂徒,成為群臣全君死義的好榜樣,警告群臣,其下場若此;並且陽告百姓,彰顯晉文公能親愛臣民,有過改之,終不背信的美德。以與惠公懷公有別而贏得民心。

 此故事背景是一個動盪析離的晉國,為了收聚民心完成霸業,在繼位後立刻發生的權力鬥爭事件上,晉文公選擇以此方式來表彰自己重信守義的人格特質,對於穩定其統治基礎,是有一定功效的,而且也儆告群臣,最好不要矜功自恃,否則就會如介之推一般,只要顯露反相,即便是逃走一樣要敗家喪身。

 這項陰謀,由晉的史官留下了最珍貴的偽證。

 以上為我對左傳此文作不同見解。


20080422于 員樹林

台長: 櫓夫
人氣(207)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