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1-07 19:40:57| 人氣4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心得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這本書的背景值得我們省思,而相對的現在的教育政策是否也存在著類似的問題呢?
在這本書當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年僅十五歲的國中生如何股鼓起勇氣和現代的教育制度、大人們自私的價值觀抗爭。從上課看漫畫、在走廊上上課、記者的拜訪到去教育部抗議的過程,雖然是在捍衛自己的權利但這位國中生的勇氣卻受到同學們的異樣眼光。
《危險心靈》帶給我很大的震撼,但我卻很難歸結出一個具體的因素做為解釋。看完以後,我彷彿陷入一團迷霧中,不知所措。那團迷霧看似把我緊緊纏住,事實上又像要帶我到另一個地方去,而那不知所措是來自於知道更多的現實。
古時候的讀書人,面對國家社會的腐敗,通常有兩個選擇。一是奮不顧身、義無反顧地投入這潭污水,只盼能盡一點微薄之力;另一則是乾脆隱居起來,因為他知道他改變不了大環境,只能想辦法不要被改變。在這本書裡大家面對「教改」也各有不同的應變態度。沒辦法隱居的現代人,有的視而不見、有的忍氣吞聲,還有的遷怒到別人身上。故事中的主角雖然年紀輕輕,但卻勇於對他認為錯誤的事情提出改變。不論對象是師長、教育部、社會價值觀、甚至到最後他發現自己也包括在裡面。這份勇氣難能可貴,因為它來自對自己的信心、尊重、了解和期待。從他身上,我看見屬於年輕的光芒和力量,而且義正詞嚴,不是盲目與無知。
「長大就是代表著累積與擁有?又或者是,長大意味著不斷的失去?」這是作者一直想強調的問題。經歷書中劇情以後,我更能體會其中的意義。很多時候,越是長大,我們擁有越多的自主權、越多的財富,我們也累積了越多的知識、越多的經驗。對於現實世界的面目也捉摸得更透徹。但同時我們也不斷失去夢想的能力、直言敢諫的勇氣、對人事物的誠懇。甚至有些人變得虛偽、貪婪、自私、懦弱。究竟人為什麼會有那麼大的轉變?恐怕「教育」要負起一些責任。當我們的教育在強調知識就是力量的同時,也該注重心性的健全發展。如同作者所說:「教育的目的就是要讓每一個人都發掘出自己特別的地方。」而不是想盡辦法處處贏過別人。

當一個社會已經被政治、媒體充斥時,真理、真相、真心就會隨著被淹沒、被忽視。因為政治常以派系鬥爭、辯論作秀的形式出現,而媒體則老是對悚動的新聞興致勃勃。所以任何真理、真相、真心一旦被政治媒體介入,就會有大部分變成為他們操縱人心、或達成目的的一種工具。但為了告知大眾,這又是非走不可的路。唉,想想這又是一潭待清的污水。

藉著《危險心靈》一書,讓我理解了這個百孔千瘡的世界,覺得無比沈重。但我慶幸自己能有這樣的認知,而不被混沌無知給蒙蔽。希望所有的人不論到什麼年齡、扮演什麼身份、擁有什麼地位,都能時時保有孩子的純真與誠懇。

教育是一種很強大的力量,它能徹底改變一個人、一個社會、一個文化,甚至是整個世界。因為它的重要性,使得我們的政府近年來持續不斷地想要制訂完善的教育制度;也因為它牽連極深、極廣,幾乎影響每位師生、家長的命運,於是「教改」成了最熱門的話題。「教改」所要改革的其實不只是單純的制度問題,更是要推翻一個舊有的龐大文化與習慣。譬如:讀書以考高分為目的而不是為了充實知識、到處補習找名師而不願意花時間憑己力思考問題……等等。究竟我們如何改變這麼龐大又穩固的舊觀念和陋習呢?

從小到大,我們不知道要經歷了多少類似的獎勵、處罰。
這些與其說是獎懲,還不如說是某種價值標準的灌輸與規範。
但是,到頭來是誰在制定這個價值標準呢?
這個標準是不是就代表絕對的真理呢? 長大就是累積與擁有?或者,意味著不斷的失去?

http://www.shs.edu.tw/search_view_over.php?work_id=227882

本書述說著一個國三生和現代教育摩擦所導致的一場祝融,而導火線卻只是因為故事中的主角在上課中偷看漫畫,一個單純的校園事件卻能引發如此的祝融,可見故事中的教育

台長: Bluesyblue
人氣(44)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