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12-11 13:59:27| 人氣71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非影評】金馬現象(影展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全台灣歷史最悠久的外片影展----金馬國際影片觀摩展,在每年的年底總能帶來旋風般的影展觀影人潮現象。今年的金馬影展依然吸引了眾多影迷,短短11天票房已破千萬。即使是每週都有眾多各國新片上映的今日,「記得要去看金馬影展」,仍舊是許多人牽掛心頭的年度大事之一。


─觀眾勇於被挑戰,也愛挑戰影展單位─

在影展片單中,或許大師名導、知名演員、得獎大片都是必選的熱門影片,但除此之外,觀眾們顯然對於怪異的形式、禁忌的題材、超限制級的影片也有著極大興趣以及出乎意料的高接受度。

今年導演專題中的匈牙利導演貝拉塔爾,其影片風格鏡頭漫長且節奏悠緩,《撒旦的探戈》全片長達七小時(分三場映演),但許多觀眾爭先恐後挑戰觀影馬拉松,票券迅速搶購一空,影展單位只好再加開場次;伊朗導演阿巴斯的《五》,在影評介紹中都點明了全片只有五個鏡頭,也照樣在開放劃位不久全數賣光光。觀眾對這些”並不平易近人”的影片如此捧場,工作人員皆大呼不可思議。
看來,似乎越去挑戰觀眾的觀影極限,反而越是能激起他們「非看不可」的慾望。


除了本身勇於被挑戰觀影限度,部份觀眾對於影展單位的挑戰也是一年勝過一年。據參加過世界各地多個影展的電影從業人士及影評人們表示,金馬影展的觀眾,可能是全世界最難伺候的。或許因為這些來看金馬影展的人們,大多為影癡級觀眾,因為看電影的癮頭大,對於觀影的種種要求也相對非常高標準。對於每一年的工作人員而言,小心翼翼伺候這些金馬影迷們,絕對是工作第一要務。

舉凡字幕翻譯得不夠好、廳內冷氣過冷或不夠冷、食物的塑膠袋聲音太吵、導演QA的時間太長、20分鐘後不能入場的規定太嚴格……,都可以是挑剔及抱怨的原因,年年皆然。

而光以退票這件事而言,因金馬影展透過全省售票系統售票,該系統的規定是「票券經印製出來後即無法還原,故售出之票券無法退換票」。令人不解的是,同樣的一套系統,在購買舞台劇、演唱會、表演時,大家都還能謹守規矩,為何到了金馬影展現場,卻突然變成了不合理的規定?

遲到了無法進場要退票、片子看完不喜歡要退票、套票沒用完要退票,還有人硬是拿著甲場次的票券要看乙場次……彷彿每個人都有天大的理由,要求退換票變得理所當然。現場不時可見到觀眾動輒抬出”消費者權益”的旗幟與工作人員嗆聲。「那我的權益不就受損了嗎?」堪稱金馬影展服務台最佳經典名句。

當然,大多數的觀眾都是循規蹈矩的,但不守規定硬要破壞規矩,態度又理直氣壯”盧”到最高點的觀眾,往往令影展單位難以招架,工作人員的耐性與脾氣一再受到巨大挑戰。


─金馬影展出品=票房保證?─

金馬影展累積了26年的招牌,許多影片在影展中賣得熱鬧滾滾,但這些觀眾票選前幾名的影片,真正上了院線後卻不見得是票房靈藥。

舉例來說,本次【德意志青春悲喜劇曲】專題中的《愛無止盡》(Head-On),挾著本年度柏林影展金熊獎的光環於今年5月上片時,卻反應清冷,華納威秀、喜滿客等大型影城僅一星期就下片,僅剩一兩家戲院繼續苦撐,最後大台北票房結算約33萬,很多人甚至沒有注意到它上過片。然而該片在今年金馬影展中放映時,三個場次約莫共一千個位子,在短短數天內全數售罄,甚至加開場次,相當原上映票房的三分之二,顯示該片仍然有可開發的觀眾。

或許,觀眾趕上的僅是”金馬影展”這塊閃亮招牌下的潮流,離開了金馬影展回到電影市場機制,顯然觀眾仍然還未習慣主動出擊,片商也仍未做出有效而正確的宣傳。


─誰在看電影?─

許多目前所謂的「四、五、六」年級人士,不少人自稱吸吮金馬影展的奶水長大的,在早年外片資源較貧乏的年代中,金馬影展曾經是文藝青年精神食糧的重要補給盛會。

近年來,金馬國際影展努力開發新客群,影展常客或許會發現,從前以大學生佔多數,如今可見家長帶小朋友來看動畫,吃爆米花喝可樂的上班族情侶、來捧偶像場的年輕哈日迷,及貴婦師奶也會結伴前來。週邊活動更是隨影片而策宜,更趨多樣化。金馬朝聖大會似乎已不再是文藝青年的專利。

而伴隨著購票方式的演進及科技發達,從前大批影迷漏夜排隊在售票端點前大露營的情形也已不復見 (大概只剩偶像演唱會才有此情形吧)。據說,今年的金馬影展票券劃位首日有個好笑插曲:拔得頭籌的是一位夜貓子小姐,她因半夜到敦南誠品閒晃,後來不小心在售票處前睡著,結果醒來後發現後面已排了一長串人,就這樣誤打誤撞成了第一名。


****
迄今26歲的金馬國際影展,即使在如今各國影片於台灣電影市場上崢嶸,電影數量及類型選擇皆更多的時代裡,影展票房不降反升,觀影族群未減反增,其二十多年打下的深厚基礎,不容忽視。跟從前相較,設備進步了,影片從無字幕或只有英文字幕,到全部中文投射字幕;放映場地進步了,從僅止一兩廳的戲院,到可同時開放四至五廳的大型影城;影片變多了,從數十部增加到上百部;科技進步了,從前只能倚靠現場公告,現在則有金馬網站及現場的搶鮮報可以公布最新消息。

近幾年各影展的蓬勃發展及數量眾多,相對於年產量稀少的台灣電影,實為一個相當詭譎且不正常的現象。「金馬國際影片觀摩展」是眾多影展中唯一設有常設機構的單位(但人事制度仍不夠健全),至今仍然不懈以介紹各國佳片開拓視野、介紹值得一看的影片給台灣觀眾為矢志,多年來維持”影展第一品牌”的聲勢不墜。或許可以證明,影展的觀影人口不見得是小眾,而是分眾。


至於金馬影展的另一重頭戲:金馬獎華語影片競賽及頒獎典禮的眾多現象,那又是需要另闢章節來說的事了。



(原文刊載於光點電子報12月號)

台長: 愛小藍
人氣(712)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電影賞析(電影情報、觀後感、影評) | 個人分類: 電影碎碎念 |
此分類下一篇:【非影評】國片國片?究竟是哪一國的片?
此分類上一篇:【非影評】台灣電影何其多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