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3-03-28 23:17:35| 人氣24| 回應0 | 下一篇

開台前的對話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某日,三人MSN上闊論「反廟堂」理念,希與黑社精神相融之。故將對話摘整後傳送諸位請酌思量,望能引感同、收漣漪之效。

以下:

那黑社現在到底有什麼理念?

理念?其實這個問題可以拿來討論ㄟ~

我的看法,一言以蔽之:反廟堂

廟堂?

所謂廟堂,就是產官學界所有西裝筆挺,關係綿密的利益網絡。

此言意即,高居學術廟堂之人,受萬民景仰,媒體崇拜者,多為衣香鬢影,貴氣盈門之人,但只見上下交相賊,媒體與廟堂貴客相互呼應,沽名釣譽,但不見對社會之關懷。

我認為,地方的活力常常被廟堂收編,所以,我們要保持論述活力,但堅定民間的立場。而且是自主的民間。這樣說吧,我們說我們想說的話,表達我們想表達的情感,不一定要偽裝成理性言說的樣子,每個人都有情感,很多政治事務解釋到最後,其實是情感問題。

沒錯!蓋政治學者,應以百姓為初衷,人民為依歸,情之所動,義之所至,故而言之成理而已矣。

過去我們書唸得不夠多,所以要謙虛;今天研二以上的人,大體上都有一定的知識成熟度,但隨著研究領域的專精化,大家變得越來越難溝通,沒有交集,因為大家都在理性言說的框架上,被綁住,彷彿除了自己的論文外,什麼都不該談;所以,大家都越來越悶,卻未必是謙虛。杜鵑窩越來越多人,大家渾渾噩噩,沒有一絲成就感。

悶是因為講不出來吧~因為大家對非自己研究領域的就興趣不大。

我想,是理性言說造成的「語言恐嚇」。

對,造成語言的閹割。因為情感被禁止了,所以語言也就被禁錮。

目前這個強調理性言說,自由主義的環境,造成大家必須隱藏情感、隱藏關懷,因為理性是要排除感情的,一個說話帶有情感的人,在理性言說的場域裡,會遭到排斥與嘲笑,因為這叫做不夠理性。

所以如果比較從情感層面出發的語言,就會被當成是不理性的。

問題是,身為一個政治人,研究的就是人的學問,出發點就是對人的關懷,當我們被迫把這種關懷、情感抑制住,甚至刪除掉的時候,我們所剩下的東西,只是空殼子,可是不幸的是,這些冷漠,失去關懷,但非常懂得理性言說的人,卻能在廟堂之上受人景仰,取得高位,惡性循環之下,使這個環境與場域,也愈來愈冷漠。沒有人還覺得應該付出關懷,因為這是會被瞧不起的行為。

我就不敢亂講ㄟ,就是怕被人家說,不理性、不清楚、情感論述。

但,我們都是20歲以上的人了(有投票權了),而且還是堂堂研究生。在校門外,社會上的每個人都能侃侃而談,只有我們在校園內卻噤若寒蟬。這不是很變態嗎?

重點是,我們其實是最沒有包袱的人,而且我們具有蠻強的「論述能力」(跟計程車司機或立法委員等比)。此外我們也要培養「論述意願」,創造「論述平台」。

那些在廟堂之上居高為的人通常只是高舉理性言說的旗幟,但早已失去對人對社會的關懷。大家要追逐名利,所以講了兩大版面的內容,都不痛不癢。

對,所謂廟堂人士,請參考這兩天中國時報的「公與義社會」研討會的諸公照片。

可是你要追逐名利,就是要這麼做。政治人坐到這樣才能出頭,就叫做腐敗。

我的真正用意不是要反什麼。只是,也許幾年後的我們,也會成為他們那樣的人,但我們心知肚明,那時候講得話是言不由衷的,至少我們現在可以快意暢談的時候,應該多寫點東西,多談點東西,累積下來。

我們應有警覺,不要變的跟他們一樣。

我們為什麼還要忍受,讓自以為式的自由主義者,荼毒掉所有真實的關懷?這個環境從上到下的腐敗,已經不容許坐視不管了。

我這兩天之所以想到這些,是因為,星期五的時候,高公跟我們喝酒,大家都在談他要進MIT的事情,我們開玩笑說,以後系主任就是等高公回來當了。高公很不好意思,高公說,大家都是研究生,其實大家都很優秀,那時候我就有感而發的說:每個人的選擇不同,十年以後,我們幾個人也許有人在學術單位,有人經商,有人搞社運,但是我們要彼此答應,無論以後誰的社會位置如何,別忘了今天大家是平起平坐的,以後在廟堂的人,也別看不起搞社運的人,你的同學沒有不優秀,只是選擇自我實踐的方式不同。

我想到老師們的例子,同輩中很多人當了官,就看不起自己以前的同事、同學。我覺得,當官是一種選擇而已,怎麼可以自以為這就證明了他的優秀?

這種心態很可議ㄟ

所以,如果我們有人以後當官,我覺得很好,但希望不用有這種心態。

古人讀書就是為了中狀元,重狀元就可以當官,所於當官=很會讀書啊!

很會讀書又怎樣?

對,所以蠻封建的。我那天開文化政策研討會,主持人都是昔日搞社運的朋友今天都當官了,那種講話的樣子,難免還是心態可議。

我今天在跟一個人聊天,也是談到這種冷漠ㄟ。談到現在政治令人失望的地方,就是大家對社會漠不關心。執政當局一天到晚選票考量,底下人要辦活動還得上條陳告訴他說,要槁這些活動因為可以有選票,使得這些活動都失去意義了。

民主政治的利益取向。

對啊。像那個台灣沙龍系列,我本來覺得還不錯,可是想到執政者的考量,就覺得自己被當成工具。「奇摩子」就變的很差~什麼時候想關心公共議題都被賦予政治工具的考量。

政治情感講求「將心比心」,跟政治人物比,我們比較能將心比心,知道大眾要的是什麼。廟堂的人永遠西裝筆挺,他們怎麼將心比心老百姓?

ㄜ,打個岔,西裝筆挺,或是穿得很漂亮的人,也是可以關心老百姓,主要是心態的問題。

沒錯。我們就是要穿的美美的去關心別人。

希望大家也給我們的body跟mind一樣的表現機會。

我不是說不要穿西裝。以前焦仁和說過,他覺得他是公眾人物,所以到哪裡都要穿西裝,所以他除了他的房間外,他永遠都穿著西裝,也就是說,他連在家客廳都裝西裝。我批評的是這種廟堂身段,而非穿著。

放不下身段,自以為高貴

他們的自信,其實來自於外在的建構。

所以,我們把這些話整理一下,forward給大家,相信可以引起一些共鳴跟討論。

我們希望可以建議黑社,大家對於政治人的關懷進行討論。

上次保哥有在說,下次討論可以以吃火鍋形式進行。

找個時間談吧,我想弄點文字論述的整理,透過各種可能形式流傳,但格式不要太嚴肅或長篇大論。我可以至少當一學期的總編。

我最近練一下武功,看還寫不寫得出古文好了。文學底子快廢了。

今天的對話記錄蠻有意義的,要留下來

台長: 蔡青駛
人氣(24)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