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9-07-14 11:32:50| 人氣1,533|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羅塔:「九重奏曲」與他的電影音樂

推薦 6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尼諾‧羅塔Nino Rota1911 - 1979)這位義大利作曲家,以「陽光普照」(Plein Soleil)殉情記(Romeo and Juliet)教父(The Godfather)等電影的配音而知名。但是羅塔本人總是説:「他的職業是古典音樂作曲,電影音樂的譜作只是他的興趣。」不過,不可諱言,他在電影音樂範疇中留下很多業績。逝世後,其古典音樂作品也受人注目。

羅塔誕生在義大利北部米蘭,11歲譜作神劇,13歲譜作歌劇,學於米蘭音樂院、聖則濟利亞音樂院。之後赴美國學於柯蒂斯音樂學院。回國後入學米蘭大學,同時學文學與哲學。

大學畢業後當音樂教師,另一方面開始古典音樂作曲活動,並在1942年譜作電影音樂。1951年遇到當時新進電影導演費德里柯·費里尼Federico Fellini19201993),之後就負責幾乎所有費里尼電影的音樂。這些電影,包括「大路」(La strada)卡比利亞之夜」(Le notti di Cabiria)「甜蜜生活」La Dolce Vita),「8 1/2等作品。費里尼回憶羅塔的為人説!「尼諾‧羅塔是天使般的人。」

羅塔也寫過費里尼導演以外的不少電影音樂,而法蘭西斯·福特·柯波拉Francis Ford Coppola1939導演的「教父」(God Father)的音樂成為羅塔的代表作,其中「愛的主題」風行全球,而「教父續集」的音樂,還得過1975年的金像獎作曲獎。

他在羅馬去世,享年67。一生都沒有結婚,但有一個女兒。

1971義大利南部莫諾波利(Monopoli)設立一所尼諾‧羅塔音樂學院。

另一位義大利有名的電影配樂作曲家埃尼歐·莫利克奈Ennio Morricone1928)也學於聖則濟利亞音樂院,因此他是羅塔的校友。他配樂的電影有:狂沙十萬里」(Once Upon a Time in the West)、「鏢客三部曲」(The Man With No Name, 「黃昏三鑣客」等、「馬可波羅」(Marco Polo)、「教會」(The Mission)、「四海兄弟」(Once Upon a Time in America、「新天堂樂園」(Nuovo Cinema Paradiso)及「王子復仇記Hamlet)等多部。羅塔雖是他的校友,但説自己是古典音樂作曲家,並譜有交響曲與室内樂曲。

下面就介紹幾部羅塔的電影配樂傑出作品。

「大路」(La strada)
「大路」是1954年製作的義大利電影。此片得過1956「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由費里尼導演,安東尼·茱麗葉塔·瑪西納主演。這部電影表現很深的悲哀。這種悲哀,好像到現在還沒有別的影片表現過。

一個貧窮無教養又粗暴的賣藝者,有一天從過著乞丐似生活的家庭買來傻女孩做為助手。這傻女孩腦筋有點不靈,但心地很善良仁慈。不久,他們兩人就過夫妻生活,但他無法瞭解一般有愛情的夫妻該是怎麼樣過活。這粗暴的男人只會用暴力,最後趁她在路邊睡覺時棄她而去。

數年後,賣藝者在某個港口聽到有人唱傻女孩常常唱的旋律,並知「有個女乞丐常唱,她已經死了。」賣藝者當晚在海邊哭叫著崩潰。

羅塔的音樂,把無法拯救的貧苦、哀怨、溫柔用小號滿溢哀愁的音色表現出來。

Youtube上可以看到整部電影(https://youtu.be/il1drFBRl2M),可惜沒有翻譯字幕。羅塔的音樂則不少(https://youtu.be/XtD1PVkY-pg)

卡比利亞之夜」(Le notti di Cabiria)
這是1957年製作公開的義大利電影。費里尼導演。
女主角卡比利亞(
茱麗葉塔·瑪西納飾演)雖然過著不幸福的生活,卻也希望回到正常的道路。後來她遇到看是好運,但以悲劇收場的戀情。終場是蹣跚而行的卡比利亞,週遭是歡樂歌唱胡鬧的小孩與正在熱戀當中的幸福男女,與卡比利亞形成尖銳的對比。
(
羅塔的音樂)
https://youtu.be/JbLHlIf1SBM
(
終場) https://youtu.be/X48kuiSjUuQ

「陽光普照」(Plein Soleil)
1960
年由法國與義大利合作的電影。亞蘭·德倫主演。雷奈·克萊門特(René Clément執導。
貧窮青年湯姆殺害富豪友人菲立普,並假裝成菲立普想偷他的財產。他偽造身分證,練習他的筆跡,其精密的計劃看來完整無缺,但是一個意外,讓他的奪產計劃露出破綻。

派翠西亞·海史密斯Patricia Highsmith19211995的小說The Talented Mr. Ripley 改編流浪漢懸疑劇。羅塔的配樂在當時很為流行,亞蘭·德倫在此片後廣為知名,成為紅星。

(羅塔的配樂) https://youtu.be/fYuehMmXPs0

「甜蜜生活」La Dolce Vita
1960年公開的義大利電影。詳情請參閱維基百科「甜蜜的生活」條。這部電影讓豐潤的映像美學,在強烈的通俗性當中開花,很有魅力的把一個大都市表現出來。這部電影的主角,無疑的是羅馬這城市。當然其中敘述有男女角色的一個故事,故事內容請查閱維基百科。導演為費里尼

Youtube上可以看到整部電影 (https://youtu.be/MK_2UNWZmFc )
羅塔的配樂讓人聽到多樣的變化,完全融入電影中。

(終場音樂) https://youtu.be/Bd78aT7-RXU
(
羅塔的配樂) https://youtu.be/Kda_OwFqiDw

浩氣蓋山河」(Il Gattopardo)
1963
公開的義大利、法國合作電影。這部電影由盧切諾·維斯康堤執導描述西西里島上一家義大利貴族的沒落。電影原著小說的作者與維斯康堤本人,也出自貴族家庭。美麗的映像可以説是維斯康堤電影的招牌,這部電影也以連家具細部也精美而聞名。畢·蘭卡士打阿倫·狄龍歌迪雅·卡蒂娜莉等人主演。羅塔為此譜作給人壯大印象的主題曲,與貴族家庭舞會裡的高雅圓舞曲。貴族家庭舞會情景長達450分鐘,幾近全片1/3長。

Youtube上可以看到整部電影(https://youtu.be/wd6Q4BpiI0U)
(羅塔的配樂) https://youtu.be/I3eXu5jF-2o

「8 1/2(Otto e mezzo)
1963
公開的義大利電影。片名「8 1/2(81/2)是因為這一部是導演費里尼的第8部作品,在加上與阿伯特‧拉圖阿達(Alberto Lattuada)共同執導的1950年的電影「 Luci del varietà」算半部,就成為第「81/2」部電影,因而有此片名,再沒有其他特別意義。電影裡的主角是一位電影導演,整部電影的架構,由現實與虛構的世界交錯。尤其是終場的創意,影響世界各地無數作品。
(
終場) https://youtu.be/Vb77JICtSP0

這是導演費里尼的代表性作品。有名的電影導演古伊德(馬切洛·馬斯楚安尼,Marcello Mastroianni)43歲,某天夢到自己在空中掉落,醫生建議他到溫泉地調養身心。但是在溫泉地,他也無法逃過工作與生活。愛人卡爾拉(Sandra Milo飾)、妻子露意沙(阿努克·艾梅,Anouk Aimée飾)、在工作上認識的人們…。還有年輕貌美的女性克勞蒂雅(克勞蒂亞·卡蒂納,Claudia Cardinale飾),她是古伊德的願望的象徵。但是跟她的愛情也消失如夢。終於,他看到幻覺,自己就混在那些在溫泉地渡過餘年的老人群當中。他開始製作電影,在室外攝影棚,導演古伊德大叫:「大家成圓圈,手拉手跳舞!」他自己也跟妻子加入圓圈中。跳舞的人們消失在黑暗中,只有一個留下來專心吹笛子的是少年時代的古伊德。

這是費里尼的自傳性作品,其描述方法採用現實與幻想並行的方式,甚為出色。影評家多歸類在絕對要看的部類。

主題曲https://youtu.be/nWqC6kRCLjI

「殉情記」(Romeo and Juliet)
1968年製作公開的義大利、英國合作電影。原著是因其知名度而常被誤稱為莎翁四大悲劇之一的「羅密歐與茱麗葉」。此劇太有名了,不用在這裡贅言,在維基百科上也可以找得到。此劇上了好多次電影,1968年的一部由法蘭高·齊費里尼(Franco Zeffirelli)執導,      李安納·韋定(Leonard Whiting)、奧莉薇亞·荷西(Olivia Hussey)演男女主角。當時兩人只有十多歲,都沒有什麼演電影經驗,有時被譽為金童玉女。奧莉薇亞·荷西還因這部電影而得金球獎年度新星女演員及義大利電影金像獎最佳女演員。羅塔在這裡寫了很美麗的音樂。
(
愛的主題)
https://youtu.be/wLNFlutdYXc
(What is a youth)
https://youtu.be/EuVu9bb0gHQ
(
陽台場景) https://youtu.be/S0qao2xINsE
請以「Romeo and Juliet 1968」為關鍵字在Youtube上尋找,當可得很多音樂片段,不過,大部分是「愛的主題」。

教父(The Godfather)
1972
年拍製公開的美國黑幫電影。根據馬里奧·普佐(Mario Puzo)的同名暢銷小說改編,法蘭西斯·柯波拉執導,由馬龍·白蘭度和艾爾·帕西諾主演。榮獲第45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電影、最佳男主角及最佳改編劇本三大獎項。詳情請參閱維基百科「教父」條。

(愛的主題) https://youtu.be/zbSMCyJkUmI 

「教父續集」(The Godfather Part II )
1974
年公開的美國電影。此片再次榮獲奧斯卡金像獎青睞,入圍11項提名並獲得6項殊榮,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配角、最佳改編劇本、最佳原創配樂、最佳美術指導。《教父第二集》獲得全球影評與大眾的讚賞,被認為是影史最為成功的續集電影。詳情也請參閱維基百科「教父第二集」條。尼諾羅塔因此片而得金像獎。

(電影原聲帶組曲) https://youtu.be/jURVjACNU6U
(
終場音樂) https://youtu.be/pi3EvmmuYvY

「教父第3集」(The Godfather Part III )

此片提名7項金像獎,結果1項都沒有得獎。影評家們的評價也不高,也沒有續集那樣賣座。柯波拉自我解嘲説,「我為了滿足自己,竟背叛了觀眾的期待。」主要女配角的蘇菲亞·柯波拉(Sofia Carmina Coppola)竟得當年度金酸莓獎(Golden Raspberry Awards)的最低女配角與最低新人獎。詳情也請參閱維基百科「教父第三集」條。

尼諾羅塔在這總共3集血腥的故事中,配以哀怨但美麗的音樂。
(
終場音樂) https://youtu.be/x06B_znQYyY

(Carmine Coppola編輯電影原聲帶組曲) https://youtu.be/Zdja3XCdl4Q

羅塔的音樂的魅力,簡單説是在他那美麗而充滿哀愁的旋律。他以「浩氣蓋山河」所代表的古典音樂那種格調很高的交響樂似的音樂為基礎,有時還會加進「卡比利亞之夜」或「甜蜜生活」那種爵士樂的味道。有時像「大路」或「8 1/2」那樣,以馬戲團音樂熱鬧一番。然而,在那熱鬧的音樂當中,還會留下他特有的孤獨感與哀愁。

尼諾羅塔一向説他自己是古典主義音樂的作曲家,但是他的電影配樂太有名,也容易接受,因此聽到他的名字,會使人不由自主的想到他的電影配樂,同時也會想到電影畫面。其實電影配樂是配合電影畫面編寫的,因此離開電影單獨演奏,除了幾首可以單獨獨立的音樂外,就不大耐聽。

尼諾羅塔的古典主義音樂現在也逐漸受人注意,下面要介紹的「九重奏曲」,就是其中一首。

先看看這首「九重奏曲c小調」Nonetto)作品52究竟使用哪9種樂器。長笛,雙簧管,單簧管,低音管,圓號,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共九件樂器,有這麼多的樂器,已經是小管弦樂團了。這是羅塔在1958年到1977年之間創作的作品。基本上這是容易親近的調性音樂,不過有時候會偶而脫離調性,這很像羅塔的個性。

此曲共有5個樂章:

1樂章 快板(Allegro):這是很輕快的音樂,會讓人連想到出現在費里尼的電影裡的丑角。小提琴奏出漂浮哀愁的旋律。
(Gruppo Strumentale Ricercare di Paolo Rossini)
https://youtu.be/wrZQE6MCEIc

2樂章 行板(Andante):雙簧管有「教父」風格。和音很美。
(Gruppo Strumentale Ricercare di Paolo Rossini)
https://youtu.be/0Fp2TalfRnI

3樂章 有精神的快板(Allegro con spirito):這是讓人連想「樂團排演」(Prova d'orchestra1979的音樂。
(Gruppo Strumentale Ricercare di Paolo Rossini) https://youtu.be/1KN4hDa1C4w

4樂章 短歌與變奏,平靜的稍快板(Canzone con variazioni. Allegretto calmo):短歌的情調,像是在貢多拉(Gondola)上搖擺。變奏部分多采多姿,聽來也很舒暢。
(Gruppo Strumentale Ricercare di Paolo Rossini)
https://youtu.be/Q_zGK_1LZ5E

5樂章  甚活躍的(Vivacissimo):這是義大利拿坡里的舞曲塔朗泰拉。據說,14世紀中葉,義大利南部城市塔蘭托城一帶出現一種奇怪的傳染病,是由名為塔蘭圖拉的毒蜘蛛咬傷所致。受傷者只有瘋狂地跳舞,直至全身大汗淋漓,才能排出體內毒素。塔蘭泰拉之名由此而得。這會讓人感覺到從羅西尼一直傳下來的義大利傳統。
(Gruppo Strumentale Ricercare di Paolo Rossini) https://youtu.be/KTZ-TrXqxck

整首作品不會晦澀,輕妙洒脫,有時帶點傷感。但缺少強烈的個性。

(Juan José Olives指揮沙拉哥薩大會堂「神秘集團」室内樂團(Orquesta de Cámara del Auditorio de Zaragoza "Grupo Enigma") OCAZEnigma) https://youtu.be/Obb4BZA85Yk

台長: 雲翁
人氣(1,533) | 回應(1)| 推薦 (6)|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音樂賞析(音樂情報、樂評、歌詞、MV) | 個人分類: 室內樂曲 |
此分類下一篇:蕭斯塔可維奇:弦樂四重奏曲第8號
此分類上一篇:萊許:不同的火車

Scott Lin
馬友友或帕爾曼應該出羅塔的專輯才對
2019-11-22 09:55:58
版主回應
謝謝來訪。
2019-11-23 14:44:15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