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7-31 19:22:59| 人氣61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統一與獨立~~不在乎天長地久,只要曾經擁有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佛學的方向是正確的,就是說只有佛學是說得通的,
西方哲學的方法論是可用的,也就是西方哲學的研究手段、方法是正當的。
但是方向正確有何用處?
即使方向是正確的,但是永遠到不了彼岸,那往哪邊走不是一樣?
若是到不了彼岸那手段才是關鍵的,也就是我們的過程就是全部,
活得快樂就好。
共產主義的目的是正確的、良善的,但是卻是用不正當的手段,
不惜一切也要達到這個目的,但是不惜一切就一定能達到目的嗎?
也沒有必然,結果就只剩下無盡的邪惡。
所以,佛學的方向是否正確也要看能否有具體可行的方法達到彼岸,
如果沒有,那是否正確都是到不了彼岸,所以我們的過程手段就是一切。
因為很多的爭端就是在哪一個方向是正確的問題,但是卻不去談如何實踐、
如何作出來,手段的問題。
因此,我的想法是不能只有說法、觀點,但卻沒有實際的做法,
甚至如何作是更重要的,沒有目標有做法也可以照計畫進行,
但是沒有做法只有確定的目標,我們還是不知道如何開始,
最後變成事呼口號的標語:我一定要成功、我要賺大錢、
今年經濟成長率要破5%、我要買房子、我要娶美女當老婆。



台獨、統一,究竟哪個方向是正確的?
一定要確定哪個方向是對的才能行動嗎?
或許有人會想說如果不先確立對的方向,結果走到死胡同不就是白走的?
問題是即使確定哪個方向是正確的,大家都有一致性的共識,
但是就確定到得了目的地嗎?
大家的共識(少數人例外,譬如林北)幾乎都是上天堂,
但方向確定了就上天堂了嗎?
我看是上網路遊戲天堂比較快,這也是林北跟眾人的共識不同的原因,
因為林北不玩天堂,林北只玩過任天堂,我是認同有很多個不同的天堂,
你可以任意選擇其中一個任你遨遊就稱作是任天堂。


很多時候,目標或目的地太遙遠以致於我們現在是看不清楚,
所以我們就只能走近一點看清楚了才來作判斷。
如果已經就在眼前看得很清楚了,看到這個目標不是我們想要的,
這個時候就要掉頭走人。
所以,在情況是渾沌未明之前,往前靠近的過程是必須要付出的成本,
而不是像有的人,明明是不知道的事情,還說他確定知道。
統一或獨立,究竟哪個會比較好?
如果是像天堂或地獄一樣,大家都有一致的共識那就不成問題了,
大家都一致往天堂的路行走,大家團結一致要想的是:
如何走得更順利、更快速。
就我的認知,獨立的理由似乎比較有理,但是也沒有絶對的。
如果真得理由充分到完全,那根本沒有人會有其他的選擇,
就像遠遠看到一個人很像你的朋友但不很確定,
這時候你可以假設是或非兩種選擇,但是等到你一走進一點看清楚了,
非常確定你就只有一個選擇。
然而,當你很確定他是不是你朋友時,你敢保證你就是正確的嗎?
人到你面前,你覺得長得很像,會不會是雙胞胎、明星臉?
你覺得不是,有沒有可能是歲月不饒人或是去整容?
當然你可以不斷的求證下去,但是就人的能力就是只能你決定認為是或否,
不能確定他一定是或否,你的決定只是你的看法而非絕對真理。
同樣的,統一或獨立會有不同的看法,就是沒有哪一個有絕對壓倒性的
理由勝過對方,這也表示這二者的目標是遙遠的,
以致於大家看得不是很清楚,而非是在眼前的,
事實擺在眼前的證據大家的看法是不會有太大的歧見。

如果問題是:你確定哪一個選擇對我們會比較好?
這就要回答我不知道。但是我會猜一猜是獨立,這是我的猜想而已。
因為我們只能根據我們所得到的資訊去下判斷,事實的結果只有天知道。
有人認為我們要有遠見,但是愈是愈遙遠的事物,
我們的眼光是愈看不清楚的,所以是愈不確定,
我們所能把握的是眼前的當下,而非是遙遠的未來。
當然對於不可知的未來,人還是習慣去猜猜看不可知的是什麼?
但要一歨一歨往前走,看看是不是真的,一歨一腳印的去求證,
如果猜錯了就要回頭再猜。




既然現接段沒有一致的見解哪個方向是對的,我們要思考的是如何達到
這些目標的方法,要考慮的是如果往某一個方向前進可能會付出什麼代價?
我們也要想到達到目標的結果所得到的報酬會高於過程的損失的,
這個目標才是我們值得去追求的。
對於我而言,我在意的過程和方法,至於目標是什麼,是好是壞,
我並不是太關心。
就像工具論的觀點,理論性詞是否真有其物並不在乎,
重點是這個工具是否好用?
要作一項行動決策前當然是要先假設目標是什麼,就是要先設定目標。
但是這個目標是什麼?能否真的達到?
我的注意力不是在此,我是將目標當成是理論性詞,是個工具罷了。
我關心的是如何達到這個目標的過程,
這個過程當中我會得到什麼?
就像從台北開車去墾丁,你該不會只在乎墾丁玩得開心吧?
在路途中的風景都是多餘的?
因此,獨立或統一,就我而言都是理論性詞的空目標,
也就是這些目標能否達成不是我關心的,這不是否定達成目標的可能,
而是達到目標的過程才是要去研究的,都還不知如何達到目標,
你如何判斷哪一個目標是更好?
你說夏威夷比紐西蘭好玩,是要你都去過了,
否則你只是在猜想天堂比地獄有趣,但有可能地獄才是極樂世界也說不定。
如果把注意力放在過程,那麼假設往獨立和統一的手段方法是差不多的,
那麼不論是選擇統一或獨立,對我是沒差的,我都能接受。
如果達到某一個目標的方法是要流血,譬如如果獨立是要一戰,
甚至要我去拚命,就算打完以後有三百年的盛世,
雖然我猜獨立對台灣會比較好,我還是反對的。
但這是理論上反對,實際上我不是怕台海戰爭,我是希望能戰爭,
愈亂愈好,因為亂世出英雄,不打仗沒有動亂哪有鹹魚翻身的機會?
你知道現在很多有錢人、土財主是怎麼來的?
所以,對有錢人是怕打仗,因為一億會變回憶,
對於沒錢人是財富重分配的時候,要錢沒有、性命一條。
這也顯示出理論要求的是合理性,事實上的選擇卻是不合理性的,
我們會有自己的價值判斷,而且價值觀也是隨時在變。
理性只是一個選項而不是全部,你可以選擇不理性,
不論選擇理性或不理性,都沒有必然保證哪個結果會更好,
因為所謂的理性是人自己定下的合理規則,不必然是世界的運行規則。


整體的利益跟個人的利益衝突時,我是選擇我的利益,
我的權力是神聖不可侵犯的,有人想當冤大頭、當砲灰是他們的選擇,
因為他們命賤,一出生就是國家社會的奴隸。
人最具體能感受的是他個人的感覺,而不是抽象的名詞,譬如國家、社會、
民族,什麼沒有國哪有家之類的屁話?
是沒有家哪有國才對,台灣被日本殖民時是沒有了大清帝國,
但是還是有家有人民,而且還過得比中國好。
孟子說:「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這句話意思(不談整部孟子,我認為孟子並非真的有現在民主的觀念,
因為有人說孟子談的是人權非民權,如果是這樣那當然就不是有民主的
觀念)不是只有民權在君王之上,還是在國家之上,但是中國人卻一直有
犧牲小我完成大我的觀念,憑什麼要個人為國家犧牲?
因為所謂的國家,其實只是少數的當權者的國家,
所以我討厭為國家服務的原因就是只為了少數人服務,
民主國家已經是這樣了,極權專制如中共更是如此,
如果人民的利益與高幹(而非是國家)衝突,當然是要人民以大局為重,
誰敢反抗就是以下犯上。


我的看法是否最好是無政府主義?
我仍然是覺得政府是必要之惡,政府是第三世界的產物,
因為我們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總是希望別人合力來幫自己達成願望,
所以才會有社會,否則一個人能作的事是很有限的。
但是希望別人來幫你就要有所付出,也就是有捨才有得,
要獲利就要先投資,要有權力就要有義務責任。
所以,有時候眾人的利益和個人的利益衝突時就要妥協,
你就是要作出選擇,也就是妥協是最重要的一環。
如果國家的利益經常跟人民的意志衝突時,就表示這個國家是危險的,
是在為少數人服務的。
我們希望有一個政府是希望能幫我們作更多的事,是國家為我們服務,
我們付出一些代價,就像花錢買電腦是希望電腦為我們做事。
而不是我們為國家作更多的事只得到一些不值得不想要的東西,
那麼我們只是國家的奴隸,就像中共的高幹是享受全國的資源,
卻要讓大多數的人受苦,這種政府是不要也罷。




為何我一直強調方法和過程?
如果不先確定目標,要如何建構達到目標的方法,如何有過程?
誰說一定要先確定前面的那個人是你的朋友你才能往前走?
我的意思是你當然可以先假設前面那個女人是昨天跟你上床的人,
但是你不很確定就要走近一點看個清楚,你假設那個女人就是你的目標,
你可以將它當成是理論存有物,在你假設他是跟你有一夜情的女人這個
理論的假設下,這個目標的確是存在的。
所以,不是說要你完全確定目標是什麼你才能行動,即使很模糊的概念,甚至是一點概念都沒有也行,你也是可以漫無目的的到處亂走,
就像是逛街,當然這常常會一無所獲,不過也常有意外之喜。
為什麼目標不確定前我們仍然可以按照計畫行事?
我們活在這世上的目的是什麼,誰知道?
雖然沒有人知道,但我們還不是活得好好的?
可見得我們本來就不確定要什麼目標前就開始行動了。
科學理論的建構不必然全部的命題都要能可觀察的,可有很多的理論性詞,
但是理論性詞最後一定要跟經驗命題發生間接或直接的關係,
因為我們最能把握的是可觀察的經驗,而非是一些意識形態。
如果理論性詞沒有跟經驗發生任何的關係,那這就是不可知的,
所以那是玄學在討論的,像神秘學的冥冥中的力量也是不可知的,
既然是不可知就是不與我們發生關係,那們討論他們能幹麻?
因此,我的重心是放在過程和達到目標的方法,也就是放在可觀察的經驗,
目標是什麼隨便定都行,想當總統、作家、科學家、取五個老婆、賺十億、殺仇敵、長到200公分、長生不老...,怎麼都行也都不是重點。
重要的是你的方法,過程中得到什麼?
因為人並非全能,不是只要你的念力一動就能到火星了,
這是要經過漫長的歲月。



有些人就是只考慮成功之後我可以有什麼享受,有的書就是教人
"如何心象成功法",就是想成功之後的情形,
但是這只能增加自己的動力、集中心力在這一點,
要達到目標絕對是要付出一些代價,有捨才有得。
我認為一直想:「我會成功就一定會成功」,這除了激勵自己的功能外,
是沒有其他的用處,甚至是有害的。
如果教別人如何成功的書所言是錯誤的,那至少寫那些書的作者是成功人士吧?
或許是吧,如果他們真的是成功人士(因為很多教別人投資理財的書,
作者其實是賠到脫褲,還能大言不慚的教別人),那麼表示他們一定是
身經百戰才脫穎而出,所以他會故意講反話,他們才不會笨到將真正的
成功心法傳授給你。
成功者大多是狠角色,是打倒九個失敗者才造就一個成功者,
很少能夠長久的雙贏的,暫時的雙贏是可能,但很快就又是零合遊戲,
因為資源是有限的,除非是能夠不斷創造新的價值。
不過人心是貪婪的,成功者的資源會更多就更容易賺更多,
而且財大氣粗者是貪得無饜,最後就成了大者恆大的局面。
因此,這些成功者是不會希望別人成功的,因為多一位成功者就多一位競爭者,
如果這點都沒有想到,那我很懷疑是否真的是成功者。
所以,這些成功者寫的書不只是有所保留,而且會故意誤導大家,
讓大家往成功的路前進時多走很多的路,甚至是永遠到不了。
這一招實在是高竿,打著成功者或名人的名號招搖撞騙也就算了,
還能夠減少競爭的阻力,讓想進天堂的愚民反而往地獄的路走。
有人說中國古代的高手,不論是武功、醫學、神算…,老師都會留一手,
以致於現在很多東西都失傳了。
是否如此我不知道,不想將全部功力傳給後代也是個人的選擇,
沒有必要連不要的無用的東西也要教吧。
我想說的是,古代的高人有沒有留一手沒什麼關係,
他們有沒有講反話才是要研究的。
你以為老師教你的就都是有用的知識?
就算他將全部的功力傳給你,你也不必全然的接受,
因為裡面除了有些是不合時宜的知識,有的是錯誤的知識,
但是老師並沒有發覺,更有一些是假的而且是老師故意亂說誤導學生的。
像一些投顧老師的飆馬股,或是一些投信法人的投資報告,如果真的能信,
那麼狗屎可吃。


為何你一直想完成一件事那件事就會實現的理由,
就是你是在自我催眠、麻醉自己,讓你忘了過程的痛苦,
只要一直想著我要當總統,有志者事竟成就是如此。
或許心理上這樣會好過一點,但是如何面對失敗挫折卻是更應該有心理
的準備,因為人生不如意的事十常八九,既然知道失敗才是多數,
就應該要事先盤算失敗後的損失有多少,而不是只去想成功了能賺多少,
投資報酬率大於風險才值得我們下注。
很多教別人成功的書如果能讓人生如意的事變成十常八九,
那就很有意義,如果不能,就要去想如何面對挫折的"失敗學"。
要失敗很容易,但要如何面對失敗,如何在失敗中學到教訓,
如何在失敗中得到的好處比成功者還多?
這卻是不容易的,不要以為失敗了就是一無是處,
失敗了也可以敗得很快樂,雖敗由榮。
不只別人的失敗就是我的快樂,自己的失敗也是我的快樂。
我們要在乎的是過程你得到什麼,而非是成功的果實。
這不是說那大家不要成功,大家都來失敗好了,而是說人可以有選擇,
可以選擇成功也可以選擇失敗,想要成功就要輕鬆快樂的成功,
不是付出慘痛的代價才到達目的地,這點是我所強調的。
如果會失敗但是過程有一段美好時光,那麼這是敗得很值得,
如果你有談過戀愛應該就會知道這個道理:
「不在乎天長地久,只要曾經擁有。」
當今的離婚率很高,如果結婚的目的是白頭偕老,
那可見得很多人是失敗者,但是好聚好散的失敗者,是比吵鬧、婚姻暴力、夫妻是相欠債、痛苦、婚姻不幸福卻能共度一生的成功者要好太多了。

如果統一就是結婚,獨立就是分手,一中歐盟化就是外遇包二奶或同居,
那麼我在意的雙方相處得融洽嗎?
不是只有宣布獨立就等於戰爭,有的夫妻間的打仗是更兇的,
只是統一的時候叫內戰而已,而且中國人還習慣家醜不外揚,
打自己人是更放得開。
就像一些社會新聞,有的人在外面是懦夫、沒出息的人,但是在家裡就變成皇帝,妻子兒女被打得遍體鱗傷,家庭亂倫,有很多的未成年強暴是被親屬所為的,
但卻多被隱瞞,說要家和萬事興,自己人要容忍。
中國人對外打仗是外行,打內戰卻是很內行,
老毛殺的中國人是比死在日本人手裡還多呢!
所以,不要以為結婚就都沒事了,即使要結婚也要自己有經濟獨立的能力,
不要想靠對方養你一輩子,你也沒必要養對方跟別人生的小孩。

台長: 趨勢與波段
人氣(611)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教育學習(進修、留學、學術研究、教育概況)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