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0-07-05 22:54:25| 人氣1,40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三清四正說戒律

【2020全家福班--道場專題07月】高榮芳講師2020.07.05

一、        前言

咱原本清淨莊嚴的本性,不增不減,不垢不淨,不生不滅清淨無染,自由自在。落於後天,陰陽對待,氣禀所拘,物欲所蔽,迷失了咱本來清靜潔白無染本來面目,圓陀陀,光灼灼那個靈明自性。因為三清四正是白陽修道人必須共同遵守的佛規戒律,「戒律是超生了死的根本,不懂戒律,不遵守戒律,犯了過錯過失,就如收入不夠支出,因此修道必須要有戒律來約束咱,減少咱的過失、過錯。」

現今三期末劫,三曹普渡之時,乾坤合辦要發而中節合情、合理、合辦當中要有分寸。修行人,要時時謹慎自己,不能讓自己太過方便。本身修持不嚴、修持隨意,則學習也是。無法以佛心用事,只有停留在血心用事。

當修道不能「以覺為師」時,必須要靠「戒」來約束自己。戒律是解脫之道,不是增加束縛。戒律是攝心之道,不致為所欲為。

三寶讓我們知道本性所在。六萬多年的輪迴,無明、習性、脾氣、毛病非常多,以戒律來警覺提醒,恢復清靜靈明自性。戒律即三清四正。

二、        何謂三清

三清者即:聖凡清、錢財清、男女清。

(A)  聖凡清:

就是聖事、凡情界限要分清楚,也就是公私分明,重聖輕凡,不可以假公濟私,佛堂公物私用。聖事、凡情界限要清,公私分明,重聖輕凡,不可假公濟私,佛堂公物私用。

(B)  錢財清:

佛偈云:「佛家一文錢,大似須彌山,欺心無實報,披毛戴角還。」修道之人,對於經手的錢財、帳目,要清清楚楚登記,公出公入,上報交代,不要不清不白以免招來罪過。

俗語:「錢非萬能,但無錢萬萬不能。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可以不謹慎嗎?所以咱修道之人對於錢財清要特別注意,要來清去明,不可馬虎,以免靈性墮落。

(C) 男女清:修道之人,男女界限要清。

古人云:「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男女不親授,乾坤不並肩,同車勿並坐,路行分前後,乾坤勿私語,私室勿交談」從此可以看見男女界限之分,是過去古聖先賢最重視,蓋因我國是禮教國家,因此對於男女間界限劃分極嚴。現在大道普傳,首先要復興古禮,所以咱修辦道之人,對於男女界限,必須時時刻刻注意,避免嫌疑,對於言語行動,務必務端莊嚴肅,不可輕己妄動,隨便談笑,以免被外人背後批評言論,說長道短。

(1)       『漢關公,保皇嫂。秉燭心穩』當年在不得已的情況下,帶著劉備兩位夫人,投靠曹營、曹操有意安排,欲使關公亂叔嫂之禮。晚上安置三人於一室,但他卻持著青龍偃月刀,通宵達旦,夜讀左傳春秋保護兩位夫人的安全,同時也維護了兩位夫人的名節,實在是很不容易。

(2)       『柳下惠坐懷不亂,何等清高』在春秋戰國時期,魯國有一個人叫做柳下惠,有一天有一位女子前來坐他的懷中,他卻一點也不受影響而不動心,這是何等清高啊!所以當時的人稱他為聖人。

三、        所謂四正:

身正、心正、言正、行正,這四正是修道人應俱之素養,更是要遵守之戒律。

(一)            何謂身正:

佛家云:「此身乃是臭皮囊,但是成仙做佛要靠它,做人變鬼也由它」﹔難怪老子說:「吾愛此身,吾患此身。」所以我們一定要珍惜這個肉體,不沒有肉體(假我)不能行功了愿。肉體與靈性(真我)合體之時,一定要真我作主,不要使假我受染汙。如:殺、盜、淫。

(二)            何謂心正:

俗語云:「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活佛師尊云:「我們修道修心,萬法由心生,一切唯心造。一個人內心想法是很重要的,正確的念頭可以帶咱邁向康莊大道、回到天堂,錯誤的念頭推咱走入黑暗、墮入地獄。可見心是造罪的起源,也是行功的原動力。因此不可讓人心犯到貪、嗔、癡三毒。

1、            貪:即貪得無厭,酒色財氣無所不貪,有十想百,百想千萬,想盡辦法倒人家的錢,這都是貪引起,修道人萬不可有貪念,如能安貧樂道,知足常樂,自然無所貪求。

    如顏回夫子,安貧樂道,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天賜顏回一錠金,外財不富命窮人。」

    故事分享:有一天,十殿輪轉王對著甲、乙兩個小鬼說:「你們兩個投胎作人的時間到了。你們要轉生哪種人,任由你們去選擇和商量吧!一個是經常拿東西給別人的,一個是經常可以從別人處獲得東西的,任由你們去選擇和商量吧!」小鬼甲就是個愛佔便宜的人,冥王剛講完,甲就趕快跪下來求道:「大王作主,我要去做那個常常可以從別人處得到東西的人,因為這是我夢寐以求的事啊!」小鬼乙看了,當然非常生氣,但是他還是默默不語,靜候冥王的安排。冥王看見小鬼甲沾沾自喜,大笑一聲,贊嘆因果報應不差。大聲判道:「令小鬼甲投胎去人間做乞丐,可以隨時向人乞討東西,小鬼乙投胎富貴人家,可以時常周濟別人。宣判至此,押走!」(修道故事)

2、            嗔:嗔恚也,看人不順眼,便嫉妒怨恨,就是嗔恨心太重,修道之人要去掉嗔心,否則「一念嗔心起,百萬障門開」,即使有多大功德,「一把無明火,能燒萬里功德林」。

3、            癡:對人對事,深刻執著「痴心的人看不到真理,痴心的人聽不到真心語」清淨經云:「執著之者,不明道德,眾生所以不明真道者,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驚其神,既驚其神,即著萬物,既著萬物,即生貪求、既生貪求,即是煩惱;煩惱妄想,憂苦身心,便遭濁辱,流浪生死,常沈苦海,永失真道」。

    如故事:從前有一個經濟學家,自以為學識蓋世,無人能比,故對他人起傲慢心,排斥宗教、邪異迷信,不合時代朝流。有一回,學者的女兒雪莉身染重疾,躺在床上十多天,到臨死的夜晚,雪莉奄奄一息的問說:「爸爸!我們永別的時刻到了。這幾天,我心中有一個問題,我認為很重要,希望爸爸一定要答覆我,一定要的!爸!我是一個將死的人了,我要知道,我死了以後,會往那裏去呢?」平常自以為了不起的學者,此時茫然不知如何,眼睛眶紅,如刀割的痛苦,難以出口。女兒說:「「爸爸!快說!快說!我我....」學者看女兒含怨斷氣後,眼淚直流,悔恨不已。這時候,他才領悟到一個臨死的人,絕不可能接受「人死如燈滅」的說法;從再也不敢輕視「生死」的問題。生從何來?死歸何處?乃人生一大事,不明此,再大的學問,再大的財勢,也於事無補。

(三)            何謂言正:

日常生活當中,要謹言慎行,不妄言、不綺語、不惡口、不兩舌,乃修道者最基本的戒律之一,亦是咱白陽道修者的必修課程。

1、            台語有一句話說:「心歹無人知,嘴歹介利害」,病從口入,禍從口出,修道人不該有此口業。十惡業裡,口業占了四種:惡口、妄言、綺語、二舌。

2、            俗話說:「好言一句三冬暖,惡言一句六月寒」。修道人要三好一公道,說好話、存好心、做好事。修道共事當中,更加要謹慎。「話到舌尖留半句,事在禮上讓三分。」

(四)            何謂行正:

古人說過﹕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坐而言,不如立而行。

1、            師尊要咱們聖凡並進,內外雙修。腳踏實地去做,要學就要學得像,要行就要行得正。

2、            俗語:「讀經不如講經,講經不如照經行」。「知而不行、猶如無知」修道之人必須致知力行。

    如故事:唐朝一位大詩人叫白樂天相識一位鳥巢禪師,二人感情非常好,有一天白樂天向鳥巢禪師請教說:「如何是道呢?」禪師認真答道:「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大詩人一聽,覺的道理太過平凡淺薄,於是就輕慢說:「三歲孩童也知道!」鳥巢禪師立刻回答說:「三歲孩童也知道,八十老翁行不到。」白樂天頓知自己的輕率,冒了一身冷汗,默然而退。

四、        結論:

修道人是後學及眾人的典範。一切佛規戒律,就是在身心言行,各得其正,表裡如一,言行一致,隨時隨地,反省反觀,方能顯現出道的尊貴與殊勝。

師尊云:「天災人禍,道劫並降、善惡分班」,三清四正,是咱修道辦道之人,應該遵守的戒條。

台長: bearwang5687
人氣(1,404)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109年全家福 |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