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08-17 22:19:03| 人氣2,32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香港電影的瑰寶 -- 再談方育平 “半邊人”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方育平對以寫實方式拍攝電影近乎迷戀的程度. 寫實手法算是最傳統的拍攝方式, 從蘇俄的 Montage School或 Kino-Eye, 到意大利的 Neo-Realism, 主旨亦是以表達現實為基礎. 寫實手法在西方歷史久遠, 進化幾代, 所以寫實慢慢跟過時拉上等號.


方育平的 “半邊人” 的成功, 也為華語電影界帶來不少啟示. 繼方育平後, 香港先後出現過不少成功的寫實式電影和導演. 劉國昌的 “童黨” 和張之亮的 “籠民” 是其中表表者. 他們跟方育平有點不同的是, 他們是捕捉一些社會的問題後, 再以社實手法以電影將其放大和戲劇化, 方向跟意大利的 Neo-Realism類同. 但方育平其不同的地方, 就是其電影非常個人化. 其 Debut 作 “父子情” 就是自己和父親的故事, 雖是佳作但有點走不開粵語長片的味道; 到半邊人則以戲中戲的格局, 加上象徵手法的運用(如戲中王正方和許素瑩表演噴煙絕技, 煙霧呈圓狀後又噴一陣煙穿過, 象徵現實如戲中戲般的煙幕), 使半邊人成為港片其中難得一見的瑰寶.


後來的香港電影在寫實手法中再作變化而成功的, 先有的是麥當雄的 “省港旗兵”, 那是麥當雄場面調度, 節奏安排, 歷史觸覺和寫實手法溶合的佳作; 但我覺得真正能在方育平的寫實基調再進一步的是陳果. 陳果最難得的地方, 就是以寫實的拍攝模式, 寫實的觸覺, “寫實”的Budget下, 拍出不大現實甚或有點超現實的故事和情節, 有點像 Magical Realism 的感覺. 在 “去年煙花特別多” 中, 那個被人射穿臉的人, 還是兩班不同的人一起打劫同一間銀行, 以致煙花下的青馬大橋追逐一幕, 可見陳果跟方育平一樣, 以自己對周邊環境的觸覺, 際從死版的寫實模式跳脫出來.


方育平那樣自我式的寫實手法也跟當時的台灣新電影帶點互動式的關系. 台灣新電影也多是自我式的寫實電影, 如 “童年往事” 就真的是候孝賢的童年往事, “戀戀風塵” 則源自吳念真自身的故事. 不過候孝賢在電影和自己的故事中刻意流露出對政治環境的敏感, 那正是方育平電影所缺或是他刻意在電影中除去的.


無論如何, 方育平的 “半邊人” 以這種老土的方式, 不僅在香港新浪潮獨樹一格, 他在“半邊人” 成功表達了日常生活和小人物的生命力, 更為他在柏林影展中獲得兩項大獎, 使人想不到運用最原始, 最低技術的技術, 方育平也能帶給一個耳目一新的體驗, 現在看也並不過時.

台長: 白行
人氣(2,327)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電影賞析(電影情報、觀後感、影評)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