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5-26 10:10:08| 人氣13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登泰山小天下(一)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我個人有幾個景點一直想去:都江堰、九寨溝、長城、故宮,以及泰山。過去在歷史課本裡經常看到泰山的名字,都跟皇帝有關係,去之前簡單做了個研究:

1.何謂「泰山封禪」?
唐代張守節在給《史記》作的解釋中,給“封禪”一詞作了極簡要的概括:
此泰山上築土為壇以祭天,報天之功,故曰“ 封 ”。此泰山下小山上除
地,報地之功,故曰“禪”。言“禪”者,神天也。《白虎通》雲:“或曰
封者,金泥銀繩,或曰石泥金繩,封之印璽也。”《五經通義》雲:“易姓
而王,致太平,必封泰山,禪梁父,何?天命以為王,使理群生,告太平於
天,報群神之功。”張守節的解釋,說明了兩個問題:一是封禪的方式,在
泰山上祭天和在泰山下小山上祭地;二是封禪的目的是“報天之功” 、“報
地之功”。他引用《五經通義》“天命以為王,使理群生,告太平於天,報
群神之功”是他的封禪目的論的證據。從社會歷史的角度看問題,強調封禪
目的的二重性是合理的。因為歷代帝王,特別是有成就的帝王,他們政治目
的性是十分強烈的,他們的行為帶著鮮明的政治色彩。所以,張守節和《五
經通義》的作者在闡釋封禪目的時,既注意了崇拜與迷信的一面,也重視了
帝王行為的社會政治功利性的一面。至於《白虎通》所說的“金泥銀繩”和
“石泥金繩”、“封之印璽”,也可能是封禪儀式中一個局部性的儀式,相
傳秦始皇、漢武帝都做過 “玉檢金泥”之類的祭品。後來,唐高宗、唐玄宗
也有玉牒文,大概是將文字刻在玉石片上,裝在石匣中埋在地下。將這類祭
祀活動中個別用品稱為“封禪”之“封”,大約只能可備一說。因為,這種
解釋和“禪” 無法關聯。就整體而言,張守節的解釋大體符合歷代封禪的實
際情況。

2.每位皇帝都可以封禪嗎?
按照司馬遷的說法,自古帝王即位,都想上泰山封禪,但是,想封禪是一回
事,能否封禪又是一回事,因為封禪還需要具備一定的條件:
每世之隆,則封禪答焉,及衰而息(《史記•封禪書》)。由此可見,帝王要
上泰山封禪,則一定要有政績,並且,政績不在主觀的誇張,而在客觀的認
可。因為封禪大典是明時盛世的標誌,所以被歷代著名的政治家注目。秦始
皇在統一六國之後上泰山封禪,漢武帝要結束有漢以來70年邊患上泰山封
禪,唐高宗有“永徽之治”、唐玄宗有“開元之治”上泰山封禪,一句話,
有“成功”可以告上蒼,有德政可宣揚百姓。令人困擾的是司馬遷在《史記•
封禪書》中卻提出了“符瑞出現"這個條件。其實,從思想史的角度看問
題,“符瑞”只不過是一種將社會政治神秘化了的辭彙。中國古代思想家中
有一派人主張“天人相應”,以為人的社會行為和自然天象存在著某種聯
繫,影響很大。封建社會修史書,都要記載天象。簡單而通俗地說,這一派
學說認為,人間社會政通人和,天象就呈太平景象,例如風調雨順,一禾數
穗之類。若人間社會政治腐敗,人民不堪其苦,社會呈衰敗景象,則天象將
顯示異常現象,例如暴雷、淫雨、 山崩地裂等等。中國古代人給這一派學說
作了一個簡要的概括:“國家將興,必有征祥;國家將亡,必有妖孽。”細
加考證,“征祥”和“妖孽”都沒有質的規定性,因此,“天人相應”說的
理論和實際之間就呈現出極複雜的情況。一般說來,史書上說的“征祥”或
“妖孽”,有的和自然天象有關,有的則無關。因為人和自然有著極為密切
的關係,人類要生存發展,第一是依靠自然,第二要利用自然,第三要改造
自然。從近代科學的角度看問題,自然天象和人類社會之間存在著某種聯
繫,所以人們又對人與自然的關係感興趣。需要指出的是,司馬遷所說的
“符瑞”以及後世帝王封禪時所指陳的“祥瑞”,有的與人類社會政治狀態
相關,有的與人類社會政治狀態無關,有的甚至是弄虛作假,自欺欺人。不
過司馬遷所指的“符瑞”,實際上是要求帝王創造政治實績。因為按照“天
人相應”的學說,只有帝王賢明,才能天下太平,只有天下太平,才會有
“符瑞”出現。

這麼多歷史典故,我最震撼的還是圖片中長階梯的畫面,以前皇帝應該不是用走的吧?!挑夫辛苦了!

台長: 地安門的陽光
人氣(135)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台灣旅遊(台澎金馬) | 個人分類: 北京外派雜記 |
此分類下一篇:登泰山小天下(二)之南天門怎沒看見哮天犬?
此分類上一篇:好個急行軍--黃龍之旅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