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相關範文 (1)卜居 屈原
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復見。竭知盡忠,而蔽鄣於讒,心煩慮亂,不知所從。乃往見太卜鄭詹尹,曰:「余有所疑,願因先生決之。」詹尹乃端策拂龜,曰:「君將何以教之?」
屈原曰:「吾寧悃悃款款朴以忠乎?將送往勞來斯無窮乎?寧誅鋤草茅以力耕乎?將游大人以成名乎?寧正言不諱以危身乎?將從俗富貴以媮生乎?寧超然高舉以保真乎?將哫訾栗斯、喔咿儒兒以事婦人乎?寧廉潔正直以自清乎?將突梯滑稽,如脂如韋以潔楹乎?寧昂昂若千里之駒乎?將氾氾若水中之鳧,與波上下,偷以全吾軀乎?寧與騏驥亢軛乎?將隨駑馬之跡乎?寧與黃鵠比翼乎?將與雞鶩爭食乎?此孰吉孰凶,何去何從?世溷濁而不清,蟬翼為重,千鈞為輕;黃鐘毀棄,瓦釜雷鳴;讒人高張,賢士無名。吁嗟默默兮,誰知吾之廉貞!」
詹尹乃釋策而謝曰:「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數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用君之心,行君之意,龜策誠不能知此事。」
語譯
屈原被放逐三年了,三年來一直無法再見到楚王;他竭盡心智、盡忠國君,卻被讒言所蒙蔽阻攔,因此心情煩悶,思慮混亂,不知如何是好。於是就去拜望太卜鄭詹尹,說:「我有一些疑問,希望先生幫我做個決定。」詹尹於是擺正蓍草,拂淨龜甲,說:「先生有何指教?」
屈原說:「我寧可誠誠懇懇,樸質而忠貞呢?還是送往迎來,免於困窮呢?寧可翦除茅草,努力耕作?還是結交高官顯貴,藉以成名呢?寧可直言不隱,危害到己身呢?還是迎合時俗,追求富貴,苟且求生呢?寧可捨棄名利,遠離是非,保存本真呢?還是畏畏縮縮,強顏歡笑,以事奉婦人呢?寧可廉潔正直,自保純潔呢?還是圓滑伶俐,像油脂、柔韋,可以用來潤潔楹柱呢?寧可高昂地像日行千里的良駒呢?還是像水中浮游不定的野鴨,隨波上下,苟且以保全我的身軀呢?寧可和駿馬並駕齊驅,還是跟隨劣馬的足跡呢?寧可和天鵝比翼而飛呢?還是和雞鴨爭食呢?以上所說的,什麼是吉利?什麼是凶兆?什麼該捨棄?什麼該順從?世間混濁而不清,認為蟬翼是重的,卻說千鈞是輕的;黃鐘被毀壞拋棄,瓦釜卻像雷鳴般的響動;讒人居於高位,氣燄囂張,賢士卻默默無名。我悲嘆世間的沉默,有誰能了解我的廉潔忠貞!」
詹尹於是放下了筮草而謙辭著說:「尺有它的短處,寸也有它的長處;物理有時不一定能周全,智慧有時不一定能洞察;占卜有時不一定有把握,神靈有時不一定能通達。用您的心靈去行使您的意願,龜策實在不能知道這事。」
(2)國殤
操吳戈兮被犀甲,車錯轂兮短兵接。旌蔽日兮敵若雲,矢交墜兮士爭先。凌余陣兮躐余行,左驂殪兮右刃傷。霾兩輪兮縶四馬,援玉枹兮擊鳴鼓。天時墜兮威靈怒,嚴殺盡兮棄原野。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遠。帶長劍兮挾秦弓,首身離兮心不懲。誠既勇兮又以武,終剛強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靈,子魂魄兮為鬼雄。
【語譯】
手執銳利的吳戈,身披堅硬的犀牛鎧甲,在戰車輪轂交錯中與敵人短兵交戰。敵軍的旌旗遮蔽了日光,敵人像天上雲一般聚攏,四周都是箭雨紛墜,但我英勇的將士仍然奮勇殺敵。敵軍侵凌我軍的陣地,踐踏我軍的行列,左驂倒斃,右驂也被刀劍所傷。車輪陷入了泥中,馬兒也動彈不得,拿過玉槌擂動戰鼓。在戰爭肅殺的氣氛中連鬼神也震怒,將士壯烈犧牲,屍體被散棄在荒野中。抱著必死的決心,既然出征就沒想過要返回家園,但如今家園渺茫歸途漫漫。帶上長劍手持秦弓,即使身首異處也無悔無怨。軍士們實在是英勇又威武,始終是剛強不屈,不可欺凌。既然已經為國捐軀,精神將永遠存在,你們的魂魄是鬼中的英雄啊。
【注釋】國殤:指為國捐軀的人。【題解】本篇是九歌中的一首,內容是追悼和禮讚為國捐軀的楚國將士的亡靈。
三、不朽的形象
不知道哪一年哪一月的哪一日,屈原跳下汨羅江,結束了坎坷的一生。屈原跳江自殺以後,根據傳說,屍體也沒有找到,不知漂流到何方,被那一條魚吃去了。屈原這個人,在這世界上,是完完全全地消失了。然而,歷史的矛盾是,當一個人永遠在世界上消失時,他卻慢慢地在人們心中生長起來。歷史的巨輪不斷地往前滾動,楚國,那屈原所熱愛的國家,不惜為它而犧牲性命的,果然因為君主的昏庸,在屈原死後不久,就被秦國滅亡了。而那秦國,屈原所痛恨的秦國,在統一天下十五年之後,竟也跟著滅亡了。然後,就是一個完全不同的朝代──漢朝。當漢朝出現在歷史舞臺上時,中國已經歷過幾百年的戰亂。現在,人民是極端厭倦了戰爭,而中國也就在這氣氛下,逐漸穩定下來,逐漸太平起來。這時,一切都平靜下來了,歷史以迥然不同於戰國風雲的面目出現在人們之前。這時,人們突然發現,竟然有屈原這個人活在無數人們的心中。戰爭毀滅了多少生命與財產,而屈原這個人竟然在這歷史上最紛亂的時期裡「活」了下來。
那時(西漢初期),流傳著許多屈原的作品,有真的,也有假的;那時,流傳著許多屈原的故事,有真有其事的,也有以訛傳訛的;那時,也有許多文人寫文章為屈原抱屈,為他不平,還有更多的人因自己的遭遇與屈原相似,而模仿屈原的文章為自己抱屈,為自己不平。屈原的形象建立起來了,屈原已成為不朽的歷史人物,已成為人類崇高精神的代表了。
屈原不朽的形象,屈原在當時人心目中的樣子,我們可以從下面兩篇文章(卜居、漁父)裡充分的體會出來。這兩篇文章,不知道是誰寫的,也不知道是什麼時候寫的。但可以想像得到,必定是在屈原的名聲已流傳開來,屈原已奠定他的歷史地位以後寫的。這是想像的作品,作者想像屈原被放逐以後、自殺以前的心境而寫的。雖然是想像的作品,卻能夠把屈原崇高的人品,內心的掙扎與不平,遭受挫折後的哀傷,以及雖然遭受挫折,但卻努力維持自我人格完整的心意,都十分生動的表現出來。假如說,我們讀屈原自己的作品,是看他獨自一人在那邊喃喃自語,而那喃喃自語表現他的憤慨與哀傷,表現他內心的凌亂與困擾,我們也跟著他茫然,跟著他無所適從。那麼,我們讀下面的卜居與漁父,則正如看一個技巧高超的畫家,根據屈原自己的喃喃自語,替他畫了兩幅生動而簡潔的畫像。這兩篇文章可以說是屈原人格的「結論」,可以當作我們讀過屈原的作品之後一個總結式的「論斷」來讀。
這兩篇文章,以前的人認為是屈原寫的,但現在的人大概都不相信這個說法了。然而,根據前面所說的,這兩篇文章必須和屈原的作品配合起來讀。雖然不是屈原自己的作品,卻還是屈原忠實的畫像,如前面所說的,這是「結論」式的畫像,可以對屈原的人格作最後的鳥瞰。
【呂正惠編(1981)。澤畔的悲歌。臺北:時報出版公司。P.353-356】
人生像一張畫布,每個人都是畫家,每個人手中都握著彩筆,每個人對人生的風景都有不同的理解,也有不同的呈現。因此,有人喜歡亮麗,有人喜歡灰暗,有人用色強烈而鮮明,有人用色柔弱而低沉。歸結中國傳統文人的生命情調,有屈原的悲壯,有陶淵明的閒適,有蘇東坡的豪邁,面對人生的苦難,屈原是「認」了,陶淵明是「逃」了,蘇東坡是「轉」了。屈原直接去碰撞,所以對人生「絕望」;陶淵明追尋自己的自由,因為對人生「失望」;蘇東坡並不執著於名利和得失,他依然懷抱人生的「希望」。
──錄自朱榮智中國傳統文人的三種生命情調以屈原、陶淵明、蘇東坡為例國文天地第十六卷十一期二○○一年四月
五、屈原之身影
(一)水仙操──弔屈原 余光中
把影子投在水上的,都患了潔癖
一種高貴的絕症
把名字投在風中的
衣帶便飄在風中
清芬從風裡來,楚歌從清芬裡來
美從烈士的胎裡帶來
水劫之後,從迴盪的波底升起
猶佩青青的葉長似劍
燦燦的花開如冕
鉢小如舟,山長水遠是湘江
(余光中(1983)。白玉苦瓜。臺北:大地。P.117-118)
(二)屈平詩 司馬光
白玉徒為潔,幽蘭未謂芳。
窮羞事令尹,疏不忘懷王。
冤骨消寒渚,忠魂失舊鄉。
空餘楚辭在,猶與日爭光。
有水的地方就有龍舟
有龍舟競渡就有人擊鼓
你恆在鼓聲的前方引路
哀麗的水鬼啊你的漂魂
從上游追你到下游那鼓聲
從上個端午到下個端午
湘水悠悠無數的水鬼
冤纏荇藻怎洗滌得清
千年的水鬼唯你成江神
非湘水淨你,是你淨湘水
你奮身一躍,所有的波濤
汀芷浦蘭流芳到現今
亦何須招魂招亡魂歸去
你流浪的詩族詩裔
涉沅濟湘,渡更遠的海峽
有水的地方就有人想家
有岸的地方楚歌就四起
你就在歌裡,風裡,水裡
(余光中(2006)。余光中詩選1949~1981。臺北:洪範。P.291-292)
文章定位:
人氣(903) | 回應(0)| 推薦 (
0)| 收藏 (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