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3-04-19 18:37:06| 人氣17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臺灣的當代舞蹈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布蘭詩歌》



臺灣在五六十年代雖曾有過李天民、蔡瑞月、許惠美編導的舞劇《大同世界》的演出和一些舞蹈社團的活動,但舞蹈還處於臨時偶爾演出的狀態,舞蹈只是少數人的業餘愛好,群眾性舞蹈活動多於劇場性舞蹈藝術表演。70年代,林懷民自美國學習現代舞歸來,1973年成立了“雲門舞集”,為臺灣建立起了一個專業舞蹈團體。他創演了《風景》、《寒食》、《奇冤報》、《白蛇傳》等以傳統題材為主的舞作;1977年後又以本鄉本土的題材入舞,創演了《吳鳳》、《薪傳》、《廖添丁》等舞劇;80年代又推出了《紅樓夢》以及《春之祭禮》、《夢土》、《我的鄉愁我的歌》等現代風格的舞蹈。80年代,遊好彥和他的舞團比較活躍,創演了《駱駝祥子》、《魚玄機》、《辭山賦》、《屈原》等舞劇與《黑天使》、《男人的一生》、《天上人間》等一系列舞蹈。同時,臺灣的芭蕾舞也發展起來,姚明麗古典芭蕾舞團在1980年前後演出了《吉賽爾》、《天鵝湖》、《睡美人》。1981年,臺灣藝術專科學校演出了馬思聰作曲、李天民指導、姚明麗等編舞的《龍宮奇緣》,標幟著臺灣的中國芭蕾舞劇的誕生。該校於1990年一年內演出了《天鵝湖》與《胡桃夾子》兩部芭蕾名作,展示了臺灣在芭蕾舞發展上的新水準。另外,臺北市國樂團先後組織演出了舞劇《蒙漢情》、《梁山伯與祝英臺》和《詩經新樂舞》等。此外,劉鳳學的新古典舞團成立於1976年,至1981年活動漸少,1991年復出創演了《雪祭》、《招魂》、《布蘭詩歌》、《黑洞》、《曹丕角甄宓》等作品。
  臺灣與大陸40年不相往來,可在發展舞蹈的基本思想上卻極其相似,都在尋求東西方結合以發展中華當代舞蹈之路。但又因客觀環境的不同,其形式又極為相異。大陸舞家受傳統影響較深,民族基礎較厚,嚴謹規範性較強;劉鳳學、林懷民、遊好彥等臺灣舞家得益於西方現代舞的熏染較多,更注重抽象與自由,但又基於他們對民族、對舞蹈的赤誠,所以他們更重視東西方舞蹈文化結合上的個性化發展,因而形成了他們各自那現代感、民族性與個人風格都較突出的形式風格.

台長: 舞影
人氣(177) | 回應(0)| 推薦 (1)|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