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3-04-16 18:26:19| 人氣15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透視中國芭蕾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芭蕾這種舶來的藝術形式,在中國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已不再是一個屬於西方的文化藝術符號。然而,中國的芭蕾在當今的舞臺上,怎樣迎接來自各方面的挑戰呢?
《紅》劇還能舞多久?貎

相對於芭蕾舞演員一個個在國際比賽中獲獎,我國的芭蕾創作無疑是滯後的。打開中央芭蕾舞團今年的演出計劃,可以看到,《紅色娘子軍》、《大紅燈籠高高挂》依然是他們的主打劇目。"作品是一個藝術團體風格與水平的標誌",中央芭蕾舞團團長趙汝蘅說橲"創作好的劇目是中國芭蕾的當務之急。"

業內人士公認,中央芭蕾舞團的《紅色娘子軍》和上海芭蕾舞團的《白毛女》,堪稱是國產芭蕾的傑作。然而,這樣的好劇目在我國並不多見。繼這一北一南、一《紅》一《白》兩劇之後,我國幾乎再沒有出現過真正具有濃鬱的民族風格和強烈震撼力的民族芭蕾舞劇。中國芭蕾藝術委員會秘書長肖蘇華認爲,30多年來,我國沒有創作出一部超過《紅色娘子軍》和《白毛女》的芭蕾舞劇,無論是創作思維、創作技法,還是舞蹈語彙,都遠遠落後於世界芭蕾的發展。 中央芭蕾舞團市場演出部經理介紹,中芭現在每年的演出任務排得很滿,收入也在提高,在全國五大芭蕾舞團中各方面都處於領先地位。但遺憾的是,在目前的演出市場中,國產芭蕾蹤影難覓,觀衆看到的多是《天鵝湖》、《胡桃夾子》等一系列"洋味"十足的名字,幾乎使年輕一代觀衆忘記了國產芭蕾舞劇的存在。

2001年,中央芭蕾舞團推出由張藝謀編導的芭蕾舞劇《大紅燈籠高高挂》後,各地的演出邀請函源源不斷地飛到了團長趙汝蘅的手裏,她高懸著的一顆心終於落了下來。《大紅燈籠高高挂》推出後,業內人士對此評價不一,有人說是中國芭蕾的一次革新,有人說這種舞劇不倫不類。但不論怎麽樣,該劇如趙汝蘅所期盼的那樣,自推出以來至今仍在上海、廣州、香港、臺灣等地巡演,市場好得出人意料。當然也有人指出,過多的市場化因素的介入,嚴重制約了芭蕾作品質量的提升。如一些團體太強調節目的包裝,以致喧賓奪主。這樣的作品可能會獲得短期的經濟效益,但對中國芭蕾水平的提升毫無益處。

劇目是一個舞團的靈魂,判斷一個芭蕾舞團的優劣,除了要有明星演員外,還要看它有沒有自己的王牌節目。世界幾大芭蕾學派都有著各自享譽世界的代表作。一個優秀的編導,可以決定小到一個團、大到一個國家乃至世界芭蕾藝術發展的風格和方向。英國的芭蕾藝術在"二戰"結束前也很不景氣,更談不上成爲一個英國芭蕾學派。直到上個世紀50年代初,阿什頓出任英國皇家芭蕾舞團的駐團編導後,創作了大量的大型舞劇和交響芭蕾作品,使該團在短短十幾年中躍升到世界六大芭蕾舞團之一。20世紀50年代末,前蘇聯戲劇芭蕾已走入低谷,顯露出"老化"症狀。格裏戈羅維奇從1964年到1990年任莫斯科大劇院芭蕾舞團藝術總監,期間創作了14部大型交響芭蕾舞劇,把整個蘇聯芭蕾舞帶進了交響芭蕾的新時期。

中國芭蕾目前仍處於亦步亦趨模仿與學習外國芭蕾舞劇的狀態,看看我們國內芭蕾舞團的演出劇目,就會發現多是一些"洋爲中用"的劇目,源於中國的文化傳統、符合國人的審美需求、由我們自己創作的芭蕾舞作品少之又少。

創作力量薄弱,這是目前我國文藝演出團體面臨的普遍困境,而芭蕾舞創作較之其他藝術門類,更是後繼乏人,這是我國芭蕾面臨的一個嚴峻問題。觀衆期待著新一代"紅色"芭蕾經典的出現。
職業篇

除了跳芭蕾我還能幹什麽?

在藝術領域裏,芭蕾舞演員的藝術生涯應該說是最短暫的,一般跳到30多歲就要告別舞臺,面臨人生的第二次選擇。這是令芭蕾舞演員最爲困惑和難以適應的問題。作爲新中國第一代芭蕾明星,在經過了幾十年風雨歲月的洗禮之後,中央芭蕾舞團團長、國家一級演員趙汝蘅卻依然保持著芭蕾舞演員特有的苗條身材和清瘦的面容,她的言談舉止裏,還不時地透露出對舞臺的那份深深依戀。 趙汝蘅的辦公室內,擺放著許多芭蕾舞演員的演出劇照,當筆者問有沒有她自己的照片時,她輕輕地搖了搖頭,一語道破芭蕾舞演員的苦衷與尷尬:"一名芭蕾舞演員,每天都要面對今日的輝煌,明日的凋零,這種痛苦是常人難以想象的。"1972年,趙汝蘅因腳傷不得不脫下舞鞋,含淚告別心愛的舞臺。她回憶說:"當時我的心幾乎死了,一個處在事業頂峰的演員突然因身體原因不能上臺,這種打擊對一個演員來說實在是太大了。在經過了整整5年的時間之後,我才逐漸調整好自己的心態。" 坐在辦公室的趙汝蘅依然端莊秀麗,但她走起路來卻是一瘸一拐的,原來她的一隻腳因受傷嚴重而不得不被鋸掉了一節骨頭,這就是一名優秀芭蕾舞演員的代價,嚴格的訓練使他們全身上下傷痕不斷,一不小心就有可能致殘。趙汝蘅說:"作爲中芭的團長,我深深瞭解演員心中的很多顧慮,我自己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所以我不能不及早地爲我們的演員做打算,幫他們尋找走下舞臺後的出路。據悉,爲了讓演員離開舞臺後能夠找到一份滿意的工作,中芭開設了很多輔導班,並積極創造條件鼓勵演員外出深造。 舞劇紅色娘子軍的第二代"瓊花"、著名演員馮英退下舞臺後,選擇了學習深造的道路。目前她正在北京大學學習,準備將來做一名專業的芭蕾舞編劇。但是,並非所有的人都像馮英那麽幸運,由於每個人自身條件的不同,在中芭乃至國內整個芭蕾舞界,像馮英那樣出名並成爲"臺柱子"的演員畢竟是少數,有的演員可能一輩子也出不了名,他們只能跳團體舞,做配角,當主角的綠葉。高大英俊的中芭演出部經理,也是一位剛剛離開舞臺不久的芭蕾舞男演員。他說:"我的運氣不錯,還能繼續留在團裏做事。很多人就沒這麽幸運了,他們離開舞臺後不得不自謀出路,作爲演員,除了跳舞,我們又沒有其他一技之長,找第二職業是很難的。"

確實,對於絕大多數超齡的芭蕾舞演員來說,他們的最後出路都沒這麽幸運,很多人爲日後的生活顧慮重重。女演員的壓力小一些,而男演員的壓力則大得多,由於傳統的觀念問題,男演員的社會地位遠不如女演員。趙汝蘅說:"有很多年輕演員來向我訴苦,他們面對的社會壓力太大了,有的男演員甚至連物件都不好找,他們想不通啊,不知道自己出路在哪里。"筆者採訪時瞭解到,退役後芭蕾舞演員的出路各不相同,留在團裏的是少數,他們中有的做教員,在練功房訓練演員基本功,有的搞經營,有的改做服裝設計,也有的做後勤服務。更多的人是到社會上去辦各種舞蹈培訓班,他們只能從團裏拿60%的基本工資,沒有獎金。有些演員趁年輕時找個好丈夫,以便有個好歸宿;也有些自身條件不好的演員早早離團改行,他們中最差的還有練攤的。

24歲的朱妍看上去比她的實際年齡小得多,筆者見到她時,她正在練功房和一幫剛入團的演員一起練功,舉手投足一絲不苟,每個動作都力求做得完美到位。朱妍不像影視圈的演員那樣,話不太多,但很愛笑,細聲細氣的,極其文靜雅致,一看就是一位專心藝術的好演員。趙汝蘅團長介紹說:"她是我們中芭的’臺柱子’,年薪8萬,演出收入是最高的一位。" "我覺得跳芭蕾舞挺好的。"這是朱妍告訴筆者的第一句話。1994年,她在芭蕾國際舞蹈比賽中獲得特別獎,1998年又在保加利亞瓦爾納國際芭蕾比賽中獲得女子組金獎。1999年,她作爲客座主演應邀到瑞典皇家芭蕾舞團主演《仙女》。朱妍說,在她主演的這麽多作品中,最紅的當數張藝謀導演的新式芭蕾《大紅燈籠高高挂》,而她最喜歡的還是傳統芭蕾舞劇《仙女》和《吉賽爾》。想到趙汝蘅的傷,筆者問朱妍身體怎麽樣,她指著自己的腳、膝、胯、腰、頸椎等部位說:"到處都有毛病。"她還說,芭蕾舞演員身上基本沒有不帶傷的,只是有的輕,有的重罷了。

朱妍已是國家一級演員,她對現在自己的工作狀態與工作環境比較滿意。這幾年裏,中芭的明星演員鄒之瑞、侯宏瀾、韓潑等一個個相繼西飛,朱妍沒太動過心,雖然她也在去年春節前拿到了美國的綠卡,也有國外的劇團高薪聘她,但朱妍還沒有離開中芭的打算,她說:"有了綠卡,出國觀看或參加演出很方便。至於出國,我沒有考慮,因爲在國外要不停地跳,不停地演,沒有一個思考和學習的機會,我不喜歡這種工作方式。"朱妍對自己的前景充滿了信心,她說能一直跳到30多歲,至於不跳了再去幹什麽,她還沒考慮。
市場篇

芭蕾舞市場究竟有多大?

芭蕾舞目前在中國,尤其是在北京等大城市,已越來越多地被人接受。孩子們在學芭蕾,愛美的成年人也在學芭蕾。跳芭不再是一種純粹的藝術追求,而成爲一種集健身、休閒和自我完善的一種時尚運動。在日益紅火的演出市場中,芭蕾像一隻高貴的"天鵝",受到廣大觀衆的喜愛,其市場前景無疑是誘人的。

在國外,除了極少數的幾個芭蕾舞團由政府或皇室特別支援外,大多數芭蕾舞團都是隸屬某大劇院。目前我國5個芭蕾舞團中只有中央芭蕾舞團、天津芭蕾舞團分別隸屬於中央歌劇舞劇院、天津歌舞劇院,上海芭蕾舞團是上海大劇院的簽約劇團。就目前體制運營效果而言,我國芭蕾舞團並未有太多的獲益,仍有太多依賴國家的情結。芭蕾舞團如何面對市場,如何獲得更多的經濟收入以養活劇團、留住人才,這是擺在每個芭蕾舞團面前的共同問題。中芭曾與中演合作一年,將自己的全年演出安排和排練計劃交由中演公司運作,但以後這種合作沒有繼續搞下去。朱妍告訴筆者:"那一年演出安排得很多,很緊張,但感覺收穫挺大的。"芭蕾舞在國內的市場越來越大,這從一場又一場國外的芭蕾舞演出頻頻進軍中國市場便可看出一些端倪。而國內的芭蕾舞團因市場營銷、推廣不夠,很大一部分市場份額被國外的芭蕾舞團搶走。改變觀念,搶佔市場是中國芭蕾的當務之急。也許大家還記得,2000年12月24日,中央芭蕾舞團、上海芭蕾舞團、廣州芭蕾舞團、天津芭蕾舞團和遼寧芭蕾舞團這五大中國芭蕾舞團彙聚北京,爲觀衆獻上一份聖誕、新年的厚禮:"中國芭蕾的力量--一場代表當代中國芭蕾整體最高水準的芭蕾演出"。這是中國五大芭蕾舞團首次聯手推出的一次營銷方式,可惜的是,這次演出是一個絕版,我們並沒有進一步去開拓更大更廣的市場,白白地放棄了。

中國市場的巨大潛力使得它一直以來就是國內外商家的必爭之地,演出市場亦如此。紛至遝來、良莠不齊的國外芭蕾舞團,一方面使觀衆開了眼界,刺激了國內各團的競爭意識;另一方面,確實給我們國內的芭蕾舞團上了一堂精彩的"市場課"。近幾年來,來自國外的芭蕾舞演出越來越多,當人們流連于金髮碧眼的芭蕾時,中國芭蕾也開始積極尋找自己的出路。北京一家演出公司的老總提出一個非常商業化的觀點,他說:"芭蕾作品也是給廣大觀衆看的,因而要儘量華麗而好看。"上海大劇院經理錢世錦曾透露,良好的管理和市場運作使這兩年上海大劇院取得了明顯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在500多場演出中,國內外的芭蕾舞演出占了100場,而且演出收入最好的也是芭蕾。他認爲,這說明觀衆還是很喜歡芭蕾的,關鍵看怎麽操作。 天津芭蕾舞團的崛起是市場運作的成功範例,團長王起介紹說,他們爲了推銷自己,從舞臺走向廣場、走進電臺直播間,開通芭蕾熱線與觀衆進行溝通,這些舉措大大縮短了芭蕾與觀衆的距離。

雖然中國有大量的芭蕾舞觀衆,但不可否認的是,還有很多觀衆並沒有真正揭開芭蕾舞神秘的面紗。筆者在採訪朱妍時,她說:"芭蕾舞的普及工作是很重要的,國外的芭蕾舞團經常免費到學校等公共場所演出,旨在培養小觀衆,可我們沒有這方面的財力,也沒法做這些工作。"
從國外舶來的芭蕾,在融入了我們的才情和血液後,我國也有了自己的芭蕾,並擁有自己忠實的觀衆。他們喜歡國外的《天鵝湖》,也愛看國產的《紅色娘子軍》與《白毛女》。中藝演出公司一位負責人說:"中國的市場非常大,首要問題是普及芭蕾舞,進而培養芭蕾觀衆,有觀衆的支援,才有我們芭蕾舞的發展。"

台長: 舞影
人氣(154)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偶像後援(藝人、後援會)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