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1-12-19 10:39:43| 人氣148| 回應0 | 下一篇

腳底按摩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腳底按摩的歷史
  

    一般人提到腳底按摩,就會想到將「腳底按摩」引進台灣的吳神父。其實,「腳底按摩」約在四千年前起源於中國,是屬於中國古代傳統醫學的一部份,和同樣是傳統醫學的「針灸」屬於相同原理的治療方法。「腳底按摩」在中國經歷了各個朝代之後,到了唐朝時傳入日本,成為今日的「針灸」和「足心道」;到了元朝時傳入歐洲。雖然「腳底按摩」起源於中國,但卻沒有在中國普遍流傳,這是因為中國歷史上的改朝換代、天災人禍不斷,使得從黃帝時代就發明的「腳底按摩」這份文化遺產幾乎消失殆盡。二十世紀初,美 籍 醫師Dr.William Fitzgerald利用現代醫學方法研究、整理有關此種「區域治療」的理論,在醫學界公開發表後,才漸漸引起西方人士的重視。

  「區域治療」的創世人是菲特茲格拉得博士,出生於美國,從在巴黎、倫敦等地服務多年,晚年定居紐約;菲特茲格拉得博士承襲布 雷斯勒 博士的理論,在維也納從事穴道和身體各器官間的治療研究。1582年,亞當姆斯(Adamus)和阿塔堤斯(A'tatis)兩位博士也將腳部療法介紹到歐洲,同一時間, 巴爾 博士(Dr.Ball)也利用穴道來治療內臟器官,成效卓越。

  至於台灣的「腳底按摩」歷史就要追溯到瑞士籍的吳神父了,民國六十七年時,吳神父飽受關節炎之苦,經過中西醫的治療,總還是沒辦法根治;同是瑞士籍的一位修士告訴他一套免服藥的「足部反射區健康法」,想不到試過幾次之後,多年來的關節炎居然康復了,這也引起了吳神父的興趣,他開始研究閱讀關於「腳底按摩」的書籍,也開始慢慢替人按摩,效果都是看得見的。回到台灣後,吳神父就在他所服務的台東市寶桑路天主堂開始訓練教友們,並在教堂內為人按摩治療,之後「腳底按摩」就傳遍整個台灣及全世界。

身體的不健康,多半是因為缺乏運動的關係,古時候的人鎮日赤腳在田中工作,腳底直接接觸地面,因而受到刺激,促進循環,然後流汗喝水,完成了一個新陳代謝的正常循環,發揮人體的治禦本能,所以,古人的身體比現代的我們健康許多。「腳底按摩」就是依照刺激穴道的原理,來做治療。

  「腳底按摩」按摩法是以刺激原理,按摩病變器官或腺體的反射區帶,使其恢復原有功能,達到治療的效果,保持健康的自然健康法。是第三醫學的一門傳統醫療方法。我們的身體藉著新陳代謝作用,達成排除體內廢物與毒素的功能。散佈在全身的淋巴系統、腎臟、大小腸、皮膚等。都是排除新陳代謝作用所產生的廢物的主要器官。如果這些器官的功能失常,則體內的廢物與毒素無法排除,身體就會不健康。「腳底按摩」能藉著刺激各部位反射區,使血液循環順暢,排除積聚在體內的廢物或毒素,使新陳代謝作用正常運作,達到治療的效果。

反射區帶
  反射區帶位於皮膚下面的神經末梢附近,就是反射區所在。有些反射區像檸檬一樣大,如肝臟反射區:有些則小如大頭針的針頭一般(甚至更小),如腦下垂體反射區。大體上,反射區的大小和其對應器官的大小成正比。當體內器官或腺體異常時,其反射區就會有結晶沉積,成為痛點。每個痛點的觸覺反應不同:有的摸起來像沙子,有的呈現顆粒狀,有的只有腫脹的感覺。按摩經驗豐富的人,可以在病人還沒叫痛之前,就感覺到結晶的存在。

本文由吳神父健康中心提供

台長: 古今中外

您可能對以下文章有興趣

人氣(148)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腳底按摩 |
此分類下一篇:第三醫學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