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05-15 08:45:33| 人氣566| 回應2 | 上一篇 | 下一篇

住在洛杉磯才能體會的衝擊效應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衝擊效應》(The Crash) ﹐保羅海吉斯導演﹐2005年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

原本秉持著我對李安導演的熱愛於崇拜﹐並不想看這一部片子。但後來想了想﹐還是想見識一下這部將《斷背山》給『Crash』掉的電影。

「這是一種碰觸的感覺﹐走在現實世界的任何一座城市裡﹐你會被別人撞上﹐或者是和別人擦身而過。在洛杉磯﹐沒有人會碰觸你﹐我們總是躲在金屬和玻璃後面﹐大概是因為太想念那種碰觸的感覺了﹐才會彼此互撞﹐只為了重拾一點感覺。」是這部電影的開場白。

頗有種詩情畫意的感覺的一句話。

很孤獨﹑很悲傷﹑甚至有點殘酷。

基本上﹐是一個強而有力的開頭;畢竟﹐一個故事能有成功的開場白﹐至少就有了讓觀眾繼續看下去的衝動。




故事由一場凶殺案﹑一件偷車犯罪﹑一個買了一支新槍的老先生﹑一個車禍事件﹑還有兩名被白人警察攔下臨檢的黑人夫妻開始。

鏡頭下的主角不斷切換﹐從一個觀點跳到另一個﹐原本看似毫無關連雜亂無章的故事﹐竟然在最後環環相扣﹐交織之下勾勒出了一整個洛杉磯的社會風貌。

真的﹐沒住過洛杉磯的人﹐真的很難想像劇中的那些情景。

但事實上它們真的存在。



***



「種族歧視」﹐是故事一個很重要的主軸。

兩名黑人偷車慣竊犯﹐走在街上﹐選擇劫車的對象﹐是因為那一對檢查官夫妻﹐妻子在看到兩名黑人和他們擦肩而過的時候﹐露出恐懼的神情並靠近身旁的先生。

其中一名竊犯喜歡將自己因身為黑人而被歧視被藐視這件事掛在嘴上﹐耳提面命地對他的拍檔不斷重複。

事實上﹐像他這樣的人﹐並不一定日日夜夜在街頭被人歧視。

真正看不起他﹑歧視他的﹐是他自己。

黑人導演和警察局主管努力擠身白人社會﹐為了爭取白人主流對他們的認同﹐因此拼命企圖抹殺壓抑自我與生俱來的黑人本質﹐更甚著﹐寧可放棄他們身為一個「人」的尊嚴與良知。

當他的妻子被攔下他們的白人警察性騷擾的時候﹐他選擇保持沉默﹐假裝視而不見﹐因為他害怕﹐怕白人在美國的主流力量﹐還有﹐他害怕真槍實彈的警察﹐害怕他們火力的力量。

因為他的怯懦﹐使得他和妻子的關係跌落到谷底。

但是到了最後﹐(說實話﹐這一段劇情實在有點灑狗血﹐不過還是蠻催淚的--我是每次看到芭樂劇情都會流淚的那種人。)當黑人女子車禍被困在翻轉過來的車子上性命交關的時候﹐秉持著警察本份前來解救她的﹐卻是被她千萬咒罵﹑唾棄鄙視的﹑那些曾經性騷擾她的白人警察。

這應該是全劇最令人震憾的地方吧!

有人說﹐這一個橋段﹐所表達的是寬容﹐我想﹐其實它所要表達的﹐是更寬廣的一層。

畢竟﹐天底下的事﹐並沒有絕對。

今日你所憎恨﹑所鄙視﹑所厭惡的人﹐明天可能是你的救命恩人。今天被你欺壓被你凌辱的人﹐到了有一天你必須為了使命為了你從未曾抿滅的良心﹑正義感﹑甚至﹐贖罪心態﹐而必須救她的同時﹐你會否因為對她心存歉疚而寧可犧牲自我也要保他安好?

換成他們期中任何一方﹐我都會茫然﹑不知所措。

波斯人老先生總認為自己的家裡不夠安全﹐所以買手槍﹑換門鎖﹐神經兮兮﹑歇斯底裡﹐但他的目標只有一個﹐就是保衛他所重視的家人。

到了最後﹐當他家的店面被闖入的時候﹐我們看到滿牆的噴漆﹐上面寫滿了對中東人的蔑視﹑將911恐怖攻擊的指責推給本來與這件事無關的他們--這﹐是在美國隨處可見的種族仇恨。



***



時常看到電視電影裡面出現美國人和黑人﹑墨裔勾肩搭背﹑老哥老弟的﹐不過電影終歸是電影﹐因為現實的社會裡﹐白人從來不曾放棄對其它人種的鄙視﹐而其他人種也從來不曾遺忘當他們被歧視後的仇恨心理。

就好像電影裡的政客﹐深怕流失黑人族群的選票﹐因而決定將肯替他掩蓋事實真相的黑人警長加官進爵。白人時常在有意無意之間﹐刻意地討好黑人族群﹐事實上並不是因為他們早將非裔示弱同胞﹐而只是為了選票﹑為了顯示自己的大公無私﹑為了掩蓋自己在內心心地如此歧視他們的事實。

電影中的白人太太只和上流社會的白人女子交往交流﹐並且看身邊所有看上去不像『上流社會』﹑不像白種人的人。

但是到了最後﹐當她跌落樓梯受傷的時候﹐她所謂的上流社會的白人『朋友』﹐卻寧可在家做按摩﹐也不願為了幫助她而走一趟。真正在這個時候幫助她的﹐卻是平常她看不起﹑時常被她挑毛病的墨裔女傭。

警察局的黑人主管為了不想得罪白人下屬﹐所以對白人警察性騷擾黑人婦女的案件強力壓制。

在這一個故事裡﹐每一個人都在壓抑﹑在摒棄﹐壓抑摒棄自己的種族﹑自己的膚色﹐和可能著附在他們的種族上的﹐尊嚴。

只因為﹐他們要融入美國人﹐白人的﹐主流社會。

種族歧視在美國是罪行﹐但誰也無法否認美國人對非我族類的歧視行為。

在美國洛杉磯住了那麼久﹐我看到的不是種族的融合﹐而是無所不在的歧視。

從下飛機的那一天﹐在學校﹑在工作崗位﹑在同事朋友間﹑在公共場合﹐我所見到的﹐屬於外國人對東方人的歧視﹐沒有一刻停止過;對我﹑對我的家人﹑對我的亞裔友人。

被歧視被欺侮被打壓﹐這樣的情景從來不曾改變。

種族歧視﹐是與生俱來的﹐這種心態自始至終﹐從來未曾被磨滅。

種族﹑性別﹑年齡﹑經歷﹐你歧視我我歧視你﹐洛杉磯是個大熔爐﹐族群融合的同時﹐所有的歧視心態與意識也在融合﹐融合在每一個人的心中﹐成為你在美國生活的宗旨。

然後﹐在歧視和被歧視的同時﹐我們也開始歧視自己。

被歧視的人種﹐事實上他們在意﹑壓迫他們的很多時候並不是其它族群﹐而是他們自己。

美國的華文電視報紙上成天到晚看到美國人和東方人結婚﹑或是外國人領養亞裔小孩的消息﹐事實上﹐這不過就是『兩個人結婚』或是『有人領養了一個小孩』如此簡單的事。是因為我們身為亞裔的自卑感作祟﹐所以當我們被白人「另眼相看」的時候﹐才會掩飾不住那無聊至極﹑不合邏輯的﹑美國人對我們的『認同感』而沾沾自喜。

或許電影想告訴我們的﹐是寬容是體會﹐但我們都知道﹐對其他種族的歧視心理﹐並不是容易被消滅的。

而身為美國的少數族裔﹐我們被歧視後的自卑感﹐也始終左右了我們的自身價值觀。



***




電影中﹐和黑人警長交往的西裔女子在波多黎哥出生﹑在美國長大﹑父母都不是墨西哥人﹐在美國大家都當她是墨西哥人﹐但事實上她連自己都找不到自己的種族歸屬。

歸屬感﹐是身為美籍族裔所必須面臨的一個重要習題。

飄洋過海遠付他鄉﹐甚至當你可能在那個國家出生長大的時候﹐究竟你算是哪裡人?

在祖籍家鄉的人眼中﹐你是來自美國的外國人﹐說著不一樣的語言﹑用不同的眼光看世界。但在美國人眼中﹐你始終是外來者。

看完這部電影讓我想到一個ABC的朋友曾經訴我一個故事:

有一次她在洛杉磯的公共場合裡遇到一名老外(其實是墨西哥或歐洲的移民﹐因為那人的英文講得很破)﹐兩人不知道怎麼起了爭執﹐老外很囂張地用很爛的發音的英文對她說:「F*** you﹐go back to China!(X妳﹐滾回中國去。)」

朋友雖然長得又瘦又矮﹐但豈是省油的燈﹐立刻當場回罵(而且英文很溜):「Go f*** yourself﹐go home and practice your English before you talk to me。(你去X你自己啦。回家把你的英文練好再來跟我說話。)」(其實前面兩句髒話是可以省略的...)朋友的家人來自台灣﹑不是中國﹐但在外國人眼中﹐反正她是東方人﹐哪裡來的根本沒差。

我這個朋友在美國出生﹑在美國受教育﹑在美國長大﹐她會說的中文可能不到一百句﹑會認的中文字大概只有自己的名字。

這一輩子﹐她都認為自己是美國人﹐華裔身份﹐從來不是她的歸屬。

可是因為自己黃皮膚黑頭髮(後來染成黃色)黑眼珠﹐在膚色較白的人種眼裡﹐她始終不能算是『美國人』。

這是美籍華裔的悲哀﹐但迄今為止﹐我們沒有找到治愈這悲哀泉源的方式。



***



《衝擊效應》﹐是一部好電影。

若要和《斷背山》相比﹐其實《衝擊效應》是一個涵義更廣的故事。但同時﹐這也是它的缺點。《衝擊效應》整部片子給人的感覺﹐在很多地方顯得雜亂無章﹐多線條的發展﹐使得觀眾看完之後常常會出現「霧煞煞」的感覺。

奧斯卡頒獎典禮的時候﹐身為李安的頭號粉絲的我的確認為《衝擊效應》會得獎是因為學院裡有很多人是因為反對同性戀而將獎項頒給《衝擊效應》。

看完《衝擊效應》之後我認為﹐其實這部電影所要表達的﹐並不比《斷背山》差。雖然﹐我還是比較喜歡《斷背山》﹐因為喜歡那故事裡濃濃的哀愁﹑惆悵的味道--我這唯美浪漫主義的至上的毛病還真改不了。

至於《衝擊效應》裡的深層涵義﹐我想﹐或許你一定要住過洛杉磯﹐明白了那樣的社會﹑和那社會中的矛盾掙扎不安以及無所不在永遠不曾消退的歧視現象﹐和被那些歧視所壓抑扭曲的人性﹐你才會明白。

感同身受。


台長: 朝雲
人氣(566) | 回應(2)|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電影賞析(電影情報、觀後感、影評) | 個人分類: 電影評論 |
此分類下一篇:《戴珍珠耳環的少女》與維梅爾藝術之美
此分類上一篇:2006嘲仿之最:情癲大聖

小東西
看過某些影評,有人說只要議題有關「種族歧視」就容易得獎,不論他背後有任何教育意義,浮世繪手法拍出來的電影通常有點悶,但是衝擊效應真的不錯看,沉重但是精采。
2006-10-27 04:27:50
版主回應
「種族歧視」的確是很容易出現的題目
但很少有像《衝擊效應》這麼好的
看完之後的確很有衝擊感
2006-10-28 04:14:44
大辮。
看起來毫不相關的事件
下一秒就扣起來了
是好是壞,跳一格後定義又不一樣了

到最後串連起來時
真的有crash感
2008-02-25 19:18:58
版主回應
其實這部電影
雖然灑狗血了一點
劇情在某種程度上荒謬了一點
但總歸是一部值得人深思的好電影
雖然替《斷背山》可惜
不過我想敗給《衝擊效應》也不算太冤
(如果敗給《神鬼無間》我就放火燒柯達劇院﹑買炸彈爆奧斯卡評選委員會)
2008-02-26 13:23:44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