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圖:宜蘭縣政中心凱旋社區公園暨新福宮廣場)
主要由龔書章和吳建德合組而成的原相聯合建築師事務所,這幾年逐步展現出紮實成熟的建築技法,與日益醞釀成形的獨特思索脈絡。藉著此次「2004台灣建築獎」的得獎作品《宜蘭縣政中心凱旋社區公園暨新福宮廣場》案(以下稱《新福宮廣場》),可以試著整體來回顧,觀看他們到目前所顯現的建築風貌究竟為何,以及他們這樣的建築作為,究竟有著什麼樣的特殊意涵。
我覺得原相的建築最重要的特質,在於他們看待建築與外在環境關係的觀念,這裡的「外在」指的是都市人造物或自然環境或社會現象或文化涵構等因素。這也是整個二十世紀的現代建築,在面對不斷更換替置的都市環境時(我們所生活都市的形貌、尺度、大小規模與生態現象,都不斷的日日在改變中,龔書章曾撰文引述庫哈斯形容現代都市:「變化比計畫還快」),意圖思索建築單體當如何自我調整與定位,以積極回應並參與到這樣的都市現實真相裡。
這可能是原相操作建築時,可閱讀的一條極重要脈絡譜系;基本上,他們是以樂觀的現代主義承繼者的態度,回應當代都市與建築所正面對的挑戰及問題。
(上圖:宜蘭縣政中心凱旋社區公園暨新福宮廣場)
1. 有無本相生
原相在處理建築單體與外在關係時,觀念與手法上很重要的一個因子,是以人為中心所能感知到的事件。建築不再是固定形貌風格的實體答案供應者,而必須是可以隨時轉換、包容不同時間所發生異質事件的容器;建築內外不斷延續發生著的事件,反向的成為建築的全新定義者,事件與事件交錯時模糊不明確的個性,引發我們對建築與空間曖昧性格的無限想像。
建築以單體與外在都市環境相對立的角色,於是遭到挑戰、甚至瓦解,作為建築與外在環境界面的牆,便因此而可以虛化、空間化,或是活動事件化。
建築在某個程度的解讀上,似乎已由「有的建築」轉入到「無的建築」了,建築實體的重要性,也逐漸退位給不可見的事件虛體。這觀點,我將隨後以得獎的《新福宮廣場》,與更早競圖未獲選的《信義計畫區立體人行天橋》,以及最晚近也是競圖未獲選的《智邦科技辦公總部園區》,三個雖然相異、卻在理念上一脈相承的案子來作說明。
這樣實虛角色互易的建築觀念,就如道德經所說:「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一樣,表達出「有」只是提供條件,「無」才是真正起作用的道理。
衍生下去,可以見出原相對建築語彙,在表象上的象徵、符碼性與神話作用,都抱持客觀理性的距離;建築主體通常以主觀、純粹、去符號的他者身份出現,與環境客體在形式上,拉出一種冷靜的遙觀距離,並不意圖取悅客體或作出折衷,而且主體雖不強勢,但姿態卻絕對的堅持不搖擺。
這中間,可閱讀出原相建築思惟裡,似乎正在反覆辨證著的介入/脫離、涉身/批判、順從/顛覆(挑戰),甚至在建築尺度上也有貼近人性/非人性的遊走思索。似乎頗有道德經:「自知不自見」(自我瞭解,卻不對外顯現),以理性收藏感性的設計者自制意味。
(上圖:宜蘭縣政中心凱旋社區公園暨新福宮廣場)
2. 正言若反
乍看《新福宮廣場》,會覺得這是一個突兀、不和諧、極度異質的案子。整個混凝土構造物,以巨型人造物姿態、超現實夢幻般流暢的出現在猶然空曠的地景上,嚴肅地挑戰著自然物與人造物的固有角色關係,以及宜蘭幾乎已經蔚成傳統,在處理地景與建築時,不可免過度鄉愁的風土符號慣性氾濫使用。
整個案子若以前述介入/脫離、涉身/批判、順從/顛覆(挑戰)、與尺度的人性/非人性角度來看,可以清楚讀出原相選擇與環境對話時,冷然理性也自持的距離感,也就是說他們是以脫離、批判、顛覆(挑戰)的手法,達成介入、涉身、順從的目的;廣場上的人行坡道,在尺度上勇敢的驟然放大,產生令人驚喜的超現實興奮感受(有點像運轉中迷人的大摩天輪),異質他者與同質自身的兩面性,辯證般的不斷擺盪並相互易位。
不表露分明的預設空間(沙坑、淺水池、聊天座椅等),與完全不預設的事件(曬花被、輪椅老人觀景),成功的交錯發生在這座顯得異質、卻怡然與環境共存的結構體內外。對事件的未來可能性,只作瞻顧不強設定的手法與態度,保留出空間可以與時間俱老的靈活彈性,不僅對現實回應,也與未來作對話。
是一件有膽量、敢以異質及模糊來對空間作回應的成功作品。
其不依循期待的手法,有如叛逆的挑釁者,然而這或也就是「反者道之動」這句話,在建築上闡釋的範例呢!
這作品與更早的競圖案《信義計畫區天橋》,有著在理念上互承襲的脈絡關係。《信義計畫區天橋》案裡,可以見到原相以事件為建築本質的理念,在公共空間上作出明確聲張,將都市設施物(天橋、街道標示系統、公車或捷運站)當作都市人造景觀看待,與自然景觀在共處時,並不刻意區劃其差異性,甚至允許其彼此互侵的共存融為一體,並將都市群聚空間(劇場、咖啡、滑板等)歡樂儀典化,事件與事件(空間與空間)的邊際模糊化,異質生態相互交織,攤露現代都市本就是層層交疊紋理的真相。是以多元的不確定性面貌,挑戰單一樣貌慣有的脫離現實,且無力回應實際使用需求的深沈現代都市問題。
若再看到原相年前另件競圖落選作品《智邦科技辦公總部園區》,整個脈絡的理念,就尤其被更清晰完整的展現出來。我覺得這案子是原相到目前為止,最具完整全面強度的作品,除了具有前述兩案的特質外,《智邦科技辦公總部園區》還必須處理複合功能與自然人工界面的議題;原相的方案,展現一種對多元異質平等看待的態度,不管是階級、建築主客體、自然與人造物、空間內部與外部等,都可見到對多元價值平等的看待性,對生態理念與事件差異的包容與虛體態度,是一件在觀念與手法上,都令人激賞的好作品。
這三件作品如果連貫起來看,可以更清楚的標定出《新福宮廣場》案,價值究竟何在的座標位置點,也會更加容易見出龔書章與吳建德,在這五年建築作為與都市觀念的脈絡軌跡。
(上圖:宜蘭縣政中心凱旋社區公園暨新福宮廣場)
3. 惚兮恍兮,其中有像;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原相的建築,並不意在追逐明確固定的答案,反而是在捕捉真實生活中,不斷異動的、飄忽的、不可知的事件,對於這樣的虛體恍惚特質,他們以彈性、動態、不確定與異質包容,來作在實體上的回應答案。
原相的建築,不能僅以單體建築觀望之,而必須以都市環境的整體性格作一體觀察;某個程度上,在他們的作品裡,是可以見到建築及都市,與都市及建築間的隱約辯證。他們作建築的態度樂觀積極,不迷信神話,也不屈服於規範,但這樣看似對抗的操作裡,或因他們對人類未來遠景所具有的樂觀期待,使作品顯出一種和善與人相親的姿態,這樣異質卻親切的個性,或就是:「非其鬼不神,其鬼不傷人」的另個建築演繹。
對於龔書章與吳建德目前正在操作,我以為是具有恍惚、模糊與動態的建築,我個人抱持著對後續極度的期待,就最後以老子的一句話相贈:「動之徐生,靜之徐清」,作為祝福!
(上圖:宜蘭縣政中心凱旋社區公園暨新福宮廣場)
(上圖:宜蘭縣政中心凱旋社區公園暨新福宮廣場)
(上圖:宜蘭縣政中心凱旋社區公園暨新福宮廣場)
文章定位:
人氣(7,042) | 回應(0)| 推薦 (
0)| 收藏 (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