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6-09 00:10:06| 人氣10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公共利益絕非少數禁臠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作者:邱家宜(公共電視研發部研究員)

拜讀時論廣場梁定澎先生大作,認為將台視、華視公共化,成立公共電視集團,必然會導致少數人掌控最大媒體集團,這樣的推理,讓人不禁狐疑,難道國人所熟知的世界知名公共電視,英國BBC與日本NHK,作為其國內最大媒體集團,享有公共預算,亦都是「少數人的禁臠」?如果其他先進國家,並不乏發展出符合公眾利益之公共電視集團的成功經驗,學者憑什麼斷言,台灣絕對沒有機會循己身特殊歷史經驗,發展出符合集體利益的公共電視呢?對於一個在短短的二十多年內經歷解除戒嚴、總統直選、政黨輪替,能夠承受五十萬人在總統府前大遊行,卻不發生失控衝突的民主化社會,作為理當站在資訊制高點上,引導社會前瞻的智識階層,何必低估社會潛力,一再堅持社會進步的力量,絕對無法戰勝權力所帶來的腐敗?


依照目前法令制度,公共電視董事會由行政院提名,經立法院所推薦成立的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審議委員會席次依政黨比例產生,爲讓董事會順利產生,董事成員分布基本上亦能代表不同黨派的觀點與利益,在以公共電視法所賦予各項使命為前提下,共同參與營運。未來公共電視集團如果仍循此模式,政治性角力固然無法全免,但只要各方政治力量在立法院均能繼續佔有一席之地,公共電視便不會成為哪一個黨派的禁臠。更何況媒體專業倫理實有不容政治力染指的堅固本質,一但在規模與社會影響力上站穩腳步,對在位者的批評往往更不留情。前不久發生在英國的凱利博士案,BBC的報導便給了英國政府極大難堪。梁文認為公共化後的媒體,將成為政府的傳聲筒,其腦海中所想像的,多半囿於解嚴前老三台的光景,甚至拿共產國家的媒體來比喻公共化,顯然對於公共媒體的理論與歷史實証,都缺乏真正的了解,。


梁文反對公共化所提出的解決方案,是向全民釋股,認為可以旣不受政府掌控,又不被單一財團壟斷。但試問,中華開發的小股東何曾擁有過公司決策權?號稱全民入股的民視,當初共同出資的成千上萬小股東,又有哪一個人真正參與治理過公司呢?全民釋股,最後不過是掩護大股東翻雲覆雨的一個幌子。


梁教授認為市場經濟可以解決一切問題。依照梁文的見解:「媒體是否反應公眾利益是完全可以由收視率和市場機制來衡量的。一個節目收視率很高,自然反應社會上有很多人有此資訊需求,在合法的範圍內滿足這些人的需求,就是公共利益的照顧….」,如此說來,收視率最高的台灣霹靂火,鐵定是最符合台灣社會集體公眾利益的囉?收視率其實受制於選擇性,如果未來公共電視集團有機會製作出「阿信」(NHK)那樣的連續劇,收視率會不如台灣霹靂火?電視媒體環境惡性競爭,商業電視台無法做出高品質節目,必須從結構面檢討,而不能以被結構扭曲的現況爲觀眾品味定調。


公共電視集團未來是否會成為某一政治力量禁臠?在這裡必須指出的是,其風險絕不會高於將電視台賣給向來希望與政黨親善的財團,相較於私人公司經營,公共化的架構設計,透明度反而較高。也正因為如此,公共化的未來,值得大家寄予更高的期望。

台長: 紅白藍
人氣(108)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