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6-09 00:04:10| 人氣10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台灣不需要失敗主義者的冷水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作者:郭力昕(媒體改造學社執委)


新聞局長林佳龍決定在本週三的行政院會向游揆提出編列預算收購台、華視民股,並將這兩家無線電視台與內湖公視、客家電視台等另外四個電視頻道整合為一個公共媒體集團。這是需要肯定的政策方向。相信長久以來深惡痛絕於惡質商業電視文化的社會大眾,會歡迎並期待政府的這項媒體改造政策,能夠在此正確與進步的方向之上,具體地將一個公正、周延的配套計畫規劃出來,讓此公共廣電集團穩健的出現。

林局長雖非媒體專業背景,但是在論及此公共電視集團的意義與未來時,展現了相當清晰的媒體經營理念與文化視野,殊為可貴。長期關切並推動廣電媒體公共化的幾位代表性立委,例如親民黨的李永萍委員,以及民進黨前立委羅文嘉、現任立委李文忠等,也在這個媒體議題上,發揮了他們文化政策上超越黨派利益與比較宏觀的視野,值得社會讚揚。

過去以來,台灣媒體制度與文化的一大問題,即在於無論行政、立法部門,或者媒體業界、學界,皆普遍的缺乏進步視野。沒有視野,所以就只會計算眼前的利弊;缺乏視野,因此只能從貧乏的「台灣經驗」裡,判斷一個新的制度是否可行。當公共廣電集團的媒體政策消息一出,立法院各黨團的部分立委以及某些學界的反對聲音,立即對此方向質疑。例如,台聯黨團副總召集人程振隆委員,就因為擔心公共化將變成「國營化」,而反對此政策。這樣的意見,除了顯示該立委不知今夕是何夕、不做基本功課即亂發議論,以至於竟然還有「公共化就是國營化」的無知之詞,令人只能張口結舌、無言以對。

也有立委(如親民黨龐建國委員)或學者擔心成為集團之後的公共電視群,頻道過多、資源過剩、沒有經營能力等等。這是一種典型的因為缺乏經驗與視野所產生的失敗主義論調: 

第一、這樣的意見,從不會反過來質疑,為什麼仍然十幾倍於公共電視集團的商業頻道中,每天充斥十幾個「股市分析」頻道、二十幾個「0204」或色情賣藥購物頻道、近十個一天到晚開著全世界數量最密的SNG採訪車滿街找血腥現場的新聞頻道…,沒有「頻道過多、資源過剩」的問題?

第二、他們無法想像,公共電視並不是全部都變成「小眾優質節目台」或關懷弱勢節目,而是大眾口味、分眾需要、主流文化、異議聲音都要兼容並蓄的媒體平台。因此,各頻道將規劃很不一樣的製作方向與內容:有些要做類似「全民亂講」或「真情指數」的節目,有些要培養小劇場或本土電影,有些要直播不被廣告切割得七零八落的奧運與世足賽,有些要創造原住民和客語文化的再生…。「公共電視」不是「優質」與「難看」的代名詞;若有這樣的誤解,那是過去狹窄認識與實踐的結果。公共電視是所有社會階層都擁有並使用媒體、都被滿足、都可以在娛樂之中提升自我,而不是被商業電視剝削成弱智者與消費者。

當然,擔心公共廣電集團缺乏經營能力的質疑,不是完全沒有道理。如果公共化了電視集團,仍只會以文化人「優質、菁英、乾淨、品味」的製作概念為之,則雖然經營基礎擴大,恐怕不但沒有成為公共媒體的足夠正當性,也帶來不了什麼生機。未來的規劃者,在把持公共精神的前提上,必須向企業界尋求有文化期許與擘劃能力的經理人才,讓一個新的、進步的媒體制度,在務實的基礎上,給台灣電視文化一個機會與視野。

台灣在社會進步的過程中,需要具有務實基礎的魄力與想像力,需要朝野政治人物與產學各界具有這樣格局的領導人物。我們不需要缺乏視野、只看眼前利害的失敗主義者。台灣過去與今日都盛產這樣的人物。期盼進步、對電子媒體現狀普遍厭惡的公民,應該集體地以更有決心的積極行動,告訴這些只會往後看、往錢看的立委、學者與媒體人,台灣有能力創造自己的公共媒體文化,也已經有條件出現一個嚴守政治遊戲規則的公共媒介機制。

台長: 紅白藍
人氣(109)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