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8-24 19:21:46| 人氣6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8/24 NEXT 危基當前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侏儸紀公園原作者,科技驚悚小說之父麥克.克萊頓的新作,探討二十一世紀火紅的基因科技議題,如細胞所有權爭議、幹細胞研究發展、基因專利、科學家的誠信問題,還有基因改造在科學與道德層面的拔河,對我這個平常不接觸新科技的遠古人類來說滿另類的。

書中引用很多數據與實例,其中對我而言最驚人的要屬基因專利本身的存在:在2.4萬的人類基因中,已有將近百分之二十,也就是五分之一在美國獲得專利,這些專利要不是屬於私人企業,就是各大學院校。

我之所以對這個既定事實那麼震驚,就如作者書後所言,我認為沒有任何一個人-就算他是個德高望重的科學家-能夠為一項存在了幾百萬年的現象申請專利。基因這種東西,頂多只能稱作一種「發現」,而不是發明,樂高公司可以為他們旗下的玩具、商標申請專利,但這並不表示他們能一併擁有石油的專利權,同樣的,研究人員為即將上市薪藥申請專利,並不代表他們能夠聲稱自己擁有任何細胞、器官,或者基因的專利。這對我來說真是太瘋狂了,而沒什麼比知道瘋狂的想法原來是事實更加瘋狂。

另一項瘋狂是美國科學界的生態,科學研究牽扯政治資金技術輿論與榮譽,絕不是光有理想與聰明才智就能勝任的,有時做事手段比起智慧才能更為重要,在這種環境裡,當利益與生命價值牽扯不清,當活生生的個體被一連串數據代替,我們又怎能奢望這些研究者的發明對大眾,對生物圈有利呢?

並不是所有的胡作非為都能以經上帝授權這樣的理由合理化,沒錯,他們對人類健康醫療的貢獻卓越,但卻不代表他們能對生命意義失去誠敬之心。完全克服疾病這樣的觀念道不道德,正不正確?當我們的科學家用極大的物資成本與生命代價,讓我們完全克服疾病,甚至克服老化、克服死亡,對其他生物而言,難道不是一種災難嗎?更別提為了商業利益與自身榮譽費心創造的螢光魚、複製狗,我們一方面倡導自然無價,卻總用各種手段成就自身慾望與歡愉,這樣前後矛盾的言行,從各種角度看來,都只能算是偽善而已。


這本書內容包含很多值得探討的主題,也是一本很另類的小說。從我剛開始看前幾頁時就感覺到,它的整個架構就像萊塢電影,文字描述偏向動作,人物太多,角色幾乎沒有內心活動,沒有一個引導故事的主角。雖然支線最後都能導向主線,但因為直到結尾才有明顯主線出現,整個故事還是顯得太雜亂,或者該說,這根本就不是「一個故事」,作者基本上是利用一個個或虛構或實例的單一事件來帶出他想要探討的主題,最後再利用高超的想像力將單一事件聚集成主線,作者在這點上技巧頗高超,雖然我還是覺得斧刻痕跡很明顯就是了。

但怎麼說呢?我還是看的很開心,雖然記誰是誰記的很痛苦……總之這對我來說就算好書的範圍了。

台長: 艾娜妮
人氣(67)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讀書心得 |
此分類下一篇:8/27 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
此分類上一篇:8/20 法國中尉的女人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