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1-03-18 22:30:13| 人氣14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鵝毛筆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鵝毛筆」(Quills)的主角薩德侯爵(Marquis de Sade)確有其人,出生於1740年,是法國的貴族,生存的時代跨越了法國大革命前後之專制與共和時期,電影中出現幾分鐘的那個皇上,即是拿破崙。

薩德是性虐待文學的開始者,施虐狂(sadism)這個詞就是由他的名字而來的。

看完「鵝毛筆」之後,我很想幫薩德說說話,為了戲劇效果,觀眾可能會被劇中的薩德影響,不是認為他是個殉道的英雄,就是認為他寫的東西就是那麼淫穢。電影中,一再出現的淫穢詞語,會讓人誤以為是薩德作品的全部,要是如此,薩德就不足以成為題材,也不會名留後世。

薩德曾經因為淫亂罪、性虐待,從巴士底監獄關到療養院,他大半生都被堅錮的,卻促使他不斷地書寫,他的作品描述著人類的惡、性行為的變態,因此,雖然劇作及小說在法國很受歡迎,卻也時常被查禁。在台灣,關於薩德故事的譯本,只剩下一本,其他譯作幾乎被查禁光了,立緒出版的一套關於思想家的漫畫,獨《薩德》不但被封套,書面上還有「限制級,未滿18歲不得閱讀」,連《柏拉圖式性愛》都沒有得到這樣的「殊榮」,可見薩德思想及作品是如何讓保守及衛道人士不敢恭維了。

薩德曾寫過一個小說,小說中的女主角善良無瑕,但她的每一項德性都讓自己受苦、被侵害,而那些為惡之人,卻有他自己的一套理由。薩德似乎有意將這些納在小說中,將評斷留給讀者,他覺得要是閱讀這樣的作品,讓你嘆息,那麼你就離救贖不遠了,要是這些真實的描述讓你讀了之後相當氣憤,罵作者,那麼便是你不願面對、改過。

就像電影中,女主角說她喜歡薩德小說的原因:「我喜歡想像自己成為書中的女主角,這樣子會讓我珍惜在現實中當乖女孩。」薩德自己也說,因為他書中的邪惡,讓他珍惜美德。也只有真正見識過地獄的人,才知道天堂的美麗。

劇中,以薩德及神父之間的拉据為主,當神父一步步剝奪薩德寫的權利,也就導引自己一步步地離開他最初的「理想」--理想主義,是年輕人最終的奢華?我們看到拿破崙派來的醫生,如何佔有一個年輕的處女、為了滿足私慾而欺騙病人的家屬,又為了嚴治薩德,見女僕快死卻不救她,最後還利用薩德的死,出版他的書圖利,除了他的年輕老婆跑掉之外,我們見不到這個惡人受到懲罰。幫助薩德的女僕死於薩德筆下的情節,善良的神父抑制心中的愛意、剝奪薩德寫的權利,最後卻因薩德吞十字架赴死而「瘋狂」。

這些全和我們熟知的「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現世報不合,但薩德雖然是不顧宗教的唯物主義者(例如他對神父說:「祂(上帝)的獨子在受罪時,祂在哪裡?」),卻也曾說:「如果上帝讓有德行的人在人世間受迫害的話,那是上帝在天上為他準備好十分美好的獎賞。」

我比較認同整部電影是描述薩德不論如何都要寫作的衝勁,而非想藉此讓世人了解薩德。薩德因為被懲罰,書寫用的鵝毛筆被拿走。不能夠將心中的「邪惡」寫出來的他,利用了雞骨頭和酒、自身上的血和排泄物不停地寫,他有不停地說、不停地寫的衝動,但他卻也因此慘遭寢具被拿走、食物中沒有酒、衣服被剝光、舌頭被割下等等的酷刑。

獄中書寫不是個新鮮事,在中國,遠自太史公,就是在獄中完成史記,一直到近代還有柏陽等人。一種思想壓制另一種思想,一種言論剝蝕另一種言論罷了,但是越不讓人們有足夠的空間及自由談論,越容易造成被壓迫式的書寫衝動。「鵝毛筆」算是蠻貼切的劇名。

台長: 阿潑
人氣(140)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