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7-19 14:34:33| 人氣18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同村協力,推孩子上青天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圍牆外的老師
文/陳一姍(天下海闊天空網站,希望工程師)天下雜誌287期2003/11/15(2003年教育特刊)

教育已經不再侷限於家庭和學校的圍牆裡。

天災、家庭變故、成人世界的引誘,台灣有愈來愈多的孩子離開家庭、離開學校。

一群社會人士正在彌補家庭和學校出現的缺口。

整整三年半。每週一次,都會見到穿著雲門舞蹈教室黑衫的老師們,在九二一地震災區--南投山間小路上趕路。

為了趕上山區小學的早課,常見纖瘦的雲門老師一肩扛起二十幾個呼拉圈等道具,晚上九點多台北下課,急忙趕車到台中辦公室,打地舖就寢時往往已超過十二點。隔天六點早起,再轉搭兩、三個多小時公車上山。

「第一次去,有一個學生說『老師你別騙我了,你下次就不會來了』,」雲門舞集舞蹈教室執行長特助李松蓮轉述。

但整整三年半,雲門教師來了,又來。在大人忙著重建,到處都是工地的災區,雲門的課成了小孩唯一被鼓勵舞動肢體的機會。「我們希望孩子回憶到九二一,會多一點快樂的記憶,因為有一群人來幫我,來陪我玩,」李松蓮說。

走出圍牆,陪他一段
陪他一段,在家庭、學校體系被解構,價值體系震盪不下於九二一地震的台灣社會,體制外社會力的重要性與日俱增。

台灣家庭與學校的面貌已與過去不同。根據民國八十九年主計處戶口普查,台灣單親家庭十年增加近十萬到三七.四萬戶,其中超過三分之一有未成年子女。而教育部統計,中輟生民國九十年九四六四人,比三年前增加六八%。

「孩子接觸社會的時間愈來愈多了,」台北市少年輔導委員會主任督導張淑慧指出,「但這個社會複雜又多元,身心靈不成熟的孩子很容易迷失。」

前美國第一夫人,現任參議員希拉蕊,在一九九六年就注意到這樣的趨勢,提出「同村協力」的概念。她形容兒童就像蘇俄民俗藝品「俄羅斯娃娃」裡面最小的那個娃娃,包圍在他外面的是負責照顧她長大的家庭,而家庭外圍還有更大的鄰里、社區、學校、宗教、企業、文化等。一如非洲古諺,撫育兒童是整個「村落」的責任。

現代的村落已不再是地圖上的一塊地方,而應該是支持及影響我們生活的價值與關係網絡。目前最大的課題,是要在「價值觀上達成共識,在做法上意見一致,共同建築堅強的家庭與社區,」長期關注青少年議題的希拉蕊說。

在台灣,已有許多熱誠獻身的非營利性組織,堪稱村落的實踐者。他們走入學校、結合社區,透過身體探索、經歷震撼、讓青少年感受溫暖,以行動推動被忽略的生活教育,重塑「善」的價值觀。

播種善的價值觀
「再不動怎麼辦呢?我們這麼努力負面力量還這麼囂張,一定要讓正面強過社會主流,」推動慈濟靜思語教學的慈濟委員陳乃裕說。

台灣最大的非營利組織--慈濟功德會,民國八十一年成立教師聯合會,一開始,只是有些老師會分享在學校教證嚴法師靜思語的經驗。

後來,靜思語教學的需求愈來愈大,為了協助老師教學,教聯會開始辦《靜思語月刊》。民國八十八年,甚至整理出一套教材。還培訓推廣靜思語的種子教師,和全國兩千多位大愛媽媽,可以到各校空白課程去講靜思語。

在小學的課堂,透過一個活動、一個小故事、一個心得,一起分享與內省,「幫校園開一道亮光,」陳乃裕說,「社會太多黑暗,趁著還沒被污染,給他們一點方向。」

不僅是佛教,民國八十二年,由美國傳教士容司提反夫婦創辦的得勝者教育協會,從台中開始推動一連串青少年預防教育。

如今從都市到鄉村,全台灣每年有五分之一國一新生在接受得勝課程,一學年二十堂課,學習「能面對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我們是在進行社會漂白運動,」得勝者教育協會祕書長傅金源形容。

走進位在基隆路橋底下的榮耀堂,位在二樓的社區少年學園,是第一所民間主持的中輟生學園。五年來,每天早上,學園的老師一同為孩子禱告,讓十四位中輟生回到學校,三十九位順利完成國中學業,甚至有二十七位繼續升學。

除了到學園上課的孩子,每天,四位社工騎著摩托車、搭公車,去探訪手上超過一百個中輟個案。

有點遲到,剛剛從天母趕回來的陳貞瑾一邊抱歉,一邊解釋,因為這群中輟孩子作息不太一定,不是很好找,所以找到一定要趕快約了見面,「昨天我運氣很好,打電話正好遇到他剛下班。」

在升學主義依舊籠罩的青春期,不帶利害色彩的第三者義工,用愛填補父母、老師的空缺。

八年前,在台北信義計劃區的信義國中,一群熱心媽媽開始了認輔孩子的工作。每週一次,他們跟認輔孩子約會,一起吃便當,說話。

「我不是老師,我只是阿姨,這樣孩子一旦被你感動,就會講比較多心裡的事,就像跟神父告解一樣,」認輔媽媽團長劉秀月說。

只有愛的經驗
四年前,創辦慈濟慈少社的羅美珠說,其實孩子是善於觀察的,因此身教、感受有時比言教有用。每個月一次,每一梯次歷時九個月的慈少隊活動,一下捏陶,一下到育幼院,或請四肢只剩下一支腿的鬥士來演講。

孩子會感受到義工費盡心思,不拿薪水,也沒有什麼所求,「有時隊輔爸媽只是為了讓他們笑一下,」她說。

同村要協力
跳脫體制窠臼,這些團體反而能有彈性,嘗試新的面向與方法。

以雲門舞蹈教室為例,創辦人林懷民認為,台灣人應該多一點身體自覺,這樣學會與自己相處,才能與他人相處。於是創辦了教室,希望讓孩子學會探索,「讓孩子多點經歷,就會對自己有些自信與肯定,」輔導老師夏光如說。

「我覺得現在的孩子沒什麼生活歷練,」羅美珠也說,因此在設計慈少隊課程時,她特別重體驗。

譬如有一堂課,她帶孩子到愛心教養院,讓他們去照顧病童。看到病童為了吃一口飯,要先把頭扶正,然後一小口慢慢吞嚥,卻能用唯一能動的腳捏陶。「用比較震撼,體驗式的方法,讓他們自覺要好好發揮身體的能量,不要做無意義的事情,」她說。

除了孩子,許多社會團體現在都嘗試進入家庭與學校領域,協助家長與教師適應這個多元社會。譬如:慈濟在全台灣二十幾個區一起辦親子班;得勝者在教材裡,特別增加親子互動的作業,請家長和小孩一起做。

推廣心理健康的董氏基金會,在今年宣導青少年憂鬱症問題時,就特別針對教師開了十個研習班,「教老師不要污名化孩子,」董氏基金會主任葉雅馨認為,第一線老師如果能分辨出叛逆或得病,就能夠幫忙教育家長,成為強大的力量,「而目前老師們很有壓力。」

種樹者不在樹下休息,文明自當興盛、繁榮
希拉蕊用這句希臘古諺,做為她《同村協力》這本書的結尾。

台灣社會也需要更多不休息的種樹者。

台長: 快樂兒童
人氣(185)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