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12-05 11:38:23| 人氣21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知識經濟時代成功企業系列報導(四)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誠品擊潰不景氣 展現台灣美好面----經建會財經法制協調服務中心

【記者侯南芬】 日本女作家新井一二三最近在文章中寫道,她曾經認真考慮搬
到台北,為的是一家誠品書店。香港和新加坡華人如今來台北,必定造訪兩個旅點,
一是故宮,另一就是誠品。十二年前率先描繪台灣為「賭博共和國」的美國《新聞週
刊》,今年三月卻寫出〈新台北的誕生〉,說書店與咖啡店林立的台北,已轉型為亞
洲最適合人居的城市;這十二年來,台北的城市氣質如果有什麼有意義的改變,誠品
書店的誕生和茁壯無疑是最值得重視的指標。
  從仁愛路圓環邊上的一家藝術人文專門書店,到現在遍佈全台四十家分店的連鎖
規模;從起步時一個月六十萬的營收,到現在一年七十五億的營收,誠品的成就有目
共睹。

  一九八八年,正值事業高峰期的吳清友經歷了一場大手術,面臨人生的生死無
常,「既然生死由不得自己,但至少可以選擇如何過自己的人生」,大病初癒後,吳
清友決定在獲利高的餐飲廚具事業外,另創一條實踐人生理想的道路,這造就了誠品
書店的誕生。

  回首當年,誠品書店總經理吳清友表示,創業時的他完全不具備任何經營書店的
經驗,也並非有遠見地看到知識產業的全球性發展前景。起心動念,純粹是從愛自己
的土地出發,希望把生命觀和事業觀結合,選擇能讓自己終身無悔的事業;至於成
敗,當時根本無從預知。

  正因為不把書店經營當作純粹的商業性交易,正因為擁有清楚的價值體系-關懷
人、閱讀與生命,正因為希望將人文、藝術與創意融入生活,誠品才成為今天的誠
品。

  誠品開創了九○年代台灣書店的嶄新風貌,書店協理廖美立指出,除了將書店空
間品質提升與藝文活動的結合外,在台灣政治剛解嚴,文化進入多元自由的時代,誠
品也適時引入大量西書,扮演重要的國際資訊提供者角色。

  此外,誠品不以炒作暢銷書類為經營基礎,從早期就創新類別書區,今天旅遊、
建築、環保、生活風格、吃喝玩樂類書在台灣新興成長,就和誠品帶頭推動,刺激出
版有密切的互動關係。二十四小時營業、結合百貨賣場,也是台灣書店經營的創舉,
對這些創舉贏得消費者的熱切回應,廖美立形容,「常常會被自己嚇到」。

  如果說,新舊經濟間唯一的鴻溝是在於具備傑出創新能力者與未具備傑出創新能
力者的差別,所謂的矽谷精神,不是「e」(電子商務),而是「i」(創新)。立足
台灣十二年來,誠品正是靠著重品質與不斷的創新,奠定了「品牌價值」,獲得廣大
閱讀族群的忠誠認同。
  誠品已是台灣書店第一品牌,在大陸、星、港華人圈中也有不小的知名度。吳清
友表示,下一步,誠品正在為知識產業時代的競爭格局做準備;在全球化的市場中,
誠品必須擁有與國外大型連鎖書店抗衡的競爭能力,而在文化產業領地上,他堅信,
主導權必須掌握在我們自己手中,不能再淪陷。

  吳清友指出,知識產業的發展潛力可觀,今年大中華區的出版品產值就達五千億
台幣的大市場,未來還會高度成長。而高教育水平、資訊科技成熟、民主的台灣,擁
有發展知識產業的絕佳優勢。事實上,台北的自由氣息已成為華文世界藝術家的朝聖
地,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高行健今年二月訪問台北時就說:「對用華文寫作的作家來
說,台北是真正的家」。然而,政府推動知識經濟方案之際,是否曾把目前仍受新聞
局管轄的出版業納入思考?值得深思。

  投資十二年,誠品今年可望獲利,但吳清友表示,現階段誠品擴張的考量仍優先
於獲利,到香港、大陸等地發展已是既定目標。誠品的股東在過去五年來陸續注入廿
億資金,且在宏碁集團、華碩童子賢、殷琪等志同道合股東們的全力支持下,誠品可
說是「自己的土地要自己疼惜,自己的文化要自己耕耘」信念下的集體創作產物。

  經濟不景氣,誠品的成長卻未受影響。今年底,誠品將開設第五十家店,一年將
創下一千萬筆交易、四千萬人次的進出。吳清友說,到誠品來,可以看到台灣好的一
面,看到人們對求知的渴望,看到台灣的希望,讓他相信未來還是樂觀的。


----------------------------------

「經建會財經法制協調服務中心」簡稱「法協中心」,前身為「亞太營運協調服務中
心」,於2000年改名。設立宗旨在推動財經法制之自由化與國際化,目前主要負責工
作包括協調推動「知識經濟發展方案」、「全球運籌發展計畫」,鼓勵地方政府吸引
投資,電子商務相關法規之增修及財經法制之鬆綁。
事項查詢請洽:
台北市松江路85巷9號,TEL:02-25087900,FAX:02-25095434,
E-mail: cedi@sun.cepd.gov.tw
網址: http://www.cedi.cepd.gov.tw

台長: angelo
人氣(212)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典範實務 |
此分類下一篇:知識經濟時代成功企業系列報導(五)
此分類上一篇:知識經濟時代成功企業系列報導(三)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