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羅Cairo :夜晚與晨昏。
兩天停留在這個號稱非洲最大的城市(如果入境跟離境頭尾兩天不算的話),白天時它給我印象是一片霧茫茫;粗略的外觀以我身處Citadel of al-Din居高臨下ㄧ望的照片為證,陽光和自漠邊襲來的沙塵糾纏繾眷,彷彿一縷厚紗密密地壟罩著整個城市,只留建築物隱約的輪廓可見。儘管這些輪廓對比出新城區的現代化以及舊城區的古典,實際上人們日常生活的情形,還有他們活動的小巷落,則有賴旅人
們好奇的步履去發掘。
來到市區中央,會首先被紊亂的交通嚇到。大小車子來來去去川流不息也就罷了,更可怕的是埃及駕駛人習慣邊開快車邊狂按喇叭,好像慢個一秒就會被砍頭似的;在台灣的時候我已經覺得這種「按喇叭文化」夠誇張了,沒想到埃及人是有過之而不及。另ㄧ項令我歎為觀止的是他們的公車:又老又舊又髒,可是搭公車的人別無選擇還是一個接一個擠上去─比沙丁魚罐頭還擠─擠完了以後車子發動,冒出的黑煙飄進了因為沒有空調而大開的車窗,更飄在它所穿越的每條街上。身邊的同伴說,給我錢我也不坐那種公車,我深有同感;只是不懂像這樣明明不必花費鉅資就能改善的公共設施,卻沒有埃及官員想到去做;而同樣的疑問接下來不斷在剩餘的旅途中浮現。
煙塵瀰漫,吵雜,擁擠。這是白天的開羅。
回想第一次與開羅的接觸其實是在夜晚。那天我們抵達開羅機場時已過午夜,大概是因為夜深了,機場並沒有想像中雜亂;甚至落地簽也很輕易地就拿到手(本來除了十五塊美金的簽證費之外我們還準備了一點小費,想說他們如果刁難就塞錢讓他們住口,埃及的tips文化早有耳聞......)。兩張落地簽長得像郵票,只要把它們貼在護照上就可以通行。
ㄧ月底的夜風微冷,卻也吹散了白日蒸騰的迷霧。從機場到市中心的路程約四十分鐘,郊區到市區,由昏黃無語的街燈ㄧ路變成燦爛喧嚷,五光十色,開羅的夜晚似乎要比白晝親切得多。不過由於當時夜已深,車子直奔下榻的旅館沿途並沒有多作停留;直到留在埃及的最後一晚 local leader 帶我們到當地最大的Bazarrs,這才真正體驗到風奇萬種的開羅之夜。
我不清楚這個市集的正確位置在哪(汗),只知道離市中心不遠,就在ㄧ棟似乎(^^bbbb)很有名的建築物以及一個大廣場旁邊。眼看當地人言歡談笑,或競爭生意;商家熱心地推銷物品,喲喝聲、交談聲、笑鬧聲此起彼落;而那些種類繁多,玲瑯滿目的貨品更讓外地來的遊客目不暇給,眼花撩亂:水煙、織品、香料、金的銀的水晶的器皿或飾品......如果此時小販再多說幾句好話或多吹噓幾句,你就會發現的荷包裡的銀子很奇妙地就減少了。
(親身經歷: 我曾經在同一條小街上被兩個以上的小販搭訕,用日語說”好可愛”,用英語說”I love you”。他們有的年輕英俊有的是中年人,但是目的只有一個:多做一樁生意)
亞熱帶的晚風,愛熱鬧的民族性,這一夜竟讓我有置身於中台灣的錯覺。
熱情,親切,喧囂。夜晚的開羅。
要說到開羅的黃昏,我的唯一印象是旅館週邊的幾條小巷以及黃昏市場。那ㄧ天下午我們走訪市郊的金字塔然後回來城區小憩,因為當晚我們就要搭上往南開的夜車,所以得準備點食物帶上火車,尤其是礦泉水。當local leader指點我們怎麼找便利商店的時候,我跟同伴Betty根本沒有在用心聽(大概是看過金字塔以後就昏昏欲睡吧),於是出門的時候完全不分東南西北地亂闖;闖到一條又髒又黑又小的巷子,然後又是另ㄧ條又髒又黑又小的巷子,街道兩旁全是垃圾跟厚厚的沙土,迎面有時走來臉色不善又緊盯著我們看的人,走著走著都覺得會被”看布袋”;更厲害的是轎車衝進來小巷跟腳踏車一起飆速,狂按喇叭,大概是想謀殺行人...........
總之好不容易走到了一個小市場,兩人這才鬆了一口氣好奇地打量”平民市場”的雜貨。除了一些當令的蔬果之外,比較特別的是三兩步就ㄧ攤,當地人的主食”烘餅” (我不知道正確稱呼或翻譯是什麼,姑且稱之),有些還是剛出爐的看起來熱呼呼好好吃,要不是看到這些餅就擺在路邊任由塵土車煙或人的唾沫飛濺,我恐怕已經買來嚐嚐了。(事後在餐廳裡吃到這餅,證明了我的直覺,口感特別挺好吃的.........但是誰知道這些餅又是哪來的呢)
逛過市場一圈以後又”冒著生命”危險走回旅館,才發現我們兩個完全走錯了方向。先不論我是否會喜歡這個小插曲,它倒是讓我看到了開羅另一個面,這個風貌是參加豪華旅團住在五星級飯店的人很難看到的。
髒亂、混亂,卻又真實的生活剪影。黃昏的開羅。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