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08-27 22:01:03| 人氣3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深度的壓力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德國著名當代小說家徐四金在一篇”深度的壓力”中,描述一位年輕女畫家因為評論家一句缺乏深度而將自己導入創作的死胡同﹔最終以自殺結束自己的藝術生命。結尾令人諷刺的是,評論家認為這位女畫家”有發展的潛力,卻缺乏深度呀”。戲劇性的畫下句點。

在現今大敘事瓦解的氛圍中,傳統與現代不停交戰爭奪敘事主導權。各說各話,自成一套體系的論述比比皆是。以小說來說,現今的創作已非昔日歷史之哀嘆,家國命運之所繫。乃轉向個人生活的描寫,瑣碎的獨白等等。文學之泉源不曾枯竭,末日之焦慮世代皆有,老一輩的創作者如陳映真認為”看著自己的肚臍眼自言自語”。此話既出備受新生代讀者,創作者所不以為然。文學創作研究必受當代的社會生活環境所支配,什麼樣的環境就有什麼樣的作品。然而,在這資訊爆炸的時代。作為普通讀者還有新生代的創作者,是否該接受所有的訊息? 接收之後然後呢?

現代生活步調特快,資訊巨量流通發達,時間似乎都不夠用。在急促的步調催趕之下,書和音樂通常一聽即過。也許是想要的東西實在太多了,經典的形朔如江海之無窮廣闊。然而時間就是二十四小時,在吞下這些引介性的知識之後。是否有留時間去給自己消化反芻並作為思維的基礎? 在吞下知識的同時,在更深一步的討論思辯當中,那些東西有轉化到我們的腦隨變成自己思考的一部份﹔或是輕輕碰觸很多點,殘留下來的是一些殘渣? 許許多多問題不管是創作著或是夢想成為創作者在閱讀思考的過程中,皆會遇到。

深度的壓力無所不在。思維的縱深刻度有賴於廣泛且批判的閱讀,在接受資訊同時。讀者可以做批判性的建設或是反思,重要的是。留一杯咖啡的時間給自己暫時離開書本和電腦。

台長: 文字學徒
人氣(32)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