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12-17 03:53:19| 人氣53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新人生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看過帕慕克的《我的名字叫红》及《白色城堡》後,意猶未盡,於是便接著看同是〈土耳其三部曲〉的《新人生》。不過和前兩部作品不同的是,《新人生》的故事性不強,或者說,其實這部小說比較像是一本虛構的遊記。也因為他的故事性不強,文字比較艱深,花去了我將近半年的時間,中間曾一度想放棄,直到年底帕幕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消息傳來,我於是又仰著他的美名,苦撐著把這本描寫現代土耳其災難的小說看完。

故事以一位土耳其大學青年為男主角,並以第一人稱為敘述基調。男主角在校園裡看到一位漂亮如天使般的女學生嘉娜,他發現嘉娜忘了帶走她的一本書,於是他把這本書帶回家閱讀,這本書談論一個美麗的新世界,主角為之著迷,於是回頭去找嘉娜。接著他發現這位女學生和一位帥氣的男學生穆罕默德在一起,男主角心裡有些失落,但沒多久他便發現這位帥氣的穆罕默德死於一場公車爆炸案,而嘉娜也在爆炸案後消失。他為了找回嘉娜,開始坐公車到處流浪尋找嘉娜,也開啟了他的新人生。

終於,男主角在一次車禍中遇到嘉娜,原以為他可以把嘉納帶回家,沒想到卻跟著嘉納來到穆罕默德的老家,也見到穆罕默德的父親妙醫生,經由妙醫生的解釋,男主角才知道,這本神秘的書是自己的叔叔雷夫奇所寫。

另外,他更知道穆罕默德是被妙醫生派出的殺手給炸死了,因為妙醫生覺得自己的兒子穆罕默德被那本書給迷惑了,失去了人生的方向,原本妙醫師派去的殺手只是監視穆罕默德的言行,但後來妙醫師越來越覺得兒子已經無藥可救,一氣之下乾脆要殺手把兒子給殺了。
這本神秘的書像是傳教手冊一樣,接著又流落到其他青年的手中,而看過這本書的青年也都像是著了魔似地,對人生有了新的看法。另外,妙醫師懷疑那場爆炸案現場的屍體可能不是他兒子,於是又要殺手繼續跟蹤那些看過這本書的青年,必要的時候也把那些著魔的青年給殺了。

嘉娜來到妙醫生家裡後,難過得生了場大病,男主角因此對穆罕默德心生妒意,他從妙醫生那裡知道穆罕默德可能還沒死,於是又開始了自己的第二段公車旅行,試圖找出自己的情敵,最後他在一個小鎮找到了穆罕默德,並在一座戲院裡把穆罕默德給殺了。

雖然男主角終於殺了穆罕默德,但他知道嘉娜的心還是停留在別處,於是男主角決定自己回家。過了許多年後,男主角成家立業了,在一次偶然探訪叔叔遺孀的機會裡,他來到叔叔的書房,從叔叔留下的一些遺物,得知叔叔在這本書裡所提到的關於天使的點子是來自一個牛奶糖的商標圖案,於是他又開始了第三趟旅程,想要尋找這家廠商的下落,當他找到這家廠商老闆,發現他又老又瞎,而且他對天使並沒有什麼太特別的看法,於是男主角開始覺得,當初叔叔只是基於閒暇無事而寫了這本書,這本書根本沒有什麼太重大的意義。只是當男主角坐著公車回家,在車上仔細回首自己的一生,為了尋找這本書裡的真理,花去了大半的時間,而且也因為這本書而死了很多土耳其青年,他為這些人也為自己感到悲哀、失落。

帕幕克的這本小說和《我的名字叫紅》、《白色城堡》一樣,都想要探討土耳其文化的特殊性──東西文化交會帶給這個國家的衝擊。小說裡的妙醫師是一位引進西方商品的代理商,但他腦子裡裝的卻是保守的土耳其老舊思想,他不允許兒子穆罕默德看那本書,因為那本書談的是西方基督教的天使。而最令人諷刺的是,雷夫奇叔叔寫「天使」的點子竟然是來自一個西方資本主義的產物──牛奶糖的商標圖案。

小說裡一再出現現代土耳其的國父凱末爾將軍的雕像,因為凱末爾將軍是把西方思想與資本主義帶進土耳其的第一人。男主角也是一個守舊派的人,他常常對著凱末爾將軍的雕像描述整個土耳其的變化,西方商品入侵、西式建築到處林立、西方科技無所不在,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有一次男主角對著被西方高樓建築包圍囚錮的凱末爾雕像質問,當初引進西方資本主義,應該沒想到它像洪水猛獸般來勢洶洶吧,連凱末爾自己的雕像都被淹沒在這些西方建築裡了,男主角試問這是凱末爾預期的嗎?這是凱末爾想要的現代土耳其嗎?

帕慕克擅長以伊斯蘭文學中的「回」式寫作來敘述小說的情節,這種寫法會在同一件事情上不斷打轉,而且是從最外面往裡頭繞,越繞越看見事情的真相。例如,讀者一開始只知道男主角被一本書迷惑,連內容或書名都不知道,慢慢地知道這本書談到了天使,進而又知道這本書的書名就是《新人生》,直到看完整個小說,才知道這本《新人生》是資本主義的產物,甚至連男主角的名字奧斯曼,都是到了倒數第二章才出現。

另外,帕慕克的「回」式寫作也表現在男主角的三次旅程上,他讓男主角在故事裡一再重複地踏上公車旅行,而且每次的路線都很相似,但每次都會對事情的真相有更深一層的認識與理解,就像「回」字一樣,繞著同一個核心,越往裡面繞,知道的越多。

西方文明一步一步逼近,土耳其的古老文明慢慢消失,這裡頭表現的不只是東西經濟、宗教、生活方式的兩相消長,當男主角看著凱末爾將軍的雕像時,他更想表達的是每位土耳其人的困惑,就像土耳其的地理位置一樣,橫跨歐亞,這是他的優勢,卻也是他的包袱,他同時受東西文化的洗禮,但也因此導致更多的文化衝突,他想保有兩種文化的特色,但西方文明挾資本主義入侵啃蝕伊斯蘭的精粹。在這本小說裡,讀者再也看不到《我的名字叫红》裡面愕圖曼土耳其帝國各種文化百花齊放的情節,更看不到《白色城堡》裡那個來自大航海時代威尼斯的男主角歸順為伊斯蘭教徒的畫面。

帕幕克在這本小說裡的文氣是沉重的、艱苦的,他不褒貶任何一方,只是提出現代土耳其人的困惑,而這樣的困惑不只發生在土耳其,也發生在任何西方資本主義入侵的第三世界國家,可能是中國,可能是越南,當然也可能是台灣……

台長: Alex
人氣(536)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書籍評論 |
此分類下一篇:機長 我有問題
此分類上一篇:切.格瓦拉在台灣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