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1-25 23:16:57| 人氣21,167| 回應4 | 上一篇 | 下一篇

古風猶存的台南糕點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擁有四百年以上開發歷史的府城台南,向以其古蹟、民俗、美食等特色聞名全台,不少台南人都深深地引以為傲。在台灣民眾眼中,台南小吃被視為最具代表性的地方美食之一,不僅四處傳播、廣受人們喜愛,甚至這幾年更上了國宴菜單,躋身國家級經典美食之列。

 然而,在我前一陣子的台南之旅裡,偶然發現到:台南美食並不僅僅是小吃具有魅力,它在「糕點」方面的學問也頗為值得探究,不僅是它的風味,更包含了其歷史含意及民俗意義。在台南,糕餅雖沒像小吃那麼普遍可見,不過想接觸糕餅點心其實並不困難,因為它們一樣出現在民眾生活周遭:中式糕餅店座落在大街小巷中,以樸素的裝潢來延續著傳統的技藝;而到西點麵包店裡,也能看見少數中式糕餅;同樣地市場裡也有攤販叫賣著;即使到了安平老街,一家家飾品店中仍夾雜著少數商家,擺著琳瑯滿目的傳統糕點。

 首先要談到的,可說是台南糕點裡最為平民化的一種--椪餅,在傳統市場即可看到多個為一包來販售的,價格亦非常低廉,五、六個只要五十元。椪餅意指一種中空的碟型圓餅,以其膨脹突出之餅皮得名(,或有人以其香味而名之「香餅」);這種餅主要由麵粉、酥油和麥芽糖所製成,是作法簡單、流傳已久的點心食品。雖然現今在台灣各地一些較傳統的糕餅麵包店,都不難發現椪餅的蹤跡,然而台南所產的椪餅是我在別處幾乎沒看過的:它加入了黑糖、麻油等原料,使得口感、風味吃起來與眾不同。一般椪餅通常是鬆軟的薄酥皮,稍壓即破碎;但黑糖椪餅則堅硬許多,甚至可用「脆餅殼」來形容,想在上面戳一個洞並不容易;而黑糖又使其產生一種異於麥芽糖的濃郁焦炭氣味,讓人沈醉微醺;甚至在餅皮內壁,黑糖椪餅所塗有的黑糖膏仍然留,比一般椪餅還增添了厚實、稍具嚼勁的口感。

 黑糖椪餅在早年通常是在婦女坐月子時經常食用,故又稱「坐月子餅」、「月內餅」(算算這餅的名稱還真多);其調理方法為:先用麻油熱鍋,然後把餅平放在鍋裡,餅上方開小洞,打一個蛋進去,與餅同煎,煎熟後翻轉另一面,滴上米酒,如此便成一道滋養點心。昔日用中醫角度來看,黑糖具有活血、益氣、溫補之效,若以現代養生的觀點分析,黑糖椪餅也是值得推廣的一種點心,黑糖含鈣、鐵、葉酸等多種元素,故有舒緩緊張、增強體力、改善血管硬化、防止肥胖等功效;麻油則提供了熱量,可以禦寒、增強活力;我自己還常想:椪餅配上蛋或牛奶、麥片一起吃,還能增加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等其他營養,看來這是一種頗適合當成早餐的餅點。

 接著要介紹的,是現今台灣社會中滿常見、通常作為喜餅或月餅之用的傳統中式大餅。一般而言,這種大餅的外皮,屬於口感酥脆而清爽的台式和生餅皮,或是層層疊成的油酥皮;而內餡則不出:烏豆沙、鳳梨、伍仁、魯肉蛋黃等,近年則出現了椰子、芋泥、鴛鴦(烏豆沙加麻糬)等新口味。不過,台南這裡卻有一種名為「水晶餅」者,堪稱本地獨門風味;此外,冬瓜肉餅也是頗受懷舊民眾歡迎、著名傳統糕餅店的招牌之一。

 首先說到水晶餅,根據舊永瑞珍餅舖老闆所描述,此餅「有肉不見肉」,我乍聽此言,立刻聯想到土耳其的甜點「卡桑底必」(見本台前文介紹),因此我也對它的風味產生極大好奇心,遂購買品嘗。「水晶餅」外表為一般和生餅皮,並不特出;將之切開,內為雪白、類似白豆沙之類的餡料,但組織則稍鬆,以氣味推斷為杏仁粉所製成;白餡裡夾雜些許冬瓜碎末,及不明顯的淡色肉屑,大致上符合了所謂「有肉不見肉」的形貌。就個人感覺:此餅吃來稍嫌單調,因其白餡佔了大多比例,散發出濃厚杏仁氣味,其他冬瓜、肉之類的餡料皆為點綴性質,難以品得其香;但值得一書的原因在於:除了台南,我印象中並未看過「水晶餅」,之前曾發現最接近類似感覺的是鹿港特有之「白片酥」,其口感酥鬆的內餡是以太白粉、糖粉、肉鬆等製成(,或有店以白豆沙為原料)。

 冬瓜肉餅,顧名思義是以冬瓜、瘦肉為主要內容的糕餅,是由大陸傳來的傳統餅類之一,流傳歷史甚至在千年以上,如今台灣還有製作這種餅的店家並不多見;在台南則是幾家老牌糕餅店均有出產,只是名稱不盡相同,或稱「料餅」、「古肉餅」等,所含的材料也因店而異。舉例來說,萬川餅舖著名的「料餅」,因作法頗為繁複而僅在中秋時分才有製作;內餡是以米、肥肉、冬瓜、蝦米、芝麻、五香、月桂等,經研磨、醃漬後拌成;內皮則是麵團先發酵後,拌上麥芽糖而成;將餡包在內皮後,再包裹加上一層外皮,才送去烘烤。舊永瑞珍餅舖的「古肉餅」則是用冬瓜、瘦肉、蝦米做成餡料,這個稱呼是相對於該店較創新口味的「魯肉餅」(含有香菇及魯肉)而取,雖然「古肉餅」是依照傳統配方,仍有許多忠實支持者,並未因時代變遷而退流行。另一名店富香齋餅舖,也有引以為傲、遵循古法所製的「糕皮冬瓜肉餅」,其內餡是將冬瓜切成碎塊,加上以蔥、中藥、五香來拌炒的肥肉,再包上內皮、外皮共三層餅皮而成。

 除了傳統大餅之外,再來要聊聊幾種台南同樣歷久彌新的餅類點心,例如:沙西餅、古月餅、花瓶餅、口酥等。沙西餅這名字聽起來頗為特殊,其實這是由台語發音譯成國字而來的,所謂「沙西」就是柴梳,也就是女性妝扮所使用的梳子,因此這種餅也稱為「柴梳餅」;假如你常品嚐中式傳統點心,可能會發現它就是台灣各地所稱的蒜蓉餅,許多西點麵包店或著名的中式點心店都能看到它的蹤跡。這種餅以大蒜、麥芽糖等做成內餡,因此味道甜、鹹兼具,算是頗受歡迎的一種傳統點心。

 「古月餅」這可就是台南糕點中較為特殊的一種,「古」、「月」相合係一「胡」字,蓋此餅源於清代胡人,原本作法是:餅內包有糖心餡,外表則遍佈著芝麻,要吃前在餅中間塞入炒過之碎肉末,再沾上胡椒食用,很像今天我們常吃的胡椒餅;不過,目前的作法則已演變為:製餅階段就先將調味拌炒好的絞肉、蔥等作為餡料,再經過烘烤而成,吃來簡便許多。

 「花瓶餅」在台南之外也極為稀有,它的外表有如一細長花瓶;其餅內為層酥相疊,並加入胡椒等辛香料調味,表面灑上白芝麻。由於造型典雅,花瓶餅遂成為孔子誕辰上出現的祭禮之一,屆時並有黑、白芝麻之花瓶餅排列在一起,其意為黑白分明,藉以象徵孔子傳道授業的有教無類。

 至於「口酥」則屬於較為普及的糕點,由於每個就做成一口的份量大小而得名,昔日是一種平民化的點心零嘴。「口酥」的組織紮實、口感酥脆,不含任何餡料。大致而言台灣的中、南部比較常看到,如:鹿港、台南的著名糕餅店皆有出產之。

 餅類點心告一段落後,我們要談到糯米、在來米所製作的類別。糯米製成之糕點中,以紅龜粿為大家最熟悉的一種。以前民眾不論是祭祀神明,或小孩彌月、滿周歲,都會製作紅龜粿,先以生糯米磨成漿,榨乾後研磨成粉,將糯米粉揉成團狀,摻入紅花米(色素)來象徵喜氣吉利之意,包紅豆沙(或蘿蔔絲)為內餡,接著用木製粿模印上花紋圖案後,蒸熟即成。目前台灣各地較常看到的祭拜紅龜,常用麵粉、發粉所製作,表面亦無粿模印出來的字樣,堪稱「麵龜」而非「米龜」;而粿模這種工具如今已退居幕後,大概要去郭元益、三協成等餅店所附設之展覽館方可見之。台南尚保有糯米製紅龜粿的傳統,萬川、舊來發等糕餅店即為代表。

 旅遊書籍往往介紹推薦幾家台南糕餅店所出產之鹽糕、桂花糕、涼糕之類的點心,抑或一兩家專賣狀元糕的老牌店家,我想不論鹽糕或狀元糕等,在日常生活似乎還滿容易品嚐的,甚至很多旅遊景點以此類糕點為號召,故本文不擬贅述;我在這裡倒想提及其中一些逐漸式微、被淡忘的糕類食品。

 先談到茯苓糕,它是在昔日廣為流傳、目前已很少見的一種點心,像在台北就可遇而不可求,而在台南的傳統市場或部分餅店偶爾還有販售,但供應量也不多。茯苓為中藥材,具有退火的功能,茯苓糕是用糯米粉加入茯苓,蒸煮而成,為講求口感軟綿,蒸煮時必須注意炭火爐的火候。成品呈現出白皙的外貌,有時在兩片糕體之間會夾入紅豆、綠豆之類的餡料,而吃起來的口感大概是介於鹽糕和綠豆糕之間的軟硬度。(鹽糕由於蒸過,因此較硬而有韌性;綠豆糕則未蒸過,組織綿密而酥鬆。)

 在我的經驗中以安平老街(延平街)某攤子所販賣的糕仔較與眾不同,堪為一著。其外型做成圓餅狀,表面刻畫有菱形格子,吃起來組織跟一般潤仔糕相同,但因原料含有小麥之類的穀物以致糕體呈現黃褐色;中間則夾有花生、芝麻之類的餡。這種糕仔看起來別出心裁,似乎沒有在其他地方看過,不過在我的印象中卻非常熟悉:因為它那菱形格子很像金門糕仔的樣子!

 還有一種比較特別的鳳片糕,目前在各地僅見於少數傳統糕餅店。它的原料是把熟粉(米磨成粉後炒過)加入煮熱的糖漿、沙拉油、麥芽等材料,外表添加紅色素,部分則含紅豆、花生等種類的內餡;口感滑潤而具韌性,吃起來有點像是香蕉飴。在祭典中也可看到,將大型鳳片糕做成動物形狀以替代真正的牲畜,當做供品。

 一般人到台南旅遊選擇糕餅禮品,大多會把焦點放在市中心那幾家老店,但我認為安平一家名為「鳳凰花餅舖」(鳳凰花係台南市花),知名度雖不高,也滿值得大家前往一探究竟。其經營者策略是:將傳統的糕點予以精緻化包裝,藉以推廣中外、並延續美食文化,因此它的商品感覺起來好比新竹的新復珍、鹿港的玉珍齋等名店一樣,跟其他那些台南老店做了精緻度的區隔。該店產品包括本地常見之糕餅類點心,如:鴛鴦餅、肉餅、沙西餅、椪餅、杏仁糕、鳳片糕等,另外更有一些連老店都沒有的餅類,堪稱傳統的庶民點心世界重現,例如:龜仔餅即為一例。龜仔餅外型呈黃色,形狀為兩個串聯的橢圓球,略似小烏龜;以麵粉製作烘烤而成,吃起來有點像硬脆版本的日式饅頭外皮,由於沒有餡,使得其味樸實無華、吃起來也稍嫌乾澀,但一邊吃著一邊很自然地讓人想起古早社會簡單純真的生活方式。

 總括而言,台南的糕餅點心絕大多數都流傳悠久,深具「古老」的特色。有些糕點其實並不罕見,在全台灣各地方都能看得到,也活躍於人們的生活中,但可貴的是那些只在台南古都才保存著的人工傳統技術。儘管這些受歡迎的點心,製作技術已屢獲改良,銷售經營也更趨現代化,但是政府是否願意重視、延續那些非現代化科技所能取代的技藝,使得它們不至於被時代所淘汰,我想這是政府在維護實體古蹟之外,不得不考量的方面。

 前幾段寫到冬瓜肉餅,或是紅龜粿、糕仔等糕點時,我常會想起之前介紹金門美食的內容,由於文化因素,台南很多食物作法和用料是和福建、金門等地非常相似的,不管小吃或糕餅方面皆是如此,這種時空異同之處是頗為奧妙的。近來倡言鄉土認同者日繁,然不免缺乏長久眼光又顯高調之促進手法;其實,從這些生活隨手可得的文化產物的開始追溯,亦不失一種為自我認同紮根最簡單的方式。

 各位看這篇文章可能會發現:豆花、蜜餞之類的台南美食沒有納入討論範圍,這是由於我所界定的糕點定義偏向米麵類所製造、且可以在家裡當成茶點的食品;另外,我也知道這篇文章遺漏了不少街巷間遊走的攤販點心,例如:蕃薯椪、白糖粿、椪糖等,但因目前本身觀察有限,就只好等日後再行詳盡介紹吧!

台長: 公車青年陳右錚
人氣(21,167) | 回應(4)|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美食情報(食記、食譜、飲品) | 個人分類: 美食 |
此分類下一篇:異國風味料理,台北特搜!(一)
此分類上一篇:西亞名點--巴克拉瓦(Baklava)

jojeer
台式傳統口味糕餅
綠豆椪 鳳梨酥 魯肉大餅 白豆沙 鹹糕...
就是對味
我因緣際會駐蘇州
蘇州百年糕點鋪
甚多
但是
食物到底
隱隱牽連著生長文化背景
從小吃到的美食
不會忘記
2006-11-08 09:49:35
阿鐵與阿虎
建議您可以到自強街的小媽祖廟對面的舊來發走走,老闆會很仔細的向您介紹,到台南時我很喜歡到店裡去看看,很有親切感呢.
2007-05-20 01:34:02
CYC

謝謝你的推薦
我曾經聽過舊來發
可惜沒親自去看看
下次一定會把握機會
2007-05-21 01:10:31
kiwichian
我還是常看到賣伏苓糕的人喔
在西門捷運站走出來到東吳大學的路上^^
2009-05-15 11:49:56
我要回應 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 登入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