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2-01-18 19:51:46| 人氣6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漫談動漫》04 iCon作用三:iCon化過程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被角色icon化的周邊商品,擁有兩股力量,一個是經濟層面的被消費慾望,不論這慾望是原本的文化商品所言伸出來的,還是周邊商品本身的言說情境所創造的,另一個就是透過這消費慾望的經濟力量,周邊商品得以獲得更大的傳播範圍,甚至是跨文化跨語言隔閡的;日本的神奇寶貝流行到美國就是很明顯的例子。在這因消費而擴大的經濟基礎上周邊商品的言說力量因而凸顯出來,因此針對某個文本的言說分析,不能只針對原始的文本﹔
例如神奇寶貝,根本不能只針對期漫畫文本或是動畫文本,更不能只針對其電動玩具文本,甚至在所謂神奇寶貝對打機的遊戲方法中,被icon化的視覺符碼可以被當作物品進行交換﹔也就是說,角色icon化的周邊商品被當作符碼進行言說的情形已經超過原有的文化商品文本,至少要根據某個文本概稱來檢視其行銷層面所發生的各種變化﹔例如神奇寶貝的各種商品面向,或者由神奇寶貝模式進一步發展的數碼寶貝系列商品和遊戲王系列商品,在這些例子當中,文本分析必須擴大成icon言說分析。

從網路字典上擷取一段對icon的註解:
a sign (as a word or graphic symbol) whose form suggests its meaning
正如這段註解所顯示,一個被icon化的角色,是一個視覺標記,但是其作用與文字一樣具有言說的能力,而且這視覺標記的視覺形式提供了這標記的意義。即使這意義是在原本的文化商品當中呈現,但是被icon化的角色其視覺形式必須可以運載這些意義的精粹與言說情境,如此未觀看過原本文化商品的人,也能從這角色的icon閱讀到相似的意義﹔例如剛彈機器人,侏儸記公園的恐龍,蝙蝠俠,超人。甚至在一些例子當中,角色icon不須要依靠另外的文化商品發展意義,icon的視覺形式自行發展意義,例如hello kitty,109辣妹,芭比娃娃。

從一個文本將一個角色icon化的行為,在人類文化裡很早就發生了,像是從聖經icon出聖母或耶穌的人偶,或是東方的彌勒佛像及關公像,甚至到近期的專制時代,將樣板人物鑄成銅像供人景仰,這一類的行為可以說都是icon化的行為,也都符合上述icon這字的說明,只是這些icon化的行為都體現在人們當時的主流行為當中,例如宗教行為或是專制的國家機器行動當中﹔而現在則是體現在主流的流行文化當中。

既然這些都是icon化的行為,這三者有何差別,又為何特別提及流行文化商品的icon化行為?宗教,國家機器與流行文化三者的差別在於運用不同的傳播力量散佈文本,剛好是宗教,政治與經濟三種力量,這三種力量分布的範圍完全不一樣﹔以台灣來說,三種力量的傳播力量都還是存在著,但是影響分布是完全不同的階層與不同的言說情境,而流行文化的icon化影響是台灣解嚴之後,經濟影響力量壯大與文化商品多元化才比較明顯。

除了這種散佈權力範圍和言說情境的差異之外,更重要的是宗教與國家機器的icon化是不會改變原有的文本,例如對媽祖的icon化,對國家元首的icon化,因為這兩者都是組織權力集中的狀態。

但是文化商品的icon化,卻因經濟力量的分散與多樣性,不同商品形式彼此相互影響著言說作用。(從這角度,可以稍微聯想關於青海無上師與宋七力兩個具有宗教力量的組織,其icon化的文本產生什麼樣的言說作用?)

台長: ㄚ啡
人氣(64)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