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9-11 10:36:51| 人氣6,30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教你第一流情報蒐集力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為何蒐集情報要鎖定2M2C?如何用「問三給七」挖出第一手情報?從展覽會蒐集情報有何竅門?詹文男傳授給你外界學不到的精采絕學。

撰文:林佳禾


童話故事愛麗絲夢遊仙境中,愛麗絲遇到一隻兔子,她問兔子說,「我到底要走哪一條路才對?」兔子回答她說,「那得看妳想要去哪裡。」談情報蒐集,事實上也是同樣的概念,問題的關鍵不在於「要去哪裡蒐集情報?」而是「你到底要蒐集什麼情報?」

  情報是什麼?翻開辭典的定義,情報乃是「戰爭中窺視敵情的諜報」。大家都知道,戰爭中需要諜報是為了「知已知彼,百戰百勝」,知已知彼,你就知道下一步要怎麼做,所以說穿了,情報的用途就是「幫助你決策」。

  我習慣把情報分成兩種,一種是essential(不可或缺),一種是nice to have(可有可無)。nice to have的情報就好比名人的八卦,你知道也好,不知道也沒關係。但如果你明天要到莫斯科去旅行,卻還不知道當地氣溫零下17度,這就絕對是essential了,因為溫度的情報,會決定你要穿什麼衣服。


能幫助決策,才是好情報

  這是一個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無須擔心沒有情報,反倒可能因為資訊過剩,而流於資訊恐慌與焦慮。尤其在科技產業,資訊每3個月就更新一次,每天都有太多的書要看,我常笑說這是清朝的文字獄再現!

  每天都有一堆新的報告、新的雜誌丟在你的辦公桌上,你總是沒有時間閱讀,只能放進公事包帶回家,隔天再原封不動帶回來。其實這種焦慮是可以避免的,在著手蒐集情報之前,如果能先確定決策需要什麼樣的情報,就可以節省很多力氣。

  假如你是皮鞋公司的專員,公司想要拓展非洲市場,派你去考察,結果你回來跟老闆報告,「情勢很悲觀,因為沒有人穿鞋子。」老闆不死心,又派了一個經理去,回來卻說,「情勢一片大好,因為還沒有人穿鞋子。」

  接連派了兩個人去,得到的結論卻大相逕庭,還花了十幾萬,最後老闆決定再派行銷副總去一趟。這位副總也覺得形勢一片大好,可是他同時仔細觀察到,由於當地人沒有穿鞋子的習慣,所以需要投入額外的教育經費來導入穿鞋的觀念;他也發現當地人在大草原上跑慣了,腳型和我們不太一樣,所以鞋型也要做調整。最後,他還注意到當地人沒有錢,沒有錢不就不能賣了嗎?沒關係,他向老闆建議,當地的鳳梨很甜,可以用鞋子跟他們換鳳梨,然後再把鳳梨賣到罐頭工廠去,換錢回來。

  不管老闆的決定是什麼,這個副總至少做到了一件事:他帶回來的情報是可以幫老闆做決策的。「形勢大好」跟「一片悲觀」對決策並沒有幫助,有用的情報一定要能夠幫助決策。



情報蒐集流程:ISVSA

  談情報蒐集,我習慣用一個英文口訣來記憶:ISVSA,I是Issue、S是Source、V是Variable、S是Strategy、A是Accomplish。ISVSA是一個決策流程,正確的情報蒐集必須遵照這個流程來做。

  蒐集情報是為了幫助理性決策,也就是要降低風險,避免浪費資源。很多公司如果商品銷售不佳,往往直接推出送贈品或者降價的促銷方案,這就跳過中間蒐集情報的步驟,直接進入策略了。事實上,你需要更多資訊,才能判斷滯銷的原因。所以當問題和機會(issue)產生之後,你需要一些資訊來幫助決策,這就是你的情報需求。

  蒐集情報可透過各種不同的管道(source),正確的情報就是可用的變數(variable),假如我要做定價策略,變數就是價格數字;假如我要訂公司營運目標,變數就是市場規模。將變數擺到model裡面去分析,然後形成策略(strategy),最後運用戰術把它完成(accomplish),這就是所謂的ISVSA模式。



鎖定四大情報:2M2C

  一個完整的行銷研究需要蒐集的情報,不外乎2M2C。第一個M是總體(macro)情報,有四種總體情報需要特別留意:STEP,也就是社會環境(society)、科技(technology)、經濟(economics)、政治現況及法令(politics)。第二個M是市場(market)情報,市場可以從兩方面去觀察,一是需求面,一是供給面,需求面包括市場規模的大小、市場區隔、市場人口統計等;供給面包括產業中的廠商數目、產品差異、產業的進入障礙等。觀察任何市場,切記要從兩方面同時切入。

  2M2C的第一個C是客戶(Customer)情報,可以用5W1H來記憶,包括客戶為什麼要買、買來做什麼、花多少錢買。第二個C,則是競爭者(Competitor)情報,首先要確定你的競爭者是誰,然後鎖定所需要的情報。



資料蒐集術1:建立資料庫索引

  蒐集情報可以分成兩種方法:一是primary research(初級資料),一是secondary research(次級資料)。一般來講我們比較常找次級資料,但有時候會需要到第一線去訪問客戶,甚至用模擬客戶的方式來測試員工,這些就是primary research。

  蒐集次級資料,最好能建立一個資料庫,把所有的次級資料做適當的分類。我本身的工作就是賣情報,常常需要在事件發生的當下,立刻提供很多資料,包括產品、技術、市場、競爭,這當然有賴平常不斷地蒐集。所以我們公司有一本手冊,記錄所有各種產業的資料可以在哪裡取得,其他如公司資料、產品資料,同樣也需要建立一個index(索引),不管是網站、雜誌……,都要知道去哪裡取得。

  蒐集次級資料的不二法門,就是把所屬產業領域的2M2C情報,做成一份完整的index,以便隨時都能夠找到完整的資料蒐集管道。



資料蒐集術2:人員親訪

  再談初級資料的蒐集術,首先是「人員親訪」。蒐集情報的人,基本上要有記者的特質,隨時看到什麼人發表什麼意見,都能夠一通電話就撥過去請教。

  人員親訪其實也有技巧:日本人強調訪談開如的第一件事,一定要送禮物,先討論一下禮物,建立良好關係後,再開始蒐集情報。日本知名的野村綜合研究所對於人員親訪,訂立了一個「三七」原則,叫做「問三給七」,也就是當你去問人家的時候,你也要有付出,對方覺得有得到回饋,才樂意與你交流。在這個原則下,凡是可以自行查到的基本問題,最好能省則省,出發前先做足功課,把背景資料都讀過,否則從頭到尾都問,問完時間也到了。

  我的一位同事,跟對方交往到後來,已經不是直接去問問題,而是相約去洗溫泉,兩個人在溫泉就可以交流意見。我建議不妨對每一位親訪的對象,建立一個熟悉程度的量化指標,例如素昧平生是0、見過一次面是1、有電話是2、打電話一定接是3,依此類推。



資料蒐集術3:電訪與問卷

  需要使用「電話訪問」時,切記問題愈少,訪問就愈容易。所以設計問題的時候,儘量把問題設計到最簡單,但也要考慮到自己的需要,千萬不要因為太簡單而無法分析。此外,最好也能將問卷事先郵寄過去,方便受訪者作答,才能事半功備。「郵寄問卷」的回收率通常只有2~3%,回收的比例和問卷長度成反比,透過催收可能提升到10~15%,但是如果要提升到50%,往往要花費非常可觀的人力。



資料蒐集術4:小群體訪談

  一般來說,問卷獲得的資料往往不夠精確,深度也沒有「小群體訪談」(focus group)理想。因為小群體訪談可以根據市場區隔,選定適合的對象,不管是意見領袖(opinion leader),重度使用者(heavy user),或是先驅者(pioneer),都可以對你的產品提供意見。不過小群體訪談時,主持人(moderator)的角色很重要,要讓每個人都能夠充分發揮,把討論議題掌握好。



資料蒐集術5:展覽會場調查

  「展覽會場調查」是企業常用的另一種方式。看展覽也有竅門,最重要是做好時間分配:一定要去聽seminar;其次要親自去訪問競爭者的產品;另外務必要約訪到一些重要的廠商客人,切忌只是瞎逛一圈就結束。如果有同伴一起去就更好了,可以互相協調工作。



資料蒐集術6:實地觀察法

  「實地觀察法」需要細緻的敏感度,不論是員工親自出擊,或是聘請工讀生執行,對於觀察環境,由內到外,所有的人、事、物,都要能在「不疑處有疑」。

台長: No people
人氣(6,300)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消費情報(網拍、網購、買賣)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