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10-27 21:31:07| 人氣5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20091022上課札記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20091022上課札記

 

【線上學習測驗】

一、APA格式線上測驗

(一)學習模式:邊上網蒐集資料邊作答

(二)學習心得:聽到考試都很緊張,因此非常認真找尋答案,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網路資料中。因此個人覺得這樣的模式比傳統授課方式學習效果更佳。因此在授課時加入這樣的線上測驗模式進行教學將有助於學習成效。

二、個人學習風格線上測驗

(一)學習模式:根據個人習慣與實際情形作答。

(二)學習心得:因為題目是針對個人情形回答,因此沒有標準答案,作答時的心情比較輕鬆,但是題目有點多而且加上是英文的描述,邊查字典邊作答,因此測驗快結束時,已經有點無法完全專心了,但是因為這個測驗的內容有點像心理測驗,沒有正確答案的壓力,而分析結果也因人而異,非常具有個人特色,因此對於分析結果充滿了興趣,更能清楚了解個人的學習風格喔!

三、相關資料閱讀

(一)資料來源:線上測驗是否有可能具備與紙筆測驗相同評分效力?,楊亨利、應鳴雄,民國94年,師大學報:科學教育類,50(2)85-107

(二)重點整理:

    1.線上測驗系統若只處理是非題、單選題、複選題等具有固定答案的測驗題型時,並不會產生與紙筆測驗結果不同的測驗結果。

    2.但若是要進一步推展線上測驗系統的測驗題型應用範圍,並於測驗中加入填充題型等具有眾多可能的相同或相似語意詞彙答案時,則需要注意其評分機制的評分效力問題。

    3.本研究在探討各種評分機制的評分效力,主要是以各評量工具相對於教師親自批改評分之成績結果差異,做為評分效力的依據。一個完美的電腦評分機制應該與教師親自批改的評分成績結果相同,因此一個評分機制工具的評分結果與紙筆評分的結果越接近,或是在統計檢定上呈現出沒有顯著差異,則表示該評分機制具有與紙筆測驗相同或相似的評分效力。

    4.綜合資料分析結果,在包含填充題型的測驗中,不同的評分機制在測驗成績的評分結果上會有顯著差異,智慧型評分與紙筆測驗評分間的成績差距,會明顯比一般型評分機制與紙筆測驗評分間的成績差距還小。但「未擴充語意前智慧評分機制」的評分效力無法與紙筆測驗等化,若經過學生實際測驗後的語意擴充,將能使得智慧評分機制具有與紙筆測驗相同的評分效力。

   5.即使本研究證明智慧型評分機制經過語意詞彙關係的知識擴充後,將可具備與紙筆評分相同的評分效力,並不表示線上測驗系統透過智慧型評分機制所評分後的成績結果會與紙筆評分的結果100%相同,這二種評分機制的成績結果間可能只能近似100%而已。

歸納其原因:

   1)智慧評分機制內可能永遠無法將全世界中所有詞彙與詞彙間具有相同或相似語意的關係知識全部建立完整,教師也無法將標準答案相對應的所有相同或相似詞彙事先完全沒有遺漏的建立至系統內,學生也可能因為來自不同的背景,而有許多未預期的答案寫法。

   2)學生在透過線上測驗系統進行測驗時,也可能遭受到電腦環境與技術的諸多干擾或其他隨機性的因素,而導致線上測驗的結果與紙筆測驗結果產生差異,其中包括對於電腦經驗、電腦焦慮程度、中文輸入法的使用、非刻意遺漏答案部分字元等。

   6.根據本研究結論,對於用線上測驗系統做為評分工具的教師及從事線上測驗系統發展工作者而言,可以持續透過智慧評分機制、語意詞彙關係的發展及教師評分規則參數的建立,使得線上測驗系統提供填充題題型時,仍然可具備與紙筆測驗相同的評分效力。

 

 

【修改論文題目】

1.先確定關鍵字(比較不會模糊焦點)

2.掌握好標題的特徵

*簡明的

標題應該簡潔,最好是界於12-15字中間的長度。

例:

(劣)一個…..的分析

一個….的研究

這兩個措詞是多餘的,因每個研究報告都經由確實的資料被假定是由「分析」或「研究」所構成

(優)推進器的動力推進與風力倍數選擇的實驗比較

*描寫的

標題傳達初研究報告正確的要旨。報告的主要變項理論上的議題都被指示在標題上。

例:

(劣)不同膠劑接縫力的實驗比較

(優)橡膠選擇的對於接縫力量實驗比較

*有理解力的

標題為研究報告設定了研究的範圍,他告訴了我們將學到或不會學到什麼。

(劣)太陽能輻射效果在暗室中的實驗比較

(優)在不變的太陽能流量之下目前出產矽暗室選擇….的實驗比較

*有用的

標題讓需要此方面資訊的人找到報告。標題必須包含條件或片語讓研究者可視為搜尋時的索引。

 

1

修改前

透過網際網路國中視覺藝術鑑賞教學研究-融入批判性思考之教學範例

修改後

透過網際網路之國中視覺藝術鑑賞融入批判性思考之教學研究範例

2

修改前

國小中年級視覺藝術鑑賞教學行動研究--以北美館「靜物:物件.紀事展」為例

修改後1

國小中年級視覺藝術鑑賞教學北美館「靜物:物件.紀事展」之行動研究

修改後2

北美館「靜物:物件.紀事展」應用於國小中年級視覺藝術鑑賞教學之行動研究

3

修改前

開放式網路平台進行合作詮釋的學習數位藝術鑑賞教學為例

修改後

數位藝術鑑賞教學之開放式網路平台進行合作詮釋的學習

4

修改前

網路互動平台應用於國小視覺藝術鑑賞教學研究-以鹿港建築之美為例

修改後

鹿港建築之美網路互動平台應用於國小視覺藝術鑑賞教學之研究

5

修改前

數位典藏資源資料庫支援課程教學之內容分析探討--明道中學國中部「臺灣建築古蹟」藝術鑑賞教學為例

修改後

明道中學國中部「臺灣建築古蹟」藝術鑑賞教學之數位典藏資源資料庫支援課程教學內容分析探討

6

修改前

美術圖畫書應用於國小四年級視覺藝術鑑賞教學行動研究以《三角湧的梅樹阿公》和《克利的繪本》為例

修改後

美術圖畫書《三角湧的梅樹阿公》和《克利的繪本》應用於國小四年級視覺藝術鑑賞教學之行動研究

7

修改前

親師協同教學應用於視覺藝術鑑賞教學行動研究:以李石樵《田園樂》畫作為例

修改後

親師協同教學應用於李石樵《田園樂》視覺藝術鑑賞教學之行動研究

8

修改前

跨越美感的距離:角色扮演法國小高年級美術鑑賞教學應用之研究

修改後

角色扮演法在國小高年級美術鑑賞教學應用之研究

 

 

【有趣的論文題目】台灣K產製框架研究

一看到這個題目覺得很新鮮,所以收集了相關資訊.

K歌﹕
從香港來的形容詞
旋律優美﹐很容易上口﹐聽沒幾次就會唱的歌
由於這種曲風很能吸引大眾﹐所以也是一般人去卡拉OK(KTV)常點的歌
因為香港人把去唱卡拉OK說成去唱K﹐所以去卡拉OK會點的歌自然就說成K
如果說一首歌是K歌﹐那就證明那首歌是一首主流歌曲﹐很有可能會紅起來的

系統編號:

097NCCU5375002

出版年:

研究生:

呂理傑

研究生(英文姓名):

Lu,LiChieh

論文名稱:

台灣K產製框架研究

英文論文名稱:

FrameAnalysisofTaiwanKaraokePopMusic

指導教授:

關尚仁

指導教授(英文姓名):

Kwan,ShangRen

學位類別:

碩士

校院名稱:

國立政治大學 

系所名稱:

傳播學院碩士在職專班

學號:

95941007

學年度:

97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10

關鍵詞:

流行音樂;框架理論;創造力;K

英文關鍵詞:

PopMusic;PopularMusic;FrameTheory;
Creativity;KaraokeSongs

被引用次數:

0

[摘要]

本研究以Csikszentmihalyi創造力系統模式」個人、守門及領域三角模式觀點為指引,針對2000年至2008年產製最多Top5K歌作詞者、作曲者與唱片製作人進行深度訪談,歸納出台灣K歌產製框架。研究目的包括:

第一、以框架理論觀點作質性分析,歸納K歌產製流程的框架作用與框架化產製元素;

第二、藉由本研究解構K歌產製模式,提供台灣流行音樂產業未來產製省思。


本研究發現K歌產製者之核心能力,初期是透過「臨摹」領域成功作品習得,日後個人會將「臨摹」加以變形或延伸。「臨摹」建構個人對領域的認知,「臨摹變形」則是基於個人創作習癖,兩者結合形成個人創作風格。
領域框架個人創作有以下兩種形式:

第一、K歌為高度約定俗成的文本格式,個人同意於「結構框架」之下進行產製;第二、K歌產製者選擇創作主題時,受到閱聽人「感情經驗」召喚,以悲傷情歌為主要類型。個人並非純然的創作者,K歌為個人與閱聽人進行之「集體創作」。K歌作曲者為了達到領域要求,從事創作時採用「慣例」造成冗贅性,增進文本的溝通效果。

本研究對象最常用之「慣例」,有以下幾種:

1hook(反覆樂句)手法;

2、古典音樂理論作曲法;

3、慣用和弦。
由於本研究對象為領域中最具代表性的K歌產製者,守門與個人互動方式並非傳統篩選作品模式,而是雙方採取合作方式,共同為表演者「量身訂作」文本。本研究亦發現,領域中較高地位之「大牌K歌產製者」,具有統合個人與守門角色的權限,少了守門干預的個人作為,可以破除既有格式,自由地使用創意元素於新專輯之中。此外,網路科技降低了出版門檻,衝撞傳統K歌產製系統模式。過去被排除於領域之外的獨立音樂產製者,跳脫出「K歌產製創造力系統模式」,尋求另類出路。個人風格導向之產製,加速了流行音樂領域的變遷。

[論文目次]

第一章緒論…………………………………………………………………3
第一節研究動機………………………………………………………3
第二節研究目的………………………………………………………5
第三節研究問題……………………………………………………5
第二章文獻探討……………………………………………………………9
第一節大眾文化論述與流行音樂研究………………………………9
第二節框架理論簡介…………………………………………………23
第三節K歌產製與框架理論……………………………………………28
第三章研究方法……………………………………………………………33
第一節研究設計……………………………………………………33
第二節研究對象……………………………………………………35
第三節研究架構……………………………………………………39
第四章資料分析……………………………………………………………41
第一節個人框架的形成………………………………………………41
第二節個人之領域框架………………………………………………68
第三節個人守門的互動………………………………………………89
第四節K歌領域之變遷………………………………………………97
第五章結論與建議……………………………………………………………101
第一節研究發現…………………………………………………………101
第二節研究限制與建議…………………………………………………103
參考文獻…………………………………………………………………………105
附錄………………………………………………………………………………108

 

台長: yaping
人氣(57)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