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01-26 12:35:10| 人氣10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歸巢小孩與尼特族 美日「長不大」現象漸起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歸巢小孩與尼特族 美日「長不大」現象漸起

【中央社 記者徐崇哲台北特稿】
按照傳統觀念,西方國家小孩高中畢業後,不管升學與否,都該離家養活自己了;東方國家雖不見得有此慣例,負責小孩至大學畢業甚至成家之前也非特例,但一般來說,二十歲以後即是獨立自主的時候了。

然而,這個世代的美國與日本社會均出現大學畢業或已二十多歲仍回家讓父母養的「不長進」現象,在美國稱此為「歸巢小孩」 (Boomerang Kids),日本則是尼特族 (NEET)。

何謂長大?按照美國人口普查局與美國社會學協會定義,三十歲之前完成學業、離家居住、結婚、生小孩、經濟獨立者才算長大。根據去年九月的調查發現,二零零零年美國達到此一定義的男女分別為百分之三十一及四十六,遠低於一九七零年的百分六十五與七十七。

美國賓州大學社會學系教授佛斯坦伯格表示,這不單是美國獨有的現象,雖稱不上舉世皆然,但許多國家均有類似的情形。

佛斯坦伯格教授沒有說錯。日本近年來也出現「什麼都不想做、不知道做什麼、也什麼都不做」的「尼特族」(Not in Education, Employment, or Training)。

此一被日本厚生勞動省定義為無業、完成學業、未婚、不做家事也不參加進修的十五到三十四歲族群,據統計在二零零三年約有五十二萬人,是一九九七年的六倍之多。加上統計學上的「黑數」,實際上尼特族可能突破百萬人。

這種「長不大」現象的原因不一而足,有經濟社會條件變遷所致,也有心理文化層面的因素。以美國為例,七零年代,大學畢業便足以開創事業、養家活口,如今卻似乎不研究所畢業不足以成家立業,如此一來學費負擔加重,想要早日獨立生活也難。此外,現代企業流行瘦身化,過往只要學歷符合即可爭取的職位縮減,求職難度增高,也免不了降低年輕人踏出社會的誘因。

就社會層面來看,避孕藥的發明讓傳統道德觀念大變,年輕男女奉子女成婚的壓力減輕;加上目睹父母離婚的家庭悲劇不斷上演,前車之鑑歷歷在目,自然缺乏成家動力,連帶也削減創業鬥志。

日本尼特族的產生除了具有與美國「歸巢小孩」類似的經濟社會因素外,尚有兩個較特殊的原因。據調查,四成以上的尼特族是因為對於處理人際關係沒有信心,因此寧願家裡蹲。第二個原因是不知道自己能夠做什麼,也不瞭解何種職業適合自己。簡言之,心理障礙是尼特族踏出社會最大的難關,而且值得研究的是,尼特族並不憂心自己不工作,與失業者大異其趣。

二十至三十歲出頭的現代年輕人,普遍來說具有學歷較高、較通曉人情世故的特色,可是卻不代表比較成熟。然而,他們的父母也不一定能瞭解子女為何始終長不大。家住德州休士頓、女兒去年五月大學畢業的四十八歲婦女艾比說:「我們那個時候都想趕快畢業、搬到外頭、找工作、結婚,我不知道你還能夠做什麼其他的事。這些孩子都不急著做那些大人應該做的事。」艾比二十三歲就完成終身大事。

究竟是整體大環境轉變,讓已成年者不去做「大人該做的事」,或是真有心理因素阻卻他們跨入社會,答案可能兼而有之。

自一九九二年開始研究「歸巢小孩」現象的心理發展學學者阿奈特 (Jeffrey Jansen Arnett),在近著《新興成人:從青春期晚期到二十多歲的蜿蜒道路》(Emergin ing Adulthood: The Winding Road Fromthe Late Teens Through the Twenties,暫譯)中提到:「他們未受到要求,所以沒有那麼成熟。這是整個社會與文化環境使然。」阿奈特指出,他的調查顯示,只有百分之十到二十的人能在二十五歲左右明訂人生方向。

追蹤研究年輕人趨勢的市調公司「二十而立」 (Twentysomething Inc.)董事長莫裡森說:「這一代的小孩成長於快速發展的文化裡頭,迫使他們花更長時間做好出社會的準備。現在他們有了獨立性,他們絕對會做好萬全準備,才決定下一步怎麼做。」

940115

台長: 每天都有新領悟
人氣(102)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數位資訊(科技、網路、通訊、家電)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