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02-12 17:32:08| 人氣2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元宵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歐陽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自稱醉翁,是遼北宋著名的文學家和史學家。四歲喪父,家境清寒的歐陽修,是在母親鄭氏的教養下,讀書識字。因為貧窮,買不起紙筆,歐陽修從小就以盧荻畫地學書。十歲那年,歐陽修在偶然的機會中,得到唐代大文豪韓愈文集的殘卷,越讀越崇拜,便立下志願,要和他並駕齊驅。因此,廢寢忘食,苦心學習,終於成為宋代文壇最具影響力的人物,被尊為一代儒宗。歐陽修在二十三歲那年,以第一名高中進士。

他是一個嫉惡如仇,正義凜然的知識份子。他曾經路見不平,寫了一篇義正辭嚴的「朋黨論」。因此得罪小人,被貶到相當於現在安徽省的滁州去當個小太守。在滁州幾年,他不但沒有怨天尤人,反而自稱醉翁,寫下有名的「醉翁亭記」。在貶謫的逆境中,歐陽修看到的,不是淒風,不是苦雨;而是一片令人陶醉的好山好水。這種智慧,實在非比尋常。四十年的政治生涯中,歐陽修從縣令、太守、禮部貢舉、翰林學士,到疏密副使參知政事,可以說大小官都做過。不但經驗豐富,並且政績卓著。最後,由於和王安石意見不合,歸隱在景色優美的杭州,因為他喜歡那兒的西湖。六十六歲,病逝家中,謚號文忠。作品有歐陽文忠全集以及六一詞流傳於世。

歐陽修晚年,自號六一居士,他在自己寫的六一居士傳中,這麼解釋六一的由來,他說:「吾家藏書一萬卷,集錄三代以來金石遺文一千卷,」有琴一張,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壺,以吾一老翁,老於此五物之間,是豈不為六一乎?」去年元夜時 花市燈如晝 月上柳梢頭 人約黃昏後今年元夜時 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 淚濕春衫袖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您剛剛聽到的,是歐陽修的「生查子」,描寫元宵節的懷舊心情。這首詞也有其他版本誤以為是朱淑真所作,其實是歐陽修的作品。「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這兩句,您大概也曾引用過,可見好的文章作品,是不受時空限制的。今天,我們雖然看不到歐陽修的人影,我們還是可以捕捉到他的心情。因為,時代是變動的,而人性中自然的情感流露卻是千古不變的。這首詞以元宵為時間座標,展開一段從去年到今年的愛情故事。歐陽修用強烈對比的手法,先呈現去年元宵時你儂我濃的戀愛情節,再說今年元宵節情人不見的感傷。一喜一悲,寫盡古今多少戀愛故事。



元宵節在中國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也稱"元夕節"。按照中國古代的習慣,"元"指月亮正圓,一年之中有所謂"三元"──正月十五稱為"上元",七月十五稱為"中元",十月十五稱為"下元",故元宵節亦稱為"上元節";"宵"即夜也,所以元宵亦有一年之中第一個月圓之夜的意思。

根據考證,元宵節的來源,有說與祭祀"泰一神"有關。泰一神亦稱"太乙神",主宰人間的風雨、飢饉和瘟疫。據說,漢朝武帝曾久病不癒,求助太乙神後竟奇蹟治癒,乃於元鼎5年(西元前122年)開始建太乙祠壇祭祀,每逢正月十五通宵達旦以盛大的燈火祭祀,從此便形成元宵節張燈結彩的習俗了。

另一說是東漢明帝篤信佛教,於上元夜在宮廷、寺院,燃燈表佛,命令士族、庶民一律掛燈,遂相沿成俗。隋唐諸朝之後,上元之夜放燈的習俗亦已流傳甚廣,並演變成民間盛大的元宵佳節。張燈時間也從一夜增至三夜。到北宋時,放燈增至五夜,南宋更增至六夜,明朝官府發布節假日十天的規定,為中國歷史上時間最長的燈節。

元宵節期間,民間多吃元宵(湯圓)來應節,象徵家人團圓。此外還有掛花燈、猜燈謎、迎紫姑、踩高蹺、舞獅、舞龍等民間娛樂活動。流傳至今,這一連串充滿熱鬧歡樂的慶典活動稱為"鬧元宵"。

如今,每到元宵佳節,各地總要舉行盛大的遊園燈會。大抵古代元宵燈節時人流如潮,節日活動豐富多姿,而古時男女缺乏交往的機會,所以元宵節很自然就成了古時情人相會之日,如歐陽修亦有詩云:"去年元宵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因此,元宵節亦稱為"中國情人節"。

台長: Ka Yan
人氣(20)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