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12-19 15:26:00| 人氣2,954| 回應4 | 上一篇 | 下一篇

嘉義畫都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嘉義畫都……文:李伯男2005

歷史長河的流動促進人文藝術生生不息,「嘉義畫都」這個標籤具有藝術傳承與開發的雙重精神意含,是嘉義人的驕傲與未來的期盼。回顧美術的發展,先輩為嘉義藝術奠立了優良風範。世界陶器史上有「嘉義交趾陶」之名詞-因葉王交趾陶享譽國際而有名。陳澄波入選「日本帝展」,應邀參與「青辰畫會」為特殊會員,領導嘉義西畫界;林玉山領導「春萌畫會」,使嘉義美術表現躍居台灣美術的台面,當時有「嘉義畫都」之稱陳澄波與林玉山影響嘉義美術非常深遠,是嘉義藝壇學習的典範及創作的精神導師。延續傳承使命,播撒藝術種子,吳梅嶺、陳丁奇、曹根、林國治、陳哲等畫室及私人傳藝延續畫都的傳統使命,奠定了文化中心成立之後嘉義美術蓬勃發展。旅外有成的藝術家蒲添生、張義雄、詹浮雲、郭東榮、陳銀輝為嘉義的榮耀,引導宏觀視野。

【日治時代─嘉義畫都】

「嘉義畫都」的由來,從人文薈萃的嘉義美街說起:美街古名米市街,康熙四十二年初建木柵城時,諸羅西門城柵即在此街。為諸羅城糧食買賣集散地,是嘉義富豪聚居之處,富豪延請老師教導子弟,此街教育水準比城裡各地區還高。1895年以後,詩社、裱褙店興生。著名詩社有鷗社、麗澤吟社。裱褙店有西園、仿古軒、文錦、文園、風雅等數家。名儒賴世觀、吳增如、賴壺仙,書畫家蔡文哲、蘇孝德、宋光榮、林玉山、盧雲生,雕塑家蒲添生皆出自此街。文人雅士結合各項文會活動,拉開嘉義美術走上台灣美術重要舞台的序幕。

嘉義詩人雅集之風沿自清代,詩社活動在日治時期達到高潮,「羅山吟社」、「玉峰吟社」、「鷗社」、「嘉社」等,造就嘉義文風鼎盛,發展以「詩書畫一體」的文人畫。1920年代詩人活動常聚於張李德和「琳瑯山閣」,為嘉義地區藝文活動的重心。1928年北 平大學教授王亞南客寓「琳瑯山閣」,促成組織「社書畫會」。1930年「墨洋社」成立,由林玉山授課。賴雨若「壺仙花果園」邀請唐山來的學者指導英文和國學。1929年潘春源與林玉山組織「春萌畫會」,在台南、嘉義兩地輪流舉辦展覽。1931年「書畫自勵會」創設,林玉山指導。1940年張義雄、翁崑德、劉新祿….等組識「青辰畫會」,敦請陳澄波為顧問。嘉義藝文活動熱絡。雕塑家蒲添生曾進日本帝國藝術學校雕塑科研究,並師事雕塑家朝倉文夫八年。1941年返台,於台陽美術協會創辦雕塑部,成就斐然是嘉義雕塑界學習指標

  1926年陳澄波入選「帝展」,隔年林玉山入選首回「台展」,嘉義人士在畫壇漸露頭角。東洋畫方面,林玉山組織畫會領導教學,平時以寫生物象研習,經常水墨即興集體創作,蘊釀參賽的競爭實力,參加「台展」、「府展」表現優秀,歷屆成果豐碩,有林玉山、林東令、周雪峰、吳天敏、徐清蓮、朱芾亭、施玉山、李秋禾、黃水文、盧雲生、張李德和、張敏子、張麗子、江輕舟、馬世徵、高銘村、莊鴻連、吳利雄、楊萬枝等十九人入選,其中以林玉山為首獲特選者多人。西畫方面,陳澄波從入選到特選為嘉義西畫界爭取高榮譽之外,有張舜卿、翁焜輝、翁崑德、林榮杰、陳碧女等五人入選。1938年首回「府展」,台灣日日新報以「嘉義乃畫都,入選者占二成。」作為標題。嘉義繪畫成就深獲關心藝術人士注目,也在台灣藝壇佔領視觀。

【戰後-嘉義美術傳承】

1946年「第一屆全省美展」舉行,嘉義有陳澄波、林玉山、蒲添生受聘為審查委員。在全省美展初期,台、府展健將繼續參展獲獎。後有膠彩畫黃鷗波、詹浮雲、曹根、西畫張義雄、陳銀輝、郭東榮、攝影郭文楙、書法陳丁奇等表現優秀。至2000年之間,另有活躍於嘉義市藝壇者:蔣青融、林竹生、張瑞峰、林國治、蘇嘉男、陳哲、黃照芳、王錦堂、詹清水、李國玫陳政宏、李伯男、藍再興戴明德、邱瓊暖、攝影吳志宏、洪裕翔、黃天成、書法陳仲松、饒嘉博、余碧珠、盧銘琪、李燿騰等人也先後在省展、台陽展、公教美展入選獲獎。

1947年陳澄波因二二八事變波及不幸身亡林玉山移居台北發展。張李德和、吳梅嶺、陳丁奇、林添木、郭文楙、曹根、林國治、陳哲等人在創作及教育獻身投入,為帶動嘉義藝文活動的中心人物。吳梅嶺義務指導家境清寒學生,考上理想的美術科系,栽育無數藝術人才,為嘉義地區美育先驅。1963年張李德和創立「玄風館」開設書道部,提倡藝文活動。1965年張李德和遷居台北,陳丁奇受託主持玄風館,編寫〈初學書法常識〉講義,借佛寺廟宇的講堂開設書法班傳授書法1978年林添木開始傳授交趾陶技藝,使嘉義交趾陶重獲新的活力與生機。1968年「嘉義美術協會」成立,雕塑家蔡順和任首屆會長。創會十週年展提供獎金徵選新人創作參展與出版作品集。1980年配合台灣區運動大會在嘉義市舉行承辦「全省名家大展」。1967年賴兼一、郭文楙等成立嘉義縣攝影學會,每年舉辦全省性攝影比賽,演進為「嘉義影展」。在艱困的環境中,推廣社會美術教育。畫室教學以曹根在吳鳳北路自家開設畫室為先,中西繪畫兼具,自己並創作不斷,身教影響學生,常有即席筆墨揮灑之表演,推動「全民美育」。林國治「藝苗美術教室」推動地方美術活動,栽培不少優秀的美術教師及創作者。「陳哲畫室」升大學美術系的術科教學,學生參加全省學生美展屢獲佳績,獲得碩、博士,任大專院校美術系所教師及從事多元性創作人才眾多。「楊勝雄畫室」「回歸線畫室」「崇美兒童畫室」「黃照芳畫室」等等,私人美育薰陶、美術社團活動與畫室教學延續嘉義美術命脈。

學校美術教育方面,嘉義大學美術學系由師專美教系改制轉形為美術系。嘉義高中美術實驗班輔導升大學美術系,歷屆升學榜首多次。嘉義高商與華南高商廣告設計科傳授促銷產品與視覺傳達相關技能,培養廣告設計基層人員。稚暉工家、東吳工家設有美工科課程。國民學校美術實驗班從大同國小至蘭潭國中培植美術潛能資優學生,延展至高中美術實驗班的學習導向。學校美育從教育推廣而普及於社會,對提昇市民藝術水準有很大的影響。

【文化中心成立─藝術多元面向發展】

日治時期帶動嘉義產業繁榮的「嘉義製材所」有一貯木池,嘉義人稱為「杉池」。池畔樹林扶疏,綠蔭下垂釣為市民最佳的休閒,景色優美,有「檜沼垂綸」之名,是諸羅八景之一。1992年嘉義市立文化中心在這片充滿藝術人文況味的美景地建館,成為推動嘉義市文化藝術的搖籃。1996年嘉義市二二八紀念館興建完成,追念二二八事件受難者,「促進族群融合」為宗旨,由二二八基金會經營。1998年金龍文教基金會接管二年半,推動地方藝文活動,設立研習與學術講習、策展重要展覽。倡導地方藝術價值的提升及傳承,推動地方文化特色的發展貢獻很大。

1994年文化中心改革地方美展辦理方式,以「桃城美展」發掘新秀的方向舉行,經過數次的激烈競賽,每屆皆有不同特色的作品。2003年起「桃城美展」改以「主題性」內容徵件。多年努力經營,已有可觀成果。第二屆起各類首獎特別定名為:國畫類─玉山獎、書法類─丁奇獎、油畫類─澄波獎、水彩類─梅嶺獎、攝影類─歐陽獎、設計及立體類─添生獎等以表彰得獎作者,象徵與本地高成就的前輩藝術家有相同之榮譽。

  文化中心推廣嘉義特色的工藝「交趾陶」與「石猴雕刻」,促進嘉義藝文多元面向發展。日治時代葉王作品曾被送往法國巴黎參加世界博覽會,並入選為藝術組作品,各國驚稱葉王絕技,「嘉義交趾陶」因而有名。日本人稱之為「嘉義燒」,稱嘉義為「交趾陶的故鄉」。「交趾陶」由民間藝師製作為廟宇用品及裝飾之用,長時間在美術活動中似乎不被重視,而有斷層的危機。1978年幸有林添木開始收徒傳授技藝,學生中較高成就者高枝明、林洸沂接續傳承任務,嘉義交趾陶才有繼續發展的生機2000年文化中心成立「交趾陶博物館」每年舉辦交趾陶節和交趾陶競賽,使交趾陶技藝傳承發揚光大。

「石猴雕刻」從猴雕第一人詹龍以來,歷經五十年,聚集四十多人的努力雕鑿,每顆頑石呈現出猴子的萬種風情,已成為嘉義的特殊石雕名號,所用的石材都是地方溪流的原生化石,年代久遠,石猴作品帶有歷史的古意。阿里山上眠月線的天然石猴是個象徵,在山區也有許多瀰猴的蹤跡,八掌溪有各種貝類化石,大自然的條件形成一種多元化創作的環境,配合藝術家的靈眼慧心手藝,石猴雕刻蔚成嘉義最具鄉土風味的工藝產業。文化局每年辦理戶外創作展覽活動,請石刻家在中心廣場現場打刻,成為嘉義重要的新特色。

【嘉義當代藝術面向】

在文化中心成立之前,嘉義美術以繪畫為主流,二十世紀美術活動,可說全賴平面造形藝術家的帶動。文化中心成立後,使用多媒材創作的新人輩出,多元表現的新社團成立。1995年李伯男召集嘉義藝壇新銳,組織嘉義市第一個現代藝術團體「新觸角藝術群」。1997年嘉義市首辦「大地‧城市‧交響曲─台灣裝置藝術展」,由台北策展人黃海鳴主導,成功地把嘉義拉到「台灣裝置藝術」的首屈城市。 1998年留法歸國裝置藝術家王文志在鐵道倉庫成立個人工作室,設立「另類空間」裝置展,畫家陳政宏、戴明德相繼進駐,從事藝術創作,興起了嘉義裝置藝術風氣,一連串的活動表現,培養在地年輕藝術家,也邀請國內外優秀的藝術家前來展出。2002年有四檔當地藝術家為策展人,在「鐵道倉庫」創造嘉義新藝術的活力,同年「嘉義鐵道藝術村」正式由文化中心主導營運,讓嘉義當代藝術可以和台北、台中、高雄等都會及其他縣市閒置空間平行對話。開啟了嘉義新美術發展的首頁。

嘉義當代藝術較具特色的平面造形陳政宏從鄉愁巨石省思蛻變到人與自然對話,表現材質美感。李伯男結合電腦輔助創作的新油畫表現在地人文關懷。鄭建昌「島嶼印記」以單純造型色彩塑造台灣人圖像。陳慶夥以多媒材繪畫表現對自然環境的省思。何國文的抽象繪畫,鄭寶宗以現代畫元素描繪都會建築和人群關係。戴明德以孺梭圖像演繹著繪畫以外的各種可能,從平面延展至立體探索盧銘琪將繪畫、雕塑、太極拳、長笛音韻、現代藝術觀,融入書法創作。有個人特色的立體造型首推蒲浩明雕塑、楊元太當代陶藝最具代表。從事裝置藝術有:王文志、戴明德、王德合、陳箐繡、侯俊明、羅森豪,是近年來活躍於各地甚至到國際上的藝術家。

【期許與展望】

嘉義美術歷經畫都時代先輩奠立精神風範,與戰後艱困年代前輩藝術家美育承傳。如今有文化局領導藝文發展,從圖書館的閱讀、才藝的學習,到「嘉義市國際管樂節」、「亞太管樂節」、「台灣裝置藝術展」「陳澄波‧嘉義人」、「桃城美展」、嘉義特殊的文化產業「交趾陶節」、「石猴戶外創作展」、「玉山遺暉─ 林玉山教授紀念展」等推行。2002年「嘉義鐵道藝術村」推動前衛現代藝術。2003年「台灣美術地方發展史─嘉義地區」出版,期待地方藝文省思,帶動另一波藝術開發的新動力。二十一世紀全球化價值觀的新時代,也是多元價值觀的時代,藝術新領域如:電腦科技藝術、多媒體創作與探研、在地產業工藝的現代化與結合純藝術創新、藝術學術研究與論述、許許多多開發的可能。2005年文化局新局長上任,饒局長書法造詣承襲其恩師陳丁奇高超的技藝,是藝文界人士,長期瞭解嘉義藝文生態,對嘉義藝文將來之發展必有一番創見與帶動的能量。期待嘉義藝壇以「畫都」精神,群策群力,提攜新生代以及在時代中來不及出席的藝術工作者積極發揮,共同為嘉義美術史寫下更璀璨的新頁

台長: 靜謐旋律

豬頭娟
能當嘉義人 真好..
2007-01-26 03:05:00
版主回應
好真
歡迎光臨!
祝妳新年快樂!
2007-01-28 23:41:00
☆鹿谷茶王☆
《有空到森茂泡壺茶吧》 一片片屈捲的茶葉
 看著它慢慢地伸張、開展
 除了一
   陣
   陣
   的香氣外
     讓我們也來品嚐一下
     香氣中的藝文味道....☆森茂茶行★
2007-09-10 18:43:00
版主回應
歡迎光臨 敬請指教!
2007-09-15 00:31:00
花魁彫任刺青
棒喔~
2007-12-27 22:46:00
版主回應
<span style="FONT-SIZE:10pt;">分享與成長如靜謐旋律輕輕演奏在樂章休止的片刻。</span>
2007-12-30 23:53:00
Nuke-Skywalker
嘉義高中校歌超爆笑
http://www.cysh.cy.edu.tw/about/cysh-song.htm
建設新台灣  建設新中國

難怪台灣學生老是精神錯亂嘉義高中是台灣的嘉義高中,不是中國的嘉義高中。

「新中國」是指1949年10月1日建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1949 新中國網站http://www.chentao.com/website/49cn/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網站http://www.fmprc.gov.cn/chn/premade/9099/wjb_zt_wz1.htm新中國外交50年圖片展慈濟高級中學校歌
http://www.tcsh.hlc.edu.tw/introduction02.htm
巍峨超越中央山,坦蕩不讓太平洋
2008-09-02 08:14:00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