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2-03-22 09:40:19| 人氣11| 回應0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牢養”破繭 (2) (3) 馮曼珮的優惠好物9539761091

無標題文件

江蘇|陳君佑         1       傅老頭在同齡人中學業優秀,原本可滿懷信心考入高校的,卻因那場“文革”浩劫,他的大學夢隨之破碎,只得回家“修地球”。   后來,大學門倒是開了,但需三級推薦,名額又鳳毛麟角。“朝中無人莫做官”,“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后代只能住地洞”,傅某人祖祖輩輩種田,這上大學、參軍的好事能攤上他?   如此,傅老頭雖然一肚子學問,又胸懷宏志,卻一直無法跳出“農門”,過著日升而出、日落而歇的單調日子。   再后來,政策有些松動,不甘寂寞的他為改變命運,搞過小規模養雞,但不幸發生雞瘟,偷雞不著蝕了米;他想買輛三輪車跑運輸,可信用社怕他還不上,不給貸款,運輸夢又成泡影;他想進鄉鎮企業發揮一技之長,但苦于沒后臺,一直夢難圓。   屢遭挫折后的傅老頭從此自暴自棄,暮氣沉沉;因為家里窮,傅老頭過而立之年也沒娶上婆娘,這更令他渾渾噩噩,破罐子破摔,過著“今天有酒今天醉,不知明天是何時”的“魔鬼日子”。   你聽孩子們唱的:“傅老頭,缸壇凈,老鼠不愿進他門;傅老頭,懶漢人,燒餅套頸懶得啃;傅老頭,想翻身,鐵樹開花日西升;傅老頭,沒人疼,一生一世當光棍。”   吃不飽、餓不死;干這不行,干那不通,失去奔頭的傅老頭忽萌生起徐霞客式周游世界,以乞為生的想法。反正自己是“一人吃飽,全家不餓”,干乞討,無拘無束,優哉游哉,一不偷二不搶三不犯法,總可以吧?   有此想法,傅老頭便付之于行,讓村支書打了個證明,開始周游列鄉,四海為家,以低三下四的人格,虔誠謙恭的態度,甜言蜜語的表述,力圖贏得人們的同情,謀得一點點施舍,分得一小碗剩飯。       豈料,社會這也容不了他,回報他的非但饑腸難填,還有源源不絕的白眼、嘲弄、譏諷。每每此刻,他趕緊拿出“護身符”——蓋有村里紅印的乞討證明作解釋,以證實自己的無奈,洗刷自己的不白,可人們橫豎嗤之以鼻:這年代金牌都可偽造,弄張乞討假證明還不易如反掌,時下有幾張證明真的?四肢齊全的,不好生勤勞致富,卻干著這營生!   無路可走,在外飄蕩幾年后,傅老頭又回到村里,可不想當年的泥磚房業已塌陷,村里也沒給他留下一分承包地。村里人以為他早“凋謝”了,年輕人對他根本沒啥印象,沒曾想到他竟突然“起死回生”,令村里一時束手無策。   村支書先是趕緊為他臨時搭建棲身的草棚子,安排他吃“百家飯”,而后出面幫他聯系廠子,指望讓他當個門衛差事什么的,以解決他的“第一需要”。然而老板們一聽他的名字和經歷,無不擔心監守自盜,一口回絕。    “百家飯”不好吃,盡看人家臉色,傅老頭生存難以為繼,就改行操起新“職業”:小偷小摸。于是,今天這家少了一個蛋、一袋米,后天那家又少了一只雞、一桶油……   偷盜成性,屢教不改,傅老頭搞得村里雞犬不寧,令東鄰西舍很是厭惡,村干部極其頭疼,見他就像遇著瘟疫。長此以往,如何得了?終于一天,村里做好材料,村民聯名蓋上手印,隆重地把傅老頭給“送”進了派出所。       2       傅老頭感到很是委屈:“飽漢不知餓漢饑,不就是一個蛋、一只雞的雞毛蒜皮嗎?都是鄉里鄉親的,多大的事兒,用得著把我送進來?”   在派出所,警察訊問:“說說你一個體格健全的,為什么放著正事不做,卻要干那種偷雞摸狗的小人之事?”   傅老頭并不怯場,振振有詞:“你這就有點站著說話不腰疼啰!田雞要命蛇要飽,你想想,你們個個都有活干、有飯吃、有妻室,還有存款,我呢?糧無一粒,地沒一寸,房無一間……純無產階級一個,吃了上頓愁下頓。將心比心,換位思考,當一個人連最后生存的底線都被抹掉了,你說他不偷還能干嘛?”   警察一時語塞,隨即呵斥道:“這就是你去偷的理由?你不覺得這荒唐不堪嗎?”       “荒唐?!我咋不覺得啊?我原本可以上大學,但這扇門對我關了;我想跑運輸,可貸不到款;我想進廠子,可人家要的是干部子女……這不是我不想做事、做人,而是人家不要我做事、做人,我也無法做人。我就像蹲坑,已經很努力了,但結果總是個屁。”   “你這是強盜邏輯!不缺胳膊不少腿的,為什么人家能靠雙手養活自己,而你不能?”   “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全世界都知道吸煙有害健康,但人類為什么總本末倒置,提倡戒煙而允許產煙呢?這么說吧,養活自我的方式有多種多樣,我單薄瘦小,不是干農活的料,我是讀書人。”   這個世界,有許多問題是經不住問的,也是不好問的,一問就問出了亂子。警察辯不過他,就不再審問,干脆三下五去二地將材料做足做全,把他交給法院了事。最后,法院根據群眾的強烈要求,勉強給他上限判了一年半。     3   監獄,是個人人懼怕去的地方。傅老頭感到自己很冤枉,一萬個不情愿,但龍擱淺灘,虎落平川,沒法子,自認倒霉。   開始,傅老頭情緒低落,很不服管。但不久,他意外發現“新大陸”:這里根本就不是地獄,而是他的“天堂”,自己居然再也不用為吃飯問題犯愁了,甚而不禁“喜上眉梢”。      監獄里一日三餐,像機關、部隊按時吃飯,不僅主食天天有米飯、饅頭吃,中餐菜肴還隔三差五地搭配著紅燒肉、馬鮫魚等葷菜。   這是他多年來第一次吃到肉,他把肉小心翼翼地放在嘴里反復咀嚼,一小口一小口地慢慢品著,發出“吧唧吧唧”的聲響,生怕肉片一溜煙滑下喉嚨,沒了滋味。這讓獄友們看了很是笑話。   “就差抽不上煙,喝不上酒,否則這日子就更完美了。”傅老頭津津樂道,美美地想。   在監獄,不僅“飯來張口”,還“衣來伸手”。監獄發他夏服、春秋、冬裝各兩件,鞋子兩雙,一張鋪、一床被,夏天還發有席子;熱水瓶、水桶、杯子一應俱全。   傅老頭摸著光溜的墻面,看著碧滑的地磚、雪白的天平,心滿意足,“真是神仙過的日子,只愁太陽落山得太快呢。”他甚至后悔來晚了。如此無憂無慮,“牢”有所養,僅半年光景,老傅頭就胖了10斤。       傅老頭是監獄里的文化人,獄警很少安排他體力活,一般只讓他負責抄抄寫寫,組織犯人學習。這監獄對傅老頭來說就像療養院,他活得有滋有味,很有規律,早晨6點30分起床,洗漱、整理內務,把被子疊成豆腐塊。   吃過早餐,別人出工后,他便在監舍干“機關活兒”。監獄里有花園、籃球場,放風時可以隨便溜達,何況獄警對他這種輕型犯管得較松,“只要不出高墻電網的大院子就行。”老傅活得愜意、自在、悠然得很。    傅老頭儼然像個療養院的老干部,每天都看新聞聯播,閑來無事就看書看報,練練字,有時還跟獄警下下棋。他在監獄做了有生以來的第一次體檢,和以前生病硬扛著不同,生病了,有人來看望,有醫生巡診,病重還有專人來照顧。   前列腺炎發作,獄醫治不了,就由兩個獄警陪著去社會醫院診治,風光極了。“他們扶我上車,從不跟我呵斥,比農村兒孫滿堂的老人都福氣!”   傅老頭感受到了久違的溫暖,可好日子還沒過長,他就接到了刑滿釋放的通知。聽到這個“喜訊”,他滿臉的不高興,懇切地對管教干部說:“我不想出去,你們再向上頭反映反映。”世上竟有這等想把牢底坐穿的人!弄得監獄一頭霧水。   但這由不了他做主。   “這明顯是監獄有意在甩包袱嘛。”傅老頭堅辭不受,賴著不走。   監獄拿他沒法治,一個電話召來村干部接監。支書做他思想工作:“別犯傻啦,快走吧。你吃了睡,睡了吃,除了吃飯還有看病,監獄是你爺,愿兜受你?”   減刑要寫悔過書,傅老頭橫豎不寫,還嘴硬:“我敢作敢當,沒啥后悔的!”   支書也拿他沒法子,只好為他代寫了悔過書。“他犯法,我寫悔過書,我當他孫子呢。天下有這理?”支書憤憤然。       4       聽說“還鄉團”回來了,村里人個個提心吊膽,惶惶不可終日。更為難的要數村干部,在傅老頭如愿度過一年半“牢”有所養的美好時光后,他的養老問題再次擺上村委會的議事日程,成了村干部的心病。   村委會是“五保老人”供養的第一責任人,傅老頭雖然夠不上“五保”條件,但他不會種田、不會操持家務,必須把他當“五保老人”來供養。村干部忙著為他重新修繕房子,添置生活用品,挨家挨戶地去籌集口糧,并派義工輪流照看檢查他的日常生活。   一時半載還好對付,在日益“空心化”的農村,時間一長,這供養經費便捉襟見肘,成了難題。沒法子,村干部三番五次地跑鎮政府、找縣民政局,為這個額外的“五保老人”爭取保障。經多次報告申請,最終得以由縣民政局每月定補300元“包養”。   真是“懶人有懶福,爛泥菩薩住瓦屋。”村民們看在眼里,心里很是失衡。   可傅老頭并不領情:“又不是我要回來的,我原本在那里待得好好的嘛。你們要真的看著我煩,就幫幫忙,找上頭去說說,讓我早點回‘局’里去。”   哎哎,真拿傅老頭沒法治。   傅老頭很快又感到這養老生活跟“局”里存在很大落差。每月300元,平均下來一天也就10元,根本就是杯水車薪!“米都2元多一斤,肉十七八元一斤……10元一天,喝西北風啊?”   他原本偶爾還能抽包低價煙,如此一來等于徹底斷了他的自配資金來源;還有房屋簡陋,墻面露磚,場地塌陷,墻角處一只大肚子蜘蛛正專心地織著網,繁衍著后代……在他看來,這日子根本就不比監獄強,每每想到傷心處,昏黃渾濁的眼里就不禁流下兩滴老淚,越發留戀監獄那段“幸福時光”。   無事就易生非。傅老頭不管自己多么猥瑣,卻都要去影響教導別人。他成了村里的“問題專家”,這也不稱心,那也看不慣,動不動就提意見,甚至煽動群眾對抗。   “都已把你當爹伺候了,你還要咋地?”村干部頭疼至極,見了他就像心里吞了只蒼蠅。但傅老頭壓根沒一點感恩之心,對一個本來就為養老而進監獄的人,一旦離開“養生之地”就意味著“最后一條生路”也給堵了,又何來感激、廉恥之心?       5       日子難過,窮則思變。傅老頭手腳不靈,腦子管用,點子不少。   一次,他看到一則電視新聞:一個窮人為了治病,主動犯罪入獄,進監后不僅“牢”有所養,還實現了“牢”有所醫。這條新聞再次點撥了傅老頭,讓他豁然開朗,他決定“這次要搞點大動作”,通過搶劫犯罪來改變自己的命運。   經過縝密思考,他確立一個搶劫“原則”:不搶鄉里鄉親,不結這個近仇。   某天,傅老頭不辭而別,悄悄背井離鄉,過起現代派的流竄生活。一路上,有錢就買票,沒錢便逃票;到了一地,有錢就下館子,沒錢就再偷再搶。這幾乎成了他全部的生活和職業。    下面便是傅老頭出獄后,不厭其煩給村里人講述的搶劫經過實錄——   “車站廣場,人流熙攘。我身無分文,餓得腦子一陣陣暈厥,腸子一陣陣痙攣。我擦了把虛汗,決定開始‘動手’”。   “售票處,買票的人排成長蛇陣,一個中年婦女手里舉著三張‘老人頭’,一步步向售票窗口挪。機會來了,我湊過去用力一抻,扯下100元。那女的驚恐地回過頭來,我趕緊掏出水果刀,威脅道:快喊搶劫!”   “是威逼她不要喊,喊就捅死她吧?”有人訂正道。   “不懂不要瞎插話!是讓她喊,她不喊,我哪指望她把我帶進一日三餐、無憂無慮的監獄?”傅老頭解釋。   “刀有多長?”   “不長,就是一般的水果刀唄。”他用手比劃著長短。   聽者一陣哄笑。在村里,他算是個“見過世面”的人,有不少“粉絲”,閑時,人們便自覺地過來,或隨便找個地方坐著,或挨著墻壁、門檻站著,安靜地聽他講故事。這讓他很有成就感,過足了“頭領癮”。   “沒辦法的事,我也是迫不得已。”傅老頭淡淡的,他已習慣了這種場面,總是慢條斯理,處寵不驚,又像個說書老手,善于埋下包袱,很能控制場面。   “殺人還迫不得已?新鮮!”聽者莫名驚詫。    “那女的喊了嗎?”人們聚精會神,眼神越發光亮。   “她一看是個瘦小枯干、臟兮兮的老頭站在身后,手里攥著缺了一個角的百元鈔票,以為我是個精神病患者呢,嘟囔了一句‘神經病’!竟轉身繼續排她的隊。我當時那個氣啊,想她怎么就不喊啊?一喊,警察一來,不就成全我了嘛?”       “傅老頭,你還光榮啊?!”每遇他炫耀這些“輝煌史”時,村干部都要阻止他,不讓他講。他才不管,依舊樂此不疲,唾沫四濺。   “我就不信不成,繼續尋找目標。在廣場西側,一個‘雙肩包’目標出現了。‘把包給我!’我跟在她身后連喊了幾聲,對方居然愛睬不理的。我沒法,只得小跑幾步沖到跟前,拉扯她的背包。爭搶了一陣,我終因體力不支漸漸落了下風。哎嘿!畢竟年齡不饒人,連一個小女子都對付不了啦!”   人們又是一陣哄笑。   “我再次掏出水果刀,讓‘雙肩包’喊‘搶劫’。這個女孩倒   是聽話,果然喊來了警察。”   “你如愿以償地進了‘局子’?”   “算你聰明。公安將我‘推薦’給了檢察院,檢察院又把我送上了法院。審判庭上,我一點都不緊張、不含糊,不但沒避重就輕,反添油加醋地盡量把罪行說得重些。我心里只有一個期盼——判得越重越好!”   “法庭調查結束,法官讓我作最后陳述。我說‘敬愛的法官先生,你再好好審審,不要判得太輕啊。’說實話,我的想法只有一個,進了監獄,就不必再為吃飯問題而四處勞頓了。”   “我的陳述引起法庭一片哄笑。見多識廣的法官大概也第一次看到像我這樣的被告。庭長硬是屏住笑,說這是法庭,請你嚴肅點。我說我是認真的,一點也沒開玩笑的意思。”   “最后,我因搶劫罪被判處有期徒刑6年,另加罰金1萬元。我對此一無怨言,別說1萬,就是6萬、60萬,哪怕600萬,我同樣照認,數額再大的罰金對我來說都是張白條。嘿嘿,我有錢還用得著想坐牢?法官都快管我叫‘老娘舅’了。”   每每搶劫得逞后,傅老頭都如愿以償進了監獄,吃上“皇糧”;而每次重獲新生后,又積極尋找、創造再“進宮”的機會。       6       監獄,對傅老頭來說一切都那么地輕車熟路,熟悉得就像在自己家里一樣。   “我與眾不同,我可是自己爭取來的!”在監獄,在獄警、獄友面前,傅老頭一副神圣不可怠慢的老資格作派。   在監獄,傅老頭結識了一個獄友,還是老鄉,由于這層關系,兩人走得較近,無話不談。獄友言談中流露出怨倦牢獄生活,想早些跳出樊籠的想法。家鄉,是一個令傅老頭十分冷漠而又厭惡的名詞,他睜大眼珠,很是不解:“這里有啥不好,回去咋個活法?”   獄友說,家里來人啦,還帶來了視頻,說家鄉變化大著呢,能早日回去,不僅不會受到歧視,還能自食其力;即使喪失勞力,也能享受“低保”。傅老頭沒有“家人”,自然分享不到這個“福利”,他只是聽在耳里,將信將疑。   傅老頭在監獄里一如既往地保持著“自重自愛”的“尊嚴”,堅持看新聞聯播、看報紙,了解國家大事。隨著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的不斷推進,聯想起老鄉獄友的話,他對外面的世界開始越發關心,對國家脫貧攻堅的政策和“業興、家富、人和、村美”的發展藍圖,尤其關注,漸生憧憬。   那天,傅老頭從報上看到這樣一則新聞:自7月1日起,全省低保平均標準提高到771元/人月,比上年同期增長6.3%,平均低保標準占上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2%、居民人均消費支出的35%……這讓傅老頭第一次感到熱血奔涌,心潮澎湃。   那天,傅老頭終于鼓起勇氣,鄭重其事地向獄警提出申請:“我要求減刑,提前出獄。”   這一破天荒舉動,讓獄警難以相信自己的耳朵,睜大眼睛審視著他:“你不是發燒吧?你不是想把牢底坐穿的嗎?”   “不了!我改變主意了。”   “?”       “外面的世界變得很快,很精彩!”這時,傅老頭心里其實已有了自己的“小算盤”,不再滿足現狀,他要“走出去”,渴望更美好的生活。   “想透了?不反悔?”   “不反悔!”   主意打定,傅老頭像變了個人樣,在監獄里表現得異常積極主動。半年后,監獄根據他的表現,決定給他減刑提前釋放。   由于傅老頭是“入獄養老”的特殊對象,村里對他高看一眼,特地前往“接監”,這讓他有種“非同凡響、榮回故里”的莫名清高。   村里已完全今非昔比,山清水秀,環境優美,空氣新鮮。村綜合服務中心、活動中心、養老公寓、廠房……一排排樓宇聳立眼前,令傅老頭眼花繚亂,目不暇接,感到既親切又陌生。   在村養老公寓享了一陣清福后,傅老頭不甘寂寞,又有了新的念想,主動要求做些揀菜之類力所能及的活兒。“你一旁歇著吧,公寓也不缺你這個‘干癟茄子’。”管理員朝他沒頭一碰冷水。   傅老頭樂呵呵地并不計較,不讓揀菜,他就另辟蹊徑,寫“保護樹木”“保護小草”之類的小牌子,插在院里草坪上;編寫老年歌,組建老年合唱隊……“呵呵,這是我專業特長。我都吃了大半輩子閑飯,不能再吃下去了,我也是娘養的,不能背著‘懶蟲’的罵名進火葬場……”   人們開始對傅老頭刮目相看,問他何以像變了個人似的,他靦腆地說:“還不是‘壞制度可將好人變成壞人,好制度能將壞人變成好人’?”   傅老頭開始對生活充盈著信心和期盼。有消息靈通人士透露:他看上了比他小七八歲的“五保戶”徐媽媽;而徐媽媽也有“那個意思”。   +10我喜歡

上周末,《奇葩說》第六季第四期播出。辯題是:奇葩星球美術館著火了,一幅名畫和一只貓,只能救一個,你救誰?   名畫代表高雅的藝術,貓代表弱小的生命。顧名思義,探討這個話題,本質上也就是在討論藝術和生命二者價值的孰輕孰重。   倡導救名畫的是正方。二辯黃執中從一上臺就把立意定得非常高,認為救貓是受限于認知低下,只顧及到“近處的哭聲”,而救名畫則代表上升到了更高的精神層面,是因為聽到了“遠方的哭聲”,看懂了藝術的價值。       不得不說,聽起來,這無疑是很高級的價值觀,也很難辯駁。   接下來就是李誕的出場,他代表反方,要從黃執中的手中搶票。而他所用的方式卻無比簡單,就是用一種看似輕松卻又極其接地氣的方式,來一一拆解對方所打造出的“高級感”。   相信有很多人和我一樣,在看過這期節目后,都成功地被李誕在現場所做的精彩言論深深折服。這段辯論只有9分鐘,卻屢屢爆點,實在是令人直呼過癮:   藝術最大的價值,是永遠地活在人們的心中,而生命最大的價值,是活著。   遠方的哭聲也很可憐,但我們每個人還是要從樸素的地方做起,近處的哭聲你都不管,你管得了遠處的哭聲嗎?   辯論中他還多次提及“自私”二字,承認自己就是一個很自私的人,別人想著文明,理性,只有他想著救貓能給自己帶來什么好處。   最后,他不無自嘲地發出了直擊靈魂的拷問:為什么好像只有我是這樣的人?       可是真的只是他是這樣的人嗎,其他人都活得毫無私心嗎?當然不是。   相反,在聽過太多欲蓋彌章的掩飾之后,你會發現,”自私“得如此坦誠的李誕才是真實且睿智的。   一直以來,在傳統觀念里,自私代表的都是某種道德上的瑕疵,只有無私、奉獻、犧牲之類的字眼才是偉光正的,所以在面對選擇時候,個體往往也會被要求舍棄小我,顧全大局。   但事實卻是,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一個連自己都活不好的人,他連自己的意愿都正視不了,連身邊的人都照顧不了,又怎么可能有余力去顧及世界?   李誕說,這個世界的維系靠的就是我這樣“自私”的人。我們這樣自私的活著,但是不傷害別人,這個世界才能運轉。   真的。不管是救貓,不是救畫,允許每個人在不傷害他人的情況下,有尊重本心做出選擇的權利,要遠比動輒扯起虛無縹緲的高尚大旗要來得務實得多。       眾所周知,這己經不是李誕第一次在公眾場合以戲謔的方式承認自己的“自私”與“淺薄”了。   其中最為圈粉的,當然要數他的那句名言:開心點朋友們,人間不值得。       但就是這么奇怪,如此自私淺薄的李誕,不僅不會惹人厭煩,反而還能在娛樂圈頻頻爆紅。要究其原因,其實也簡單,因為在他的身上,公眾可以感知到一種輕松釋放自我的力量。   他讓我們明白,做人有時候也可以不用活得那么緊繃,那么壓抑,那么絕對正確,與成不成功相比,自己開不開心才是最重要的。   在我們從小所接受的教育中,都在被鼓勵要樹立宏大理想、高尚情操,要多為大局著想,要努力討取他人的歡心,成為一個受人歡迎的有志青年。   可當我們以此為目標去生活時,往往只會換來現實的重重打擊。因為哪怕拼盡全力,我們依然無法活成這個世界所要求的樣子。   于是,在無數個夜深人靜時分,卸下那些理想主義的包袱,我們看著自己筋疲力盡的心,一定也曾問過自己,生活己經如何艱難,為何還要自己為難自己。   是啊,對于普通人而言,能活好當下,顧好眼前,本就己經是很了不起的事了,為什么還非得談什么宏大理想、高尚情操?   如果多考慮自己的感受,多按自己喜歡的方式生活,真的能讓自己開心,又為什么不可以?   所以,與其說李誕是“自私”的,我更愿意把他的這種生活態度理解成一種看清生活真相后的通透與豁達,是把那些所謂深刻的高遠的東西都化做實實在在的活法:   為自己而活,為眼前的快樂而活。   這不叫自私,而是生命最基本的意義與價值之所在。我們首先應該把自己活成自己所想要的樣子,然后才能扮演好其他角色。     寫到這里,想起前不久看到的一則頗有意思的新聞。   上海中心城區某小學一年級的一次語文考試中有一篇閱讀理解,素材是“孔融讓梨”的故事,其后的閱讀題中有一題是“如果你是孔融,你會怎么做?”。   全班40多名學生中,只有一名學生如實回答“我不會讓梨”,結果被老師打了一個大叉。孩子父親看到后覺得有疑義,就將試卷拍成照片發到微博上,在網上引發了熱議。   很顯然,單從語義層面上看,孩子的回答并不存在問題。老師之所以判錯,是基于我們生活中一直潛在的道德評價標準,認為利他才是正確的,利己則是錯誤。   后來曾有記者在采訪中問孩子,為什么不會讓梨,孩子給出的答案是,他認為4歲的孔融不會這樣做,并堅信自己沒有答錯。   其實看完這段采訪,我當時真的挺感觸的。   孩子還小,所以他是誠實的,有勇氣直面人性中利己的本性。但很難講,在經過這么一翻教育后,以后的他在面對類似問題時,還敢不敢再堅持己見。或者,當他成年以后,在面對他人的道德評判時,會不會因為不敢擔起“自私”的指責,而違心地放棄心中所愛?   在這個孩子身上,我們其實也能看見自己成長的影子。從一個天真無邪的孩子到戴著面具而活的成年人,有太多外界的眼光與標準在要求我們做出改變,而到頭來,我們所能留給自己的,往往也只是一個完全言不由衷的自己。   事實上,道德教育要求人要行善為人,有所奉獻,這本沒有錯。但它最大的悲哀,是一直在避諱談論私利,不愿意承認人應當有維護自身利益的權利。   對此,南懷瑾先生的總結是:人類總是一個很矛盾的生物,在道理上,都是要求別人能做到無欲無私,以符合圣人的標準。在行為上,自己總難免在私欲的纏縛中打轉。不過,自己都有另一套理由可為自己辯白。   一邊是理想中境界,一邊是真實的欲望與人性,你越糾結,只會痛苦。不如簡單點,坦誠地面對自己,只選讓自己開心的答案。   4   這個世界有沒有真正無私高尚的人呢?   我相信,一定有。他們在思想境界上已完成了對小我的超越,也愿意奉獻自身去造福他人。   但前提是,這種無私是要建立在個人自由選擇的基礎上,而不是被強加被要求的結果。   怕就怕,把這種標準放之四海而皆準。畢竟,對于絕對大多數如你我一般的普通人而言,最大的理想,不過就是能平安健康、開心快樂地活著。除此之外,都是重負。   我們不想成為英雄,只想在自己普通的人生里過好每一天,負好對自己應盡的責任,這并沒有什么值得被指責的。   關于“自私”,有這樣一段話,我覺得解釋得特別好:   說別人自私,往往是因為沒有更好的理由。如果自己的東西被別人拿跑了,你說他偷竊,說他搶劫,但你不會說他自私。只有東西是別人的,自己想要卻求而不得,想不出其他的說辭,這才說他自私。   是的,從某種程度上而言,真正的自私,其實是強行要求別人無私。   每個人都有自己想要守護的東西。也許在外人眼中,那是應該要被割舍的,但在他那里,那就是他心之所向的選擇。這無關是非對錯,只是活法不同罷了。   人間也許不值得,但你值得所有的善待與美好。   無數的生活實踐也告訴我們,好的人生,從來沒有標準答案,只有真實地做自己,接納自己所有的好與壞,我們才能活得更坦然。   自私點,挺好的。        —END—     作者簡介:念念,80后女子,念念沐心主筆,可文藝,也可理性,堅信只要念念不忘,歲月必有回響。 +10我喜歡

【李老太的故事】 文/于根生(安徽)         “李老太死了!”       消息象長了翅膀似的,不大的功夫就飛遍了小區的邊角旮旯。       “不可能!?這么好的身體板,怎么說沒就沒了呢?”小區的居民三五一群地小聲議論著。       “絕對可靠,當時我就在棋牌室里,我就站在她旁邊看牌,老奶奶不知怎地,一下子鶿到桌子底下,只見口吐白沫,不到一分鐘就沒氣了!”小區的吳麻子揮舞著手,儼然一副發言人的派頭。      李老太確實死了,而且就如吳麻子所說的那樣:死在棋牌室里!         李老太何許人也?為何她的死能在小區成為新聞讓這么多的人關注?       李老太原名張君卿,安徽阜陽人氏,年輕時特漂亮,尤其是小時候,長得特別可愛,左鄰右舍只要見到她都要逗她一下。長大后更是出落的與眾不同,長長的柳葉眉,大大的黑眼珠子,彎曲的睫毛向上翻卷,鼻子挺拔小巧,嘴巴不亞櫻桃,透露著誘人的光芒,那身材更是沒得說的,比小蠻腰還小蠻腰。      可是張君卿命運不濟,當初父母做主,嫁了一個當兵的,張君卿也就成了隨軍家屬,這當兵的還比較有出息,年年被提拔,后來升為旅長,張君卿為這當兵的生了兩個娃。1949年,在百萬雄師橫渡長江的凌厲攻勢下,全中國得到了解放,這旅長也就隨老蔣到了臺灣,一晃多少年音信皆無。       張君卿那是也剛滿20歲,帶著兩個孩子艱難度日。有好心人見張君卿年齡不大,帶著孩子不容易,就給她物色了一個未婚的男人,這男人姓李,是個手藝人,四級木匠。張君卿見李木匠人比較老實可靠,就帶著兩個孩子與李木匠搭了伙。后來又生了一兒一女,小日子過得倒也有滋有潤。      改革開放后,國家的政策放寬,李木匠覺得光憑手藝賺錢來的慢,不如改行撿破爛。于是,幾經輾轉來到了宣城。       如今,兒女們都在宣城成家立業,自己也在宣城的一個小區買了自己的住房,全家人吃喝不愁,快活得打悠球。         人們也許會說,張君卿姓張,怎么冒出個李老太?哎,這就與宣城的叫法有關,女的出嫁后隨男方叫,張女士嫁到李家,年輕的時候人們叫他“李嫂”,稍大時叫她“李嬸”或“李阿姨”,再年長就叫“李奶奶”或“李太太”。時間一長,連她原來的姓都忘了。這可能與封建社會留存的“男尊女卑”的觀念有關吧,暫不去考證。       話說這李老太,由于長期在軍營里過慣了官太太的生活,染上了打麻將的習慣。哪一天要是不過上幾個小時的麻將癮,呵欠連天,一點精神都沒有。一到了麻將桌,那簡直如魚得水,霎那間生龍活虎,一般的小年輕都不容易比得上。不少熟悉的人對李老太開玩笑說:李奶奶,你老人家也不是人,簡直是個老妖精。李老太總是哈哈一笑:我這個人啊,既不喜歡跳舞,也不喜歡逛街,一輩子就愛麻將,麻將好呀,能包治百病。說著說著,李老太用拳頭把自己的胸脯擂得咚咚直響。       李老太不僅白天打、晚上打,還買了一副麻將作枕頭,晚上睡覺前把燈一關,一個人睡在床上摸麻將玩。可以這么說,136張麻將牌到手就知道是什么牌。        李老太沉溺麻將兒女們都知道,子女們都來勸,請求老母親盡量少玩牌,畢竟這么大歲數,坐長了對血液循環沒有好處。       李老太一聽兒女們勸就唬下臉:你們平時不來看我,我不打牌還能干啥,你們如果再勸我不打牌,那就請你們以后別跨我的門。兒女們都知道老人家的犟脾氣,打那以后誰也不敢勸了。      那位要說了,老太太這么大年齡,棋牌室老板敢讓她打牌嗎?如果出現山高水低的事,那不是找霉倒嗎?      這你就不要擔心了,棋牌室的老板都精得很,當初,棋牌室的老板看老太太歲數大,不允許她進來玩牌,可是李老太在棋牌室里又吵又鬧,攪得大家都不安寧。棋牌室被搞得沒辦法,李老太并且拿出了一紙打牌協議,聲明:如果打牌中出現意外,不管是死了,還是癱了,與棋牌室,與同桌打牌的人一概無關,所有的責任及后果完全自負。棋牌室的老板還是不放心,拿著老太太寫的協議逐個找她的兒女在上面簽字畫押。        現在我們再回過頭看看,李老太到底是怎么死的。       原來,那天李老太的手氣特別興,把她高興得手舞足蹈。有那么一牌白板是混子,老太太起手抓到兩張白板,都架到山上。還沒有過幾圈,她又摸來了一張白板亮在臺面上,就這么幾搞幾不搞,老太太居然把牌弄成了混一色混子唰釣,按照規矩,混一色必須唰混一色,唰了幾圈居然沒唰到,這可把老太太急壞了,眼見得就剩最后四張牌了,李老太急得心里蹦蹦直跳,如果再唰空,三個混子等于白抓了。      這時候,老太太呼吸也短了,手也哆嗦了,肌肉也僵硬了,臉也漸漸地變色了。老太太伸出去的手都抓不上牌,最后勉強抓在手,一摸:光板!可把老太太喜歡壞了,一下子從椅子上站起來,“撲通”一聲,重重地栽在地板上,只見她口吐白沫,眼珠子往上直嗆,不到一分鐘的功夫,兩個眼珠子一動不動地定格在那里。       李老太用她的幸運之手,完成了人生最后的壯舉,她在幸福與快樂中終結了圓滿的一生。 這真是: 那輪明月 歷經千古 依然高掛天空 別怨或圓或缺 只是你我不在同一高度   人間哀弦 撥弄思念 總放蓋棺時候 那雙滄桑雙手 早已溫暖著天堂的被褥   相逢與你 美麗邂逅 最后一眸 沉積一世的等候 既已化夢 那就盡興地暢游   +10我喜歡

作者: 趙式 潘云國       黃二妹是以前嵐山的回鄉知青,所在的生產隊山高坡陡,土地酸性重,糧食產量低,每年只能掙百多元現鈔。結婚后,當農村小學教師的丈夫老王,工資收入微薄,無論怎么省吃儉用,家里添丁后,日子過得更加窄巴。       改革開放后,農村發展多種經營,勤勞的黃二妹在鄉鎮村子辦的皮鞋廠和橡膠廠干過,因企業經營管理不善,最終資不抵債,先后倒閉關門。       黃二妹人窮志不窮, 除做農活外,常在屋邊地角種植花草苗木,農閑時背到城里花市去賣,補貼家庭生活所需。日子嘛也就這樣將將就就過下去。       上世紀九十年代的一天,黃二妹聽說鄰村的李仁和利用自家庭院,辦了一個豆花館,無意中創制了后來取名“泉水雞”的一道江湖名菜。說他有天為招待朋友,殺了-只雞,剁成小塊,因無調料,順手在泡菜壇中抓了-些泡姜、泡海椒剁碎,與花椒等用菜油生爆數分鐘后下雞塊,翻炒一會注入適量山泉水煨,烹飪好后起鍋端上桌,麻辣嫩味俱全,陣陣鮮香氣四溢。在座之人邊品嘗邊贊不絕口,在朋友的建議下,李仁和將這道菜取名“泉水雞”,將豆花館改名為泉水雞店,此外還研究出“-雞三吃”的辦法。李仁和有了招牌菜“泉水雞”,生意十分火紅。為改變家庭經濟窘況殫精竭慮的黃二妹,由此產生利用自家庭院,開辦一家泉水雞店的想法。       當小學教師的丈夫老王,不支持黃二妹的想法,還說-個種地的農民,生來就不是做生意的料。好強的黃二妹心里極不舒服,心上心下的拿不定主意。       無巧不成書,有書才有故事。那天下午4點多鐘,新上任的鎮領導,突然走進了黃二妹家。       隨行的鎮政府辦公室王秘書介紹說是牛鎮長,走馬上任第二天就到村社搞調研,       牛鎮長五十歲多點,身板粗壯結實,寒喧幾句后,牛鎮長開門見山說道:“據我了解,嵐山山青水秀,景色宜人,無論是本地客、外地賓,或是鐘情華夏風光的異國人,皆把嵐山列為旅游觀光的打卡之地。       “我們村民要脫貧致富奔小康。除了發展種植花卉苗木,做大做強盆景外,還要利用自然生態優勢,把嵐山打造成旅游觀光寶地。要借助品嘗泉水雞的火爆人氣,大力發展泉水雞。你們家的位置適中,交通方便,不能守著綠水青山,捧著金飯碗討飯吃,靠自己的努力,先開辦泉水雞餐館,條件成熟后發展農家樂,希望你帶個頭。”       黃二妹聽完牛鎮長的一席話,快嘴快舌的回答:“開門辦餐飲店沒錢搞裝修,沒有流動資金買米買食材咋辦?我還擔心......”       牛鎮長哈哈笑道:“你腰包沒錢,銀行有錢,找銀行貸款不就得了?我到嵐山鎮來之前,和信用社負責人交換過意見,按規矩辦個手續,包你借到錢。關鍵是要抓緊動手。”        喝了兩口水,牛鎮長又說道:“現在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要下大功夫在味道上做文章才行。你不妨到李老板那里去多吃兩回泉水雞,看他是啷個做的,不懂就學嘛,包你生意火紅。”       在牛鎮長的支持下,黃二妹底氣足了,再也不愿聽丈夫老王的那些風涼話,用自家房子作抵押,在嵐山信用社貸款10萬元,雇工改造裝修了房子,置齊了開餐館需要的桌子、板凳、灶具、鍋盆、碗筷等用具用品。       在兒子小兩口的幫助下,黃二妹將周邊環境收拾得干干凈凈,門前屋后擺了十幾盆花草,讓人感到又舒心又養眼。挑選了個吉日,黃二妹泉水雞店在密鑼緊鼓中開張了。       開張那天,牛鎮長作為嘉賓應邀講完話,黃二妹將自己親自下廚烹飪的泉水雞端上桌,眾人品嘗后,不約而同的伸出大指拇,連聲夸獎好吃!黃二妹泉水雞店從此每天客來車往,生意越來越火紅。       在一個夏日周未黃昏,忙碌了一天的黃二妹,剛準備關店門打烊時,來了四位外地游客,慕名要吃泉水雞飽口福。為滿足客人要求,黃二妹硬撐著疲憊不堪的身軀將泉水雞烹飪后,已沒力氣端上桌了。早已轉變思想觀念,退體后主動來“婦唱夫隨”的老王,趕忙接過菜盆。       四位客人邊吃邊談,盡情品完美味佳肴后,見夜已深,客車早已收班,又因為有段進城公路在維修,難覓下山的出租車,無法連夜趕回賓館,于是提出了住宿要求,并答應多支付一些住宿費。       黃二妹面有難色的說:“我家開的是餐飲店,你們要求住宿讓我很為難。如果不嫌棄的話,我可以騰兩間屋讓你們住宿倒不難。被蓋床單干凈得很,我用木板涼板臨時搭床鋪,不知要不要得?”       客人們連聲叫好。黃二妹轉身忙去了。第二天-早,那四名外地客人滿意而歸。臨行前,說了不少贊美之言,并建議多為遠道而來的客人著想,解決難題。       這個事使黃二妹腦殼開了竅,泉水雞店辦住宿,既滿足客人需求,也能多掙錢,何樂而不為呢?她帶著想法,敲開了牛鎮長辦公室的門去請教。       牛鎮長給黃二妹說:“發展鄉村旅游,將吃、住、玩、樂、游、購集于-體,才有生命力,你的想法我們堅持支持。”       牛鎮長介紹了一個信息,在抓農家樂發展方面,成都郫縣有現成的經驗。鎮上準備組織大家去參觀學習,拓寬視野,助推嵐山特色產業發展。       牛鎮長繪聲繪色的給黃二妹講述了嵐山農家樂發展規劃,不僅黃二妹所在的丹龍村要發展,毗鄰的大牛村、小牛村等村子也要發展。只有改革開放抓發展,鄉鎮財政才有收入。只有轉變觀念改變產業結構,農民才能多掙錢盡快脫貧致富。       到郫縣去學習了辦農家樂的經驗后,嵐山各村社領導拓寬了視野,堅定了發展信心。嵐山上的農家樂如雨后春筍似的,從幾家迅速發展到數十家。一些村子的農家樂經營收入占了村集體收入的50%左右。       當然在發展中也出現了問題,個別農家樂宰客抬價,短斤少兩,以次充好,相互之間惡意競爭,造成一些顧客向市場監管部門投訴。被新聞媒體曝光的事也發生過好幾次。       這些問題的出現,使農家樂生意日趨看落。一天黃二妹望著昔日座無虛席,而今食客稀疏的自家廳堂,打定主意一定要迅速糾正才行。黃二妹給牛鎮長談了她的想法。       在強化農家樂管理的鎮政府辦公會上,牛鎮長一錘定音:“請求工商、衛生防疫部門配合,盡快把農家樂行業協會組織起來,加強自律,反對惡意競爭。” 嵐山農家樂協會建立起來了,認真履行監督職責,定期開展評比檢查,對不合格不達標者,批評教育,拒不改正者,停業整頓。從此,經營秩序越來越規范,誠信守法的好人好事不斷涌現。       兩年后,黃二妹農家樂等多家店子,被列為本區“農家樂示范戶”,有的被評為本市的“星級農家樂”,多次被市內外融媒體報道。       一只雞發展成一個產業,一個產業帶動一方群眾致富。這不是神話!你如有興趣了解嵐山泉水雞發展的詳情,請到嵐山一游。       【作者簡介】趙心放,筆名趙式,重慶市雜文學會理事,重慶市南岸區作家協會理事。潘云國,重慶市南岸區作家協會會員、黃桷文學社社長。 +10我喜歡


陳靜廷的優惠好物巴勇志的評價心得陳凱婷的推薦評比好物59641謝松林的推薦評比好物65309林登樂的momo好物推薦黃家瑜的優質推薦評比24373林美惠的熱門嚴選72602趙守東的推薦清單13311
藍天上的白云 陳惠合的熱門嚴選46349焦富軍:海棠園 隆翠仰2021嚴選好物李佩紅金陵一夢到關西 (2) (3) 林威旺的開箱推薦文天地

台長: 林卓禎好服務推薦
人氣(11)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