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標題文件
我的心事說給誰 文/曲小青 掀開人生的扉頁,總有一本書,那情節跌宕起伏,念念不忘;總有一段路,說短不短,說長不長;總有一個故事,百轉千回,蕩氣回腸;總有一個人,入心入骨,愛恨兩茫。 淺淺的,一縷秋風,穿過窗隙,獨自清涼。一彎月牙在和婉的夜色中不失柔情。秋雨瀟瀟,落葉泛黃,雁鳴瑟瑟,目送秋光。落筆時,我已不是當初的模樣,年輕的心,不曾在秋的路口彷徨。那傷感的筆觸,娓娓道來,見草兒落淚,見花兒成殤。這惱秋的情愫與惜春的情節,是一樣的情深意長。 遙想流年瑣事,總有那些是是非非,在紅塵路上紛紛揚揚。回眸,那人、那窗、那窄窄的小巷,終是此生放不下的念想。也許,贈我玫瑰的青春,冥冥之中不負萍水相逢一場。心碎,眸子卻一直停在詩與遠方…… 借我一支生花的妙筆,我會斬盡藕斷絲連的過往。和城市遠離,伴著葉子在耳畔沙沙作響,我偷偷的跑到了不染塵埃的小村莊,落草為寇,從此以后,再也不是被你寵壞的女王。 我不是詩人,我沒有那么多豐富的想象。我渺小的宛若滄海一粟,隱在流年的拐角,疊幾個小字,算是對自己這些年的一種補償。 +10我喜歡
成長的道路上,也許我們都做過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事,后來都成了茶余飯后的笑料。我們無一例外,都有一個狗屁不通無憂無慮的兒童時代。 四月里的一天,一大早,媽媽說:“你大娘死了,你做孝子的,是該去送送你大娘。” 我問:“你去不去?” “傻孩子,平輩兒是不興哭平輩的。”媽媽做了個叩頭的姿勢。一旁的二娘也笑了:“去吧,杰,你大娘活著沒少對你好,你要好好送送她。” “媽,你不在,我恐怕哭不出來。”我嘿嘿地笑了。 “咦,這小東西,還有心笑出來!趕明兒我死了,你不知會不會掉滴兒淚······”媽說著,就真的傷心地哭出聲來。也不知是嚇的,還是怕的,我“哇”地一聲,抱住媽媽就哭了起來。 “好了好了,去吧,就這樣哭著去,讓人看見,多好的一個孝子啊。”二娘拉住我就往外走,到門口剛好碰上她的兒子明明,同時伸手拉住明明,“明明你也去,跟你杰哥一起哭你大娘去!” 我和明明剛出大門口就破涕為笑了。 街上好多人啊,兩班嗩吶隊,一南一北,像有仇似的,赤著膀子,對著吼。人來人往,忙忙碌碌,連賣瓜子花生的都忙忙碌碌。 “這倆大孝子來了,”還沒進門管事的運旺叔就迎住我們,向里邊兒吩咐道,“給這倆孩兒戴上孝布,雖說人兒小可真懂事兒哩。” 大娘的大閨女,就是我大堂姐月梅出來,給我倆頭上勒上孝布,給我倆一人一個饅頭:“你倆到屋里先吃點兒,一會兒還得使勁兒哭哩,雖說咱娘高壽是喜喪,還是孝子哭得越響越好,咱娘到那頭就不寂寞。” 看見堂屋里大娘的遺體被一條破被子蒙著,頭北腳南,放在正當門兒,雙腳前放著兩只瓷碗,一碗里一只燒雞,另只碗里點著油燈。大娘周圍跪了一圈兒孝子孝女。我倆趕緊吃了饅頭,到大娘的身邊找了個地方跪下了。 在堂哥堂姐們的哭聲中,我和明明不知不覺睡著了。 不知過了多長時間,我倆被月梅姐推醒:“這倆孩兒還沒吃飯哩咋睡了,快吃飯,一會兒就起殯了。我倆剛吃完飯,我大娘就入殮了,一大群人把棺材抬到大街上的木架子上,兩班國樂隊開始熱火朝天地轉靈。我和明明則跑到放炮的地方撿瞎炮去了。起殯了,我倆被爸爸找到揪著耳朵推到送殯的車上。 車子慢慢開動了,我和明明低著頭蜷縮在車子一角。我看到前邊大娘的大兒子輝輝大哥身披重孝,被二哥三哥架著,一把鼻子一把淚地直號號,我和明明竟笑了起來。“啪”有人輕拍了我一巴掌,我倆也不敢笑了,但是,憋了一肚子笑怎么也哭不出來。來到墓地,黑壓壓一大片人蹚著麥苗進地了,要在往常,毀壞麥苗非打架不可,可今天就沒人說一句閑話! 棺材落下墓坑,輝哥走近點兒,奮力把牢盆摔到棺材上,牢盆頓時四分五裂散落棺材上,立即哭聲一片,開始封土了,孝子們排著隊向墓坑里點湯,我問輝哥為啥往墓坑里潑稀飯,輝哥說,這叫迷魂湯,是希望咱娘到了陰間,喝下迷魂湯,就不清醒了,糊糊涂涂過日子才叫幸福呢。下葬了大娘,我們一個個都點了湯,能哭的又象征性地哭了一陣子,就轉頭回家了。我發現,剛才還哭得琉璃喇叭一樣的哥哥姐姐們,回來的路上有說有笑。我真不明白。快回到家門時,我看見站在大門口的爸爸媽媽,突然大聲痛哭起來,明明也跟著我哇哇大哭。 “好了好了,孩子,還哭得真痛,將來我死了,你哭真痛就好了。”這時媽媽摟住了我。 “這倆小家伙兒,該哭的時候卻笑,都不哭了,他倆又哭得勸不住了。”管事兒的運旺叔跟我爸爸說。 是啊,我和明明都說不清為什么,去的時候也許是覺著大娘不連心,哭不出來;回來的時候也許是想到經常給我們糖豆兒吃的大娘,從此就被丟棄在田野里那個小坑坑里,永遠也不回來了,才非常傷心地痛哭不止。 作者簡介:孫彥濤,筆名孫赟、孫濤、孫杰,河南省臨潁縣石橋人,漯河作協副主席,臨潁作協主席,河南省作協會員 +10我喜歡
有個哥們特喜歡歷史,在自己的博客上自娛自樂,結果到現在,一本書的素材已經整理齊備了。 有個老兄愛寫詩,到北京報名自費參加學習,每周往返于家鄉和北京,樂此不疲。十幾年后,他竟在一個國家部委機關從事著自己喜愛的創作事業了。 人,總要有那么一點愛好。 人生的最好境界,應該是把愛好當作工作的,那是內心深處由內到外的通透。 人生的最高水平,是把工作當作愛好,那是由表及里的滲透。 不過,所有的一切都有個基本的前提:堅持。 上小學,我總是參加運動會的中長跑比賽,800米和1500米,得過不少名次。這并不是因為自己有多高的水平,只是覺得在跑到上奔跑的過程,即使落在最后一名也都會有機會超越,在這條漫長的賽程中,總會有人比我先放棄,而事實也的確如此。 有了這種堅持的意念,慢慢地就練就了自信和能力。 另外,還有個原因是當時在農村小學上學,體育課上沒有太多的項目,老師最省心的就是讓大家跑步。每次跑到最累的時候總想停下休息片刻,但是老師都會大聲喊:“堅持,堅持!堅持就是勝利啊!過了極點就好了!” 這句話就這樣被接受了,一直影響我許多年。 風風雨雨,幾十年。一路過來,總是會遇到許多選擇,堅持或者放棄。 無數次地想放棄一些東西,也的確無數次地放棄了許多,但最終還是有一絲絲的力量在支撐著不去崩潰,不去認輸。 人生如賭,愿賭服輸是沒錯。只是服輸的同時意味著新的選擇,是另一個開始,而不是徹底地投降。 有個朋友告訴我,他在一個更高平臺上有些堅持不住了,想激流勇退。很是吃驚,這個年齡,這個平臺,遠遠不是我們人生的終點站,只有一個詞可以形容:逃避。 而這個詞的負面殺傷力未免太大,這種權衡,明顯缺乏智慧。人既然上了擂臺,就沒有自己退回去的道理。 箭在弦上,不能百步穿楊,也要破風裂帛,背后依然沒有了退路。然而在勸慰別人的同時審視自己,是不是也常常有放棄的想法? 人其實挺無奈的,選擇不了生命,選擇不了時代,選擇不了許多客觀的東西,只剩下一個可以選擇的主觀。而主觀,又建立在眾多的客觀基礎上,選擇中充滿了痛苦和取舍。 這種取與舍的藝術,在每一個生命里面都不一樣。 我認識的另外一個小哥們,放棄了舒適的機關,到基層單位去擔任一個連中層干部都算不上的角色。許多人認為他太過幼稚,卻沒有人說他不思進取,因為大家都觀察到了他的知足和信心。他的抱負,是在于一個能夠讓他充分展示的平臺。 這種貌似后退,并不是真正的后退,只能說是某些人和某些機制的悲哀。他滿懷激情地追逐自己的夢想,而不是偏安一隅地頤養天年。所以,他是另外一種前進方式。 他的勇氣和決然,遠遠大過我們,讓人尊敬。 其實,人都沒有太多先見之明,沒有太多后事之料。是個人都差不多,沒有誰天生比誰強多少。 人的高度和深度,都是一點點積累起來的。不一定要有別的山高,不一定要有別的水深,只要我處之泰然,本色依舊,難道不能自得其樂? 所以,生活需要適度地堅持,低調地沉默,要相信會有勝利在不遠處等著你。 (文丨夜雨敲窗圖片來自網絡) +10我喜歡
于小鬼(民間故事) 文||李振剛 很久以前,在遼河下游,有個叫于家莊的村落,發生了一件離奇的事。當時,弄得街談巷議,家喻戶曉,很快傳遍全村,和莊外十里八鄉…… 此事,還得從本村于老七賣燒餅談起。 于老七每年農閑的時后,都要挑擔賣燒餅。這不,剛春耕完,他就干起了老行當。 一天夕陽西下,他賣完燒餅回家轉,當走到一個叫于家墳的地方,就見到一個用白圍巾裹著半面臉的年輕女人,對他說:“給兒子買二個燒餅…”于老七未多想,就從筐里拿出二個燒餅。她把二分的一個銅幣,手把手給了他。于老七剛轉身,就見一團煙霧,那個女人瞬間就不見了…… 接連幾天,同是那個時間,同是那個女人,同樣一句話,“給兒子買二個燒餅……”更使他迷惑的是,他回家理錢,發現錢搭子里有紙灰,按賣的燒餅數量計算,每天總少二分錢。于老七心想:這就奇怪了,莫非我遇到鬼了,那個女人給我的錢是冥幣? 為了弄淸真相,他找到了本村孔四爺。孔四爺是當地有名的陰陽先生。說明來意后,老先生對他說,要想弄清真相,必須搞清她住在那里。還告訴他,紅線能避邪。用根針拴上紅線,趁她不注意時,別在她身上。白天順著紅線就能找她的下落。 僅隔了一天,于老七又出去賣焼餅,與往常一樣,夕陽西下,又到了那個地方,她很遠就望見前面一個摸糊的黑影,到了近前,那個女人,還是重復以前的老話,“給兒子買二個焼餅!”于老七趁她從衣兜掏錢時,把針線偷偷地別在她的后衣襟。也在同一刻,又突然出現一團煙霧,再看時,那個神秘女人已沒有蹤影,呈現眼前的是黑漆漆的夜色…… 第二天,于老七和孔四爺一起順著紅線走,僅二華里的距離,紅線入到一奎新墳的土里就不見了。孔四爺說,要真弄明白,必須把墳扒開。要扒墳,需要征得墳主家人的同意。 回村后,于老 七和孔四爺就到了新墳的主人家。女人是臨盆難產,造成大流血死亡的。死亡還未過三期,不免余悲未消,但因孔四爺威信過高,他曉之以理,講了幾句,家人就同意了。 僅過了二天,按舊俗,正趕上一個黃道吉日,為避免死者尸骨見光,清晨三點鐘,黃老七和孔四爺,及死者的家人,就來到墳地。三下五除二,一頓操作把墳扒了,又撬開棺材,只見死去的年輕女人,面色紅潤,與死時的慘白,大相徑庭。而更為稱奇的是,她棉袍里裹著一個小孩,正依偎她的胸前。小孩像睡覺一樣,還存有幾絲氣息;在尸體的旁邊有十幾個燒餅完好無損。面對此情此景,死者家屬們面面相覷,不知所措?孔四爺說話了,“還不把孩子抱起,萬一得救了,你家幾代單傳,就后繼有人了…”這時,死者的丈夫便戰兢兢地把孩子抱起。 大家除了稱奇外,說的最多是,孩子要大難不死,必有后福…… 就這樣,把孩子抱回家中,經過精心呵護調理,孩子還真活下來了。孔四爺考慮孩子因焼餅得救,就用燒餅的諧音,給他起了個名字叫于少炳。但未有幾個人稱他真名的。因他出生時已死過一回,人們都叫他“于小鬼” 以后的日子,于小鬼雖未大富大貴,但過得挺順暢,不足十六歲,就娶妻生子了。別看出生時備嘗曲折,身體並未受到影響,一直活到八十多歲才壽終正寢。 題外啰嗦一句。本故事不是本人憑空臆造的,在遼寧盤錦市沙嶺、古城一代,凡八十歲以上許多老人都知道這個傳說。而在沙嶺鎮附近,還真有個叫于家墳的地方。 +10我喜歡
李國利的推薦評比好物47587陳玉祥的優質產品推薦32092楊舒法的評價心得
郭揚貞的購物開箱清單 葉姵霞的推薦清單林士帆推薦直播開箱 吳智超推薦評比新聞呂信豪的優質推薦評比53213 潘家豪的必買購物清單7467694173林為聿的特別推薦 陳怡如的優質推薦評比2495171191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