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為數年前寫的, 而家呢座"騎里"的央圖, 成為特區市政局最後的, 最大的一堆xx, 另文中並無考據, 及考慮可讀性, 非學術文章也.
前言:
最近香港臨時市政局為香港新中央圖書館既設計,嘈到而家都未真正理尾,而
今次爭論既焦點所在,係建築物的外型,什麼“後現代,新古典”式,同“新現代”式,兩派人士互指對方品味差;其實講到後現代主義既建築物,香港就吾夠國內多,隔籬深圳就多的是,就等小記為大家介紹下!
若果大家放假到深圳玩,除左留意下街上有也好食、好玩,路上多吾多靚女之外,不妨抬頭睇下深圳近年新起既大樓,其古靈精怪程,比注重實際可以起樓面面積既香港,來得更加「出位」。而深圳政府刻意規劃既深南東路至深南大道,就特別多呢類建築物。
例如係外型同香港匯豐銀行非常接近既深圳供電局大樓;擁有一個好似中國農舍屋頂既中國農民銀行大廈;外形好似一棵向上生長既禾穗既深圳發展銀行大廈;同理好似三明治夾住火腿既信興廣場(地王大廈)。大家如果留心的會發現大廈外形設計,同佢本身單位既名字好有關係,呢的就係後現代主義既特點,吾要四四方方,外形單簡既設計,而想人地可以顧名思義。
至於點解建築師要設計呢的外形古既大樓,都係因為係二次大戰後,因為打完仗後,西方國家普遍窮晒,所以當時興的四四方方,最緊要可以用既設計,好似香港在五十年代起既徒置大廈,外形就無也裝飾,住到人同埋容納「必不可小」既公共設備,如公廁、公共浴室。
不過到右六、七十年代,社會普遍有錢之後,在歐美就興起「後現代主義」建築,要求吾好剩係掛住建築築物要有也功能,而係要在傳統建築形式內找尋靈感,或者結合建築物既名稱,所在位置做設計;譬如,澳洲悉尼歌劇院就做出風帆既外形;香港會展中心新翼,好似一隻海鷗(或者係海龜),棲息在海邊。
但係而家又吾係咁興,因為大家都認為建築物上搞咁多古怪裝飾,或者起到三尖八角,其實只係滿足建築師自己,一般人都好難明白設計者到底想表達什麼意思。
相對大陸既情況有些吾同,在改革開放之前,建築設計都跟蘇聯式,著重實際用途,到九十年代個社會有錢之後,先興起「後現代主義」建築,而深圳既發達都係呢十來年間之事,所以大陸既建築潮流,同世界有些吾同。
但係,話到尾所謂靚吾靚,係好主觀既問題,好似以前「著鞋吾著襪,係老土兼核突」,前排反而興吾著襪,而家你試下「著鞋襯靚襪」,好可能比的後生話你「娘炳」;觀乎香港回歸祖國,大家或者要調整下角度,試下接受偉大祖的眼光。
中國邊度多後現代建築:
如果大家對於後現代式建築有興趣既話,係大陸兩個擁有股票市場既城市,深圳同上海都吾少。深圳集中在深南東路一帶,大家如果去開世界之窗、 民俗文化村玩,坐的土既話,可以叫司機行深南東路去,沿途都可以見吾少,或者坐一o一號冷氣公車,都可以睇到,不過坐中巴或者電單車就吾得,因為深南路吾比呢兩種交通工具行;上海方面,則多係浦東一帶,大家有機會去開,不妨過去睇下,試下估吾估到設計者既心思。
文章定位: